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想到他三叔家的杉哥儿,对王嫣说:“明天把桓儿旁边的院子收拾出来,让杉哥儿住进去。”
  王嫣知道今天林三叔拖家带口的来,肯定就是为了林杉的事,也不奇怪,就说道:“明天一早妾身就让人收拾出来。”
  两人又说了会话,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就寝了。
  第二日一早,王嫣收拾好院子,林杉就带着大包小包来了,林清让林桓带着林杉先去安顿好,就开始检查林杉的功课。
  林清在检查林杉的功课中,发现林杉的基础果然非常好,四书五经无论原文、注释还是典故,张口即来,检查到策论,策论的格式他也会,文采也不错,用典用词也毫无问题,可等看到他写出的策论,林清就恨不得直接在上面画个“×”。
  林清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三婶这么多年都没发现问题,这孩子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用功,更不是脑子笨,这孩子是逻辑不通啊!
  策论,虽然是科考中的一种考题,可它的本意是向朝廷献策的文章,也就是一种以论点为中心,典故例子为论据的文章,所以一篇策论,目的就是有理有据表明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如果说不出自己的观点,那还写什么策论。
  可林杉的文章,初看起来用词华丽无比,看着不错,可认真一看,就能发现文章整个都是散的,不仅里面的典故和要说的没什么关系,而且整体看来,也逻辑不清,前言不搭后语。
  林清想了想,直接从旁边的找出一个箱子,然后从里面翻出一沓卷子,递给林杉,说:“你用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一沓考卷上的每一篇策论总结一下,然后每篇给我概括出这篇文章写什么的。”
  林杉看了一眼,发现这是山省多年的乡试考卷,虽然是誊抄的,还是立刻慎重的接过,忙点头说是。
  林清教完了林杉,又去指点了一会林桓的策论,然后就去族学给那群孩子接着授课。
  林清在家里教了半个月的孩子,他一个月的假就用的差不多了,考虑到沂州府到郯城坐马车不过大半天的时间,来回也挺方便,林清就没有带家眷,直接自己回郯王府了。
  林清回到郯王府,先去找六皇子销假,刚走到六皇子呆的宫殿,就看到外面的杨云。
  正要打招呼,杨云就急急的走过来,说:“你可回来了,快去劝劝殿下,殿下正生气呢!”
  “殿下不开心?怎么回事?”林清有些吃惊,在郯城,六皇子郯王就是老大,谁会弄得他不开心。
  “还不是前阵子圣上的千秋节的事。”杨云叹气说。
  这个林清知道,五月是圣上的千秋节,今年又是圣上的六十大寿,六皇子身为亲子,哪怕就藩按理说也得亲自去给他爹祝寿,不过身为藩王,没有圣旨不可以轻易离开封地,所以林清当时还特地写了份奏章,送上去,问郯王可不可以离开封地去祝寿,结果后来内阁传来诏令,说郯王殿下刚刚就藩,不易轻动,没让他们去。
  杨云接着说:“殿下没能亲自去,就送了些贺礼去京城,今儿传来消息,说三位殿下在圣上千秋节上,挤兑咱家殿下送的贺礼寒酸。殿下听了,就有些不高兴,今日的午膳都没吃。”
  “殿下送了什么?”林清问杨云,郯王府钱财送礼什么的向来是杨云管。
  杨云忙从袖子中抽出一个礼单,说:“这个就是。”
  林清接过来仔细看了一眼,说:“这礼不轻啊!”
  杨云点点头,说:“今年是圣上的整寿,殿下又就藩了,自然不能薄了,殿下还特地让把礼厚了三分,所以如今被说寒酸,殿下才生气。”
  林清听了觉得也是,任谁精心准备了礼物,却被别人贬的一文不值也会生气。
  林清看着礼单,想了想,突然说:“杨总管,去准备笔墨纸砚和空折子。”
  杨云虽然不知道林清要干什么,不过还是赶忙让旁边的小太监去拿。
  等小太监拿来东西,放到旁边的石桌上,林清等小太监磨好墨,就拿着笔沾了墨汁,直接在空折子上写了一份奏折。
  林清写完奏折,吹了吹,等墨干了,就把折子递给杨云,说:“把这折子给殿下看,他就不争气了。”
  旁边突然伸出一只手,接过折子,说:“什么折子?”
  林清转头一看,原来六皇子出来了,就笑着说:“殿下出来了。”
  郯王在旁边坐下,说:“本来在屋里看到先生来了,还想着先生进来陪我说说话呢,谁知先生倒先和大伴聊起来了,就剩我自己在屋里生闷气了,这不就出来了。”
  林清听了笑道:“殿下何必为这点小事生气,要是气坏了身体岂不是不值当的,殿下看看这份奏章,看看有没有消气。”
  郯王翻开奏章,看到奏章前面是很俗套的请罪,大意就是惶恐送的东西不够好,惹圣上生气,但后面却比请罪的奏章多了一大块,上面详细写了郯王府的家底和封地的税收,表示自己准备这些贺礼绝对是尽心了,然后最后疑问了一下,三位皇子是如何在相同的俸禄还没就藩下,准备更多的贺礼的。
  郯王看的眼睛一亮,对林清笑着说:“先生这本奏章,可是能狠狠的坑我三位哥哥一次。”
  林清很无辜的说:“本朝亲王的俸禄是一样的,殿下就藩,还可以多得一份封地的税收,本来应该殿下在四位殿下中最富,可如今却好像殿下最穷,郯王府难道不该上道奏章问问么?”
  郯王听了,顿时抚掌,说:“此话有理。”
  两人相视一笑。
  

  第一百零九(二更)

  经过郯王的同意; 林清又把奏章好好润色了一下,就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等奏章到了圣上的手里; 圣上果然将三位皇子训斥了一番。
  消息传来,郯王听的暗爽,不过还是向林清抱怨道:“三位皇兄都把圈钱摆在明面上了; 父皇却只是训斥他们铺张浪费。”
  林清喝着茶说:“就是因为许多事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反而不好管,再说朝堂上三股势力纠缠已久,动哪个都能牵出一堆,圣上年纪已经大了; 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的,就让过去了; 哪里还愿意去大动干戈。”
  “是啊; 父皇年纪大了。”郯王叹气说。
  郯王突然问林清,说:“先生,您说,万一父皇…谁最有可能…”
  林清皱着眉想了想; 说:“这个先生我真看不出来。”
  如果说一开始大家都在猜测圣上是因为偏爱文贵妃,偏爱代王才迟迟不肯立太子; 可这么多年过去; 大家也算看明白了,其实圣上就是不想立太子,代王不过是圣上的一个借口。
  郯王也知道这个大概除了他父皇本人知道; 别人谁都猜不准,就问林清:“那你说万一我那三个哥哥中的一个登基,我该怎么办?”
  林清想都不用想,直接说:“如果其中一位殿下登基,殿下应该立刻写一份贺表,亲自去恭贺新君。”
  “为什么?”郯王问道。
  “当然是去露脸啊,殿下想想,那三位殿下现在已经斗的快老死不相往来了,其实一位登基,另外两位肯定心中有怨气,殿下这时候去诚心诚意的祝贺,新帝哪怕为了手足情深的好名声,也会对殿下大加赞扬,然后多给赏赐。”林清说道。
  郯王听了,顿时笑了,说:“先生总是这么实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能有实际的好处,殿下管他谁登基干嘛。”林清说道。
  “也对,反正我已经就藩,也轮不到我”郯王叹气道:“不过还是希望父皇能长寿一些,在父皇手底下,总比在某个皇兄手底下强。”
  林清听了点点头,这倒是真的,亲爹再怎么差,都比兄弟要自在。
  林清处理完贺礼的事,就开始帮郯王处理府中的公务,不过林清发现郯王对处理政务还是蛮有天赋的,他走的这一个月,郯王不仅把封地上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抽空还出去体察体察民情,看看自己分的三千户食邑怎么样了。
  “殿下想买些耕牛?”林清问道。
  郯王说:“从宋朝起,南方就实行精耕细作,所以粮食收成极好,后来北方也渐渐推行,我看了前朝的典籍,那是北方的收成,要比现在多三成。”
  林清点点头,说:“确实如此,当时北方人口多,劳力充足,田地却有数,所以百姓大多精耕细作,以便多产粮食,可前朝末年,外族入侵,北方男丁十不存一,哪怕经过这些年修养生息,也还是田多人少,所以现在北方大多不会精耕细作,毕竟同样的时间多种几亩,远比精耕细作划算。”
  “不错,就是这样,因为人手不足,所以北方大多不会精耕细作,而且还有不少贫瘠的田地被荒置,”郯王说道:“我的封地不小,可是食邑才三千户,更是人手短缺的厉害。所以想着用府中的钱买一些耕牛,租给治下的农户。”
  林清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有耕牛的话,干农活绝对快的多,并且更省力,不过还是提醒道:
  “要是买了耕牛,肯定不可能一户一头,殿下最好和杨总管先考虑好租借或者分派的办法,省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林清说道。
  “这是自然,”郯王点头说:“这个确实要提前考虑好,要不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林清看郯王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
  郯王又和林清商讨了一会这些日子遇到的事,郯王说完,林清笑着说:“一个月不见殿下,感觉殿下变稳重了许多。”
  郯王笑着说:“别人都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先生走了一个月,居然还觉得我和以前一样,那我岂不是落后了。”
  “也对,”林清笑道。
  “不过说句实话,以前先生教我如何处理事物,我也只是记在脑子里,如今用到时,才觉得受益匪浅,难怪当年先生教导我和林桓的时候,教的东西都不一样。”郯王感慨道。
  “桓儿以后要科举,自然得学四书五经那一套,你是王爷,又不用科举,何必学那些,你只要学会如何处理政务就好了。”林清笑着说。
  “就是如此,可惜当初小的时候,看先生不肯教我那一套,还觉得先生偏心。”郯王想起来,笑道。
  林清想起郯王小时候,也笑道:“你当初非要学八股文,我不肯教,你就在地上耍赖不起来,后来我只好教你,如今可觉得浪费时间。”
  郯王听了脸一红,说:“先生记忆力这么好,那么久的事也记得。”
  林清心道:你小时候那些糟事,哪件我不记得!
  既然郯王可以撑起郯王府,林清也就不再多指手画脚,每日的工作顿时清闲下来。
  闲着没事的林清,就经常过四五天回去一次,在老家呆上两三天,再回来。
  这边陪郯王商量商量政务上的事,那边教教孩子,日子倒是过的平淡充实。
  不过这种平淡的日子一直到了秋里,林清突然各种不爽起来,至于不爽的理由,很简单,他的宝贝闺女要出阁了。
  看着沈枫提前派人送来的聘礼,再看着自己长的亭亭玉立的大女儿,想着自己的闺女马上就是别人家的了,以后想见都不容易了。
  林清突然有一种自己家辛苦种的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
  

  第一百一十章

  沈枫的长子沈辰; 今年十八,长的算是一表人才; 学识也不错; 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举人,无论怎么看都是佳婿一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