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翡翠娘子-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郄摸了摸自己额头,之前留下的那一层血干结成的外壳早都掉了,如今剩下的是愈合后的疤痕,“我不是想多晒晒太阳,把这疤痕给盖住?”

    姑娘家,就没有不爱美的。

    傅家表妹看着陈郄额头上的疤痕,心里对陈家也有一股怨气,但陈家如今也够惨的了,就埋怨,“姐姐!谁说晒黑了就看不出来了?就算是看不出来了,谁家姑娘脸是黑的啊!以后还怎么相看人家!”

    陈郄才十五六,在傅家表妹这,肯定是想要她嫁人的,可大户人家谁要一脸黑的,就大户人家身边的丫鬟婆子脸都是白俏的,也就乡间常年在地里干活儿的丫头婆子才一脸黑。

    要傅家表妹选,宁愿额头上有道疤,那也不能让陈郄把脸给晒黑了,让人觉得出身不好。

    “嫁什么人呢,自己有本事了,还嫁人做什么!”陈郄对嫁人就完全没兴趣。

    这会儿抱怨完了,虽然有继续晒黑自己的想法,但苦于骨头都散了架,陈郄也不继续闹着要骑马了。

    等头发被烤干,重新梳好扎上新的发冠,陈郄也不愿意穿之前那衣服了,“还是换简朴一点的,沾了灰也好洗。”

    又是被傅家表妹劝了没劝住的一条,傅家表妹只管捂着嘴笑。

    等下了楼,刚好刘喜玉等也在。

    刘喜玉等着陈郄走近了,才道:“可要去外面走一走?”

    也是不急,还打算在这客栈休息一日,所以有着大把时间可以打发。

    陈郄点了点头,诸人就一道出了客栈门。

    因此地位置特殊,许多进出京城之人为了跟京城大门开闭时间对上,不至于去早了或者去晚了留宿野外,所以客栈就产生了。

    有了客栈,自然就对市场有需求,然后周围不远处的农户就在此买卖蔬菜瓜果米面,初级市场的形成,又诞生了其他的买卖,就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

    在这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停留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城镇。

    也有可能,这个地方一开始就是一个村落,后来才慢慢形成的镇子。

    本就是小地方,离着京城又近,迎来送往的多是商人,买卖的东西多是吃喝穿三类,没有过分的繁荣,但人气也不是很低,横竖也有好几条巷子。

    陈郄随意看着这周围的买卖,也不乱买吃喝,就瞧见有卖成衣的,就顺带着买了两套,也不嫌弃人家身上没绣花绣纹路不够好看。

    刘喜玉也买了几套,就拿在路上洗换用,等到了江南才打算买些精致又能赶路用的好衣裳。

    到回客栈的路上,刘喜玉道:“我等也可在此处设一客栈。”

第071章 想太多 

    对于这个建议,陈郄觉得可有可无,问道:“那要在此停留几日?”

    刘喜玉也只是顺口一提,办这个事儿也不在一时,“不急,回京之时再办也不迟。”

    一时间想找转手的铺子也没那么容易,想来这个镇子上除了本地的人,其余多是其他大商贾在此建立的一个歇息之处,多是为自家商路打底,要找到合适的铺子也没那么容易。

    陈郄想了想,这建议也挺好的,“留几个人在这,要我们这一路也不知要走多久,要错过了别人转手的机会就可惜了。”

    刘喜玉嗯了一声,“我让十三留下。”

    十三是谁陈郄不知道,也没打算多问。

    等第二天一早,除了傅三郎,其他的全缩进马车里了。

    马车里虽闷人,遇到路况不好还能把整个人颠簸起来,但好的一面来说好歹也比吃尘土的好。

    陈郄有傅家表妹陪着,也不觉得无聊,吃着点心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可怜傅家表妹比陈郄小这么多岁,还要她这个当妹妹的一路抚慰陈郄那不能骑马的遗憾,与她说这一路可能遇见的见闻。

    这一走再过两日,在驿站里歇息了两回,就到了前往江南船只停靠的王家码头。

    这码头也不是王家修建的,本原叫江门渡,不过是此地王家乃是望族,有数百年历史,当地人将两者混合着称呼,就成了王家码头了。

    王家码头人来人来,人员流动频繁,从最开始的镇到前两朝定京都后就逐渐演变成了一座县城,为江门县,隶属于京畿。

    陈郄一到码头下了马车,见着的就是一艘挨着一艘的三层小楼的楼船。

    长长的码头上,来来往往,疲惫中带着欢喜的商人,扛着大包小包木箱的短工,还有辽阔的河道,碧绿的江水,在晨曦里都带着一股勃勃生机。

    刘喜玉带着的管事,早支使人先来一步定好了客船,此时客船的老板,正前来招呼,带着他们往船上去。

    陈郄小心翼翼地踩着木梯上了船,跟刘喜玉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得有一条船。”

    刘喜玉的眉梢动了动,面无表情道:“姑娘,你的心只有拳头大。”

    陈郄对着刘喜玉翻了个白眼,就去看自己的行礼收拾得如何了。

    刘喜玉在甲板上站着,傅三郎也听见了陈郄那一句,有些不好意思道:“表妹也只是胡乱掐两句,小公爷还请莫放在心上。”

    几家的生意,傅三郎来之前被自己母亲嘱咐过,还还真怕陈郄满嘴跑火车,要弄这要弄那,最后生意不成全赔本,弄得一场空。

    只是哪知晓刘喜玉道:“她说得也没错,不过河运这生意,我们插不进手。”

    河运,不说这船只一艘价格高昂,技术好的船工十分难得,就是这河道上的水匪,水路上的税收,也够让人头疼的。

    要能有一条自己能够全权自主的商道自然是好,不过也太难了,就从现在开始筹谋,也少不得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功夫,背后还得有十分靠得住的背景才行。

    如今天下唯有去岁取得皇家采买权的其中两家皇商有这底气,而这两家皇商自开国跟随开国皇帝,到如今也有一百多年累积,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在朝廷里攀附的势力极大,也才最近几年有机会插手进这河道生意里。

    足可看出,这世间生意,从不如人们心里想着那般便宜。

    买船的事情,陈郄也就说说,她心里也明白,这事儿基本不可能,也不只银子的问题,还牵涉到其他许多方面。

    所以也就那么一句,之后几日陈郄就再没提过。

    傅三郎本想寻陈郄说说话,让她别想一出是一出,不过瞧着陈郄之后没有再提,也怕对方是闹着玩儿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去一本正经的说教,就只得作罢。

    陈郄就每日没事儿坐在甲板上吹吹风,看一看河道两旁的风景。

    往来京城的这条唯一的河道不管在白天还是黑夜,都热闹非凡。

    耗费前前两朝数百年人力挖掘维护出来的人工河道,河堤上不知道埋了多少人的尸骨,他们守着这碧绿的河道,除了暴雨时节,就算是在寒冬腊月,也依旧平静无波。

    所以,除了大商户们自己的大船,也有许多胆子大的船工,摇着自己只能装载十来人的小船来往做着生意,到夜间休息之时,要能遇见大船,便使些银子给大船的船工,悄悄的挂靠在一头,能得顺一夜,到天亮之时又解开自己继续朝着目的地而去,就这么一路顺风到了江南。

    之前陈郄以为,这个时代的江南跟她来的世界的江南地理位置上没有多大差别,无非是名字不一样,城市建设不同,也只有到了才发现,好像完全大不一样。

    江南沿河统共有十三县,最热闹的有三县,被划分为江州,三县里又以蓬莱县最大最为出名。

    陈郄一行来的,就是蓬莱县,江州的州府也在此。

    蓬莱县比京城要大,即便没有皇宫那一栋权势的象征摆在这,所有的屋子连带着江州州府也都有着一种可与京城比肩的规矩。

    陈郄知道,史书里有写过,在两三朝之前,这里也曾是许多朝代的都城,也曾经比现在的京城的声威还要煊赫。

    而在江南的十三县最尾的那一端就是海口,在前朝之时,也有过商贾曾经带着数十艘海船来往与这个世界,互通有无。

    江南,比京城差的,也唯有那一座皇城。

    木行周夫人所居之处并不在客栈,而是租的私人的宅子,等到了蓬莱,便要跟陈郄一行道别。

    陈郄看着木行周与刘喜玉一路带着的老者贴耳交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两边勾搭上了,就扬声道:“木老板,既然都要往西南去,不如一道互相也有个照应?”

    他们想做什么生意,木行周也是知晓的,不过木行周倒也没觉得被人抢了生意,反正翡翠里的冤大头不好找,他在其中总是捞得到好处的。

    陈郄说一道走,木行周看了老者一眼,随后就抱拳,“诸位走之时,还请事先与我等知会一声。”

    陈郄微微颔首,眼角瞄了刘喜玉一眼。

    刘喜玉就当没看见,两人都被簇拥着到了早订好的如意楼。

    如意楼前楼有四层楼高,后院歇息的院子占地极广,乃是江南最好的七大客栈之一。

    刘喜玉租了五个院子,因没有提前多久,除了两个院子是连着的,其他三个院子都分散在各处。

    陈郄被带着往两个连在一起的院子里去,看着路过的花园里这假山流水,姹紫嫣红,也不得不佩服这江南繁华,就一客栈也堪比大家门户了。

    走在前面半步的管事也尽力与陈郄一行宣传自家的好处,“这花园还是前朝一富商所有,后来几经转手,到了我们老板手中。其中假山还是从西北而来,花草也打全国各处来聚,有专人打理。这个时节,正是鸟语花香之时,几位客人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呀!”

    好似为了应和这管事的话,花园里深处传来了数声清脆的鸟叫。

    “啾、啾啾、啾啾啾——”

    江南是个好地方不说,刘喜玉就是为了召见江南的各个管事,也得需要停留一段时日。

    陈郄自休息好之后,就带着傅家表妹,让傅三郎带着在蓬莱县里转了起来。

    傅家大老爷当初就在江南为官,傅三郎对江南之熟,说是自家后花园也不为过,一道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时不时就得碰上个熟人要招呼半晌。

    这江南之商事之盛,竟比京城还要热闹,许也是因江南不如京城在天子脚下重规矩,商贾们各个穿着绫罗绸缎,头戴玉冠,都一副大家公子模样,许多没有逾矩的也有着一身书卷气。

    让陈郄不得不感慨,也就在江南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在京城那些好日子都算不得什么了。

    不然瞧瞧,这江南的姑娘们都要比京城的要水灵许多,带着丫鬟护卫大大方方的在街上行走,见谁都是笑盈盈的。

    而在京城里,马车来马车往的,也就难见此盛景了。

    陈郄逛着逛着就觉得,“我们以后不如住江南好了,这可才是人过的日子呀!”

    傅家表妹也是第一次来江南,一脸兴奋都不用装持重了,“可比京城里要舒服些。”

    可不是,京城人口百万,多聚集在东西两城,有重重重兵守护着,人流再多,也比不上这江南的自在。

    江南许只得数十万人口,然而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都带着几分匆忙然而又带着几分从容不迫,能让一个初次见面的人都对此心生欢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