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能工业帝国-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洛斯先生,你了解的情况确实有过。在八个月之前,我们的成本的确是那样。不过现在,我们的成本已经上升了很多。因为工厂规模的扩大,我们的管理队伍是以前的数倍,其他的相关部门都已经建立起来。说实话,人工成本上升的幅度并不是太大,主要是由于工厂规模的扩大,管理成本增加太多。不知道我这样解释,您能否理解?”

对于卡洛斯的心思,两世为人的云非或许比他自己都清楚。貌似现在对方已经有了合作的意向,自己这方对于对方却没有丝毫的了解。而管理成本,在自己原来那个时空的任何国家,任何区域,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在这个没有摆渡大婶的年代,这就是一大劣势。很难确定自己对手的底线。

任志国向着王庆丰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得到的同样是迷茫。

云非心中默默地思索着这个混杂着德国人跟美国人的考察团的身份。对于普通机加车间的介绍,也有点心不在焉起来。按理来说,九十年代初期,很难遇到一个代表团有着几个国家的人员。

见到庆丰机械把整个车间的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分成了无数详细的工序,甚至连工步也分得详细无比。一群老外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要知道,即使是流水线生产,工步也不至于分得这么详细。有了大量数控机床之后,大多数的工序都开始集中起来。

中国大陆机械加工的落后,由此可见!

在国外,由于有着数控机床代替高级cāo作工,所以,流水线生产更加流行。在北美洲跟欧洲这两个工业发达的地区,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追求人xìng化的管理。不过有着大量的数控机床代替高素质技术工人,流水线的生产反而更加完美。

工人,不是机器人,尤其是技术工人。如果让他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很容易就会造成jīng神上的疲惫,从而造成jīng度等级的降低以及批量报废。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欧洲跟美洲这两个工业发达地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资成本都已经上升到了股东即将忍受不了的地步。

整个欧洲由于经济发展放缓,无数的企业把目光投到了活力越来越大的中国大陆。这不仅因为中国有着广阔无比的市场,同时,中国有着成本低廉的熟练技术工人。当然,这个时候的外资企业,远远还没有后世那般的NB,对于技术工人的吸引力反而没有本土企业强。

参观完工厂之后,王庆丰把一行人带到了办公楼的二楼大会议室里面。

“王老板,云厂长,你们先看看这份合约吧。”在办公室刚坐下,任志国就从旁边的秘书手中捧着的公文包里面掏出两份文件,递给了王庆丰跟云非两人。他知道,这个厂,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能够做王庆丰的主,当然,任志国也知道,这年轻人,也不如王庆丰那样好忽悠。

卡洛斯以及怀特等人同样一脸期待地盯着云非以及王庆丰这两个他们选择了不短时间的潜在合作对象。

王庆丰一看到这份用中文跟英文两种文字的合约就头大,看到云非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直接把手中的文件给丢给了云非,让他仔细地瞧瞧。见到人任志国正在跟史密斯·怀特以及卡洛斯几人小声的用英语交谈,开始靠着沙发的靠背闭目养神起来。

看到合约,云非才明白了对方的身份。不过在知道他们的身份之后,却更加迷茫起来。

任志国带来这个有着八名成员的外国考察团,来自于世界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厂商——美国迪尔公司。迪尔公司早在1958年就已经超过国际联合收割机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厂家。1963年成为世界最大农用机械生产公司之后,其地位从来都不曾动摇。

迪尔公司在中国,一直都是以技术转让、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以及整机出口为其主要业务。现在居然开始布局在中国建厂!

这无论如何都让他想不通。迪尔公司在中国,不是没有布局,却没有在中国市场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

在原来那个世界里,迪尔公司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就与中国有着业务往来,其在BJ成立办事处都要等到1995年,与HLJ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建立中国农机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要等到1997年。

任志国给出的合约很简单,就是美国迪尔、卡马特、庆丰机械三家合资建立一家农机生产公司。卡马特公司负责市场,庆丰机械负责大部分的零部件生产,而迪尔公司,则负责整体技术、提供动力设备以及售后服务。新工厂建立在HeN郑州,负责最后装配。

迪尔公司出资500万美元以及技术,新工厂的股份美国迪尔占据51%,卡马特公司出资600万美元以及市场渠道占据42%,庆丰机械提供零件加工以及装配的所有技术工人得到7%。

新工厂的股份,在得到新的注资之后,再重新分配股权。看到这里,云非笑了。

仈jiǔ十年代,很多外资公司都是玩这样的资本游戏。由于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国外的独资企业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所以都找优秀的中国本土企业合资,然后再大量地向着合资公司注资,稀释中方的股权。其中,SH一汽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不仅出了绝大部分的熟练工人,还有不少的地皮以及市场份额。到后来,随着德国公司的不断注资,SH大众也就仅仅算德国大众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德国大众给分走!到头来,不仅自己没了自己的优势,反而还受制于德国人。

很多的外资公司都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在中国大陆找那些有着巨大潜力的中方公司合股,最后完全吞并对方。

这方面,最为吃亏的,就是跟外资企业合资的国营企业。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到处需要钱,而国外由于市场的萎缩,外资企业大量闲置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合资企业的外方注资,中方却又拿HLJ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从1997年建厂,到2004年年底,这家合资企业就已经成为了迪尔的全资公司。

看完这份和约之后,云非更加迷茫。合上手中的文件,云非轻轻地拍了拍手,见到任志国以及迪尔考察团的成员都向着自己看来,才严肃地说道:

“各位,非常抱歉打断了大家的交流。对于这份合约,我有着很大的疑惑,不知道你们谁能帮助我。”

“云非先生,对于这份条件初步意向合约,你有什么疑惑呢?”卡洛斯微笑着问着云非。他相信,这个他们看中的公司,完全会同意如此丰厚的条件。

“咱们先不谈这份合约的内容,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贵方是世界上农机行业的巨无霸,在中国,生产农用机械的厂家也不在少数。他们的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远远超过我们这家只是做配件的新成立的机械加工厂,我想问问,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庆丰机械。”

第030拒绝合资

“云先生,你是否觉得这个想法非常的疯狂?”卡洛斯玩笑地看着云非。

这时候,他已经知道了,在这家属于王庆丰的工厂,真正需要他们应付的,就是眼前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年轻人。他不知道为什么身为老板的王庆丰对于这个年轻的副厂长如此放心,不过经过短时间的接触,也明白,这个在他眼中仅仅算是一个小孩子的年轻人并不是他最开始认为的是王庆丰家族中人。

“是的,我觉得你们的想法非常疯狂。这份合约,我想应该经过了你们的股东授权,不然你们也不会连初步沟通都没有做,直接就在第一次交流时就准备好了初步的意向合同。”对于老外们投资的流程,云非也就仅仅知道一些。

不过,仅仅是他了解的这一点,已经足够把卡洛斯这些与中国大陆很少打交道的人唬得一愣一愣地。

“的确。对于中国大陆的市场,我们确信,将会使得迪尔公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选择你们,是因为你们属于私营企业,cāo作过程中比起跟中国大陆上其他国营厂合作简单的多,至少,需要审批的手续就少了一半以上。我们需要简洁的cāo作过程以及简单的合作模式。”卡洛斯微笑着说道。

对于公司股东的战略,他还是有着几分清晰的认识。不过,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眼前这个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能够懂得,中国大陆的市场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有多么的庞大,虽然,现在整个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多少令人期待的情况出现。

有识之人都明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说实话,我们庆丰机械并不是贵公司最好的选择。贵公司为什么不选择直接投资中国大陆呢?那样会比合资有着更多的优惠。我们庆丰机械实力太弱……”云非觉得自己拒绝得非常的委婉。

见到云非这样说着,卡洛斯心中郁闷不已。总不能当着云非说,我们肯定想要独资了,只不过我们因为外资公司的身份,并不能勾引到中国大陆的熟练技术工人吧!

不过这家工厂的老板毕竟不是眼前这个并不好应付的年轻人。所以他们都转过头盯着还摸不着头脑的王庆丰。

任志国听到云非这样说,心中不由焦急了起来。要是云非这孩子不同意,那只能另寻别家公司合资了。迪尔公司所出的资金是固定的,他们需要的股份也是固定的,短时间内,从哪里去寻找到合适的工厂入股,要知道,新工厂可是关系到上千万美元的机床订单。

卡马特之所以选择把庆丰机械拉入合资公司,就是因为卡马特公司接到一笔上千万美元的数控机床订单。而想要完成这笔订单,就必须要靠迪尔公司帮忙。两家合作建厂,虽然都看好前景,不过并没有如此迫切。

迪尔公司需要卡马尔帮忙在中国建厂,卡马特需要通过迪尔公司的关系得到上千万美元的高端数控机床,这是这次建厂的合作基础。

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卡马特公司所熟悉的,加工能力最强大的就是庆丰机械。再一个就是,有了庆丰机械的加入,新工厂在建立之后很快就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庆丰机械把所有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人投入到新工厂,完成厂房等基础设施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开始生产。

如果跟国内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估计三家公司产品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审批手续都还没有搞定。再加上很多国营企业里面都背负着太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了。而庆丰机械不同,他们是私营企业,没有退休工人的拖累。

“老王,这个你可得考虑清楚了,你这些设备加起来也就只有四百多万不到,如果合作建立新工厂,7%的股份可就是七百万了。”见到云非没有合作的意思,任志国开始游说王庆丰,只要王庆丰同意,云非即使不同意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这个,任经理,这个来得太突然了,你容我想想……”王庆丰被任志国口中的七百万搞蒙了,诺诺地回答到。

“有什么好考虑的,咱们打交道也好几个月了,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任志国觉得王庆丰这人简直是个笨蛋,送上门的好处居然不要。只要签个字,不到五百万就变成七百万。要是舍不得工厂,用七百万完全能够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工厂了。

任志国不是不知道,五百万不到,那只是按照庆丰机械折旧后的价格。到现在,估计六百万都买不回来这些设备。

见到王庆丰脸上的犹豫,云非心中不由一痛。庆丰机械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