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桓正在绞尽脑汁的答题,突然发现一个人影过来,斜眼一看,是周琰,也就放下心来,接着答题,可等了一会,发现周琰还站在自己的边上,林桓不由急了,任谁考试的时候被人在旁边看着,也影响做题啊。可旁边的是皇帝,他又不能撵走。
  想到这,林桓突然灵机一动,把旁边一张用完的草稿纸拿来,在上边三两笔画了一个图案,然后把纸放在桌子旁边让周琰看到。
  周琰正好奇林桓画的什么,定眼一看,居然是一只乌龟。
  周琰嘴角抽了抽,居然嫌他走的比乌龟爬的还慢。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周琰看了,愤愤的想,心道,等你中了,朕再收拾你,然后直接带着杨云和内侍回去了。
  林桓:………
  好歹能接着认真做题了,心好累!
  

  第一百七十七章

  林清到了礼部; 点完卯后,进了自己的屋子; 坐下后; 就问旁边的徐胜:“去大殿参与阅卷的那些大人,今天回来了吗?”
  徐胜端了茶放在林清的桌子上,答道:“还不曾; 不过算算时间,今天也该出来了。”
  殿试虽然由皇帝亲自主持,可阅卷,显然不可能全部由皇帝亲自看,甚至有时皇帝只是看看下面呈上来的前十份; 定个前三而已。
  不过今年是皇帝开科取士的第一次,所以周琰倒是尤为重视; 不但亲自坐镇; 还准备亲自定下前十,可即便如此,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改卷,而这些人; 大多出自内阁,六部尚书和礼部的一些大学士。
  等礼部的那些大学士一旦阅卷完成; 回来后; 殿试的成绩差不多也就知道了,所以急着想知道成绩的林清,这几日一到礼部; 就先问问那些人有没有回来。
  林清听到礼部的那些人还没回来,也只好按捺下来,端起茶,慢慢的喝茶。
  徐胜知道他家大人心急,就说道:“大人也不必太过心急,令公子既然已经过了会试,这殿试不过是排名,已经十拿九稳的事,大人又何必着急上火呢!”
  林清喝了两口茶,把茶放下,叹了一口气说:“虽然殿试只是排名,不会有人落地,可二甲和三甲是一道坎,桓儿那孩子会试正好在二甲的边缘上,哪怕我平时说不外乎,可这心里又怎么会真不在乎。”
  徐胜想到林清的儿子林桓会试的名次是北榜三十七,这次二甲的名额据说卡到第七十,南北榜一加起来,林桓正好卡在二甲和三甲之间,考好一点,就是二甲,考不好,就落到三甲,难怪他家大人这几日天天屁股下给针扎的似的,怎么都坐不住。
  不过林清是他的上峰,徐胜自然要捡着好听的说,就说道:“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心,大人深得陛下宠信,想必令公子这次必能中二甲。”
  林清知道徐胜指的是什么,可问题是殿试陛下只定前三或者前十的名次,以林桓的水平,卷子只怕压根就到不了陛下面前,哪怕他和陛下关系再好,也没用。
  再说,要是林桓能进前三和前十,那他还急什么,他现在早悠闲的在这喝茶了。
  林清想到这,不由又叹了一口气。
  不过在这一直急着,也没办法,林清就问旁边的徐胜,说:“近来有什么消息没,说给我听听,好让我打发下时间。”
  徐胜听了,想了想,说:“近来最热的消息,好像是关于这次科举谁能中状元的,毕竟除了这,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
  “奥,外面怎么说,说来听听。”闲着无事,林清也难得起了一丝八卦之心。
  “这状元最热门的人选有四位,”徐胜说道:“第一位,就是会试中南榜的第一名,会元秦景,秦景出自岭南秦家,是秦家长房嫡枝,秦家从前朝就是有名的书香世家,家族底蕴深厚,秦景更是有名神童,六岁入学,七岁过县试,中案首,同年过府试,中案首,第二年过院试,中案首,是小三元,十三岁又中了岭南乡试的解元,本来第二年就应该进京赶考的,不过秦家很希望秦景能是本朝第一个连中六元的,所以压了他三年,结果今年会试,果然秦令是南榜会元,所以此次殿试,大家都说,只要不出意外,状元必定是这位的囊中之物。”
  林清听了嘴角抽了抽,这才是真正的学霸,无论什么考试,人家都是第一,至于大家猜这位是状元,也很好理解,六元人家已经中了五元,哪怕陛下听说了,最后一个状元也得给他,毕竟什么时候,连中六元都是一个好兆头,尤其这次还是新帝第一次开科取士。
  “那这第二位呢?”有秦景这个珠玉在前,林清不由对第二位也好奇起来,毕竟能和秦景争第一,那也绝对不会差了。
  “这第二位,就是文阁老的曾孙文涟,此次会试北榜的第一名,同为会元,虽然比秦景稍有不足,可这个,想必就不用下官介绍了吧!”徐胜说道。
  林清想到文涟,点点头,确实,这个也非常有可能。文阁老当初虽然暗中帮助代王,文贵妃还是他的闺女,可等周琰继位,太上皇去世后,文阁老知道代王肯定不能成事,所以也很是识趣,主动把手中的一部分权利交给陛下,再加上文阁老近两年年事已高,已经有打算要告老还乡了,陛下为了安老臣的心,说不定真会给文涟一个状元。
  “那这第三呢?”林清问道。
  “这第三是南榜的第三,浙江巡抚姚大人的公子,姚凯,这姚凯其实并不比会元秦景差,也是也是小三元和浙江乡试的解元,不过他运道差了一点,会试只得了第三,可殿试,谁也说不准。”徐胜说道。
  好吧,又来了一个学霸,林清心中想,不愧是新帝开科取士第一年,这些家族,还真是把家族中最精英的子弟给端来了,平时能出一个,就不错了,如今,一下来了三个。
  “那最后一个呢?”林清问道。
  “是长公主的嫡长子,孟辉。”徐胜说道。
  这个不用徐胜介绍,林清也知道,长公主是已故太上皇的长女,当年就是长公主一眼看上太上皇的琼林宴上的一位探花郎,创了本朝公主选驸马选新科进士的先例,才让后来所有考进士的举子人人自危的,毕竟之前太祖皇帝的公主,选的驸马可都是和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勋贵家的儿子。
  不过真是虎父无犬子,听说长公主之子,从小天资聪颖,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科考也很是顺利,听说这次北榜第二就是他,再加上他身上的一半皇室血脉,确实陛下也得考虑一二。
  林清听完,感叹道:“这都是别人家的儿子啊!”
  徐胜听了笑着说:“大人家的公子也不错,犬子要是有令公子一半,下官也就心满意足了。”
  林清想到林桓,点点头,笑着说:“桓儿确实不错,这么些年,起码让我省心。”
  林清转过头,对徐胜说道:“你倒是打听的挺清楚的。”
  徐胜笑着说:“大人,你这些日子天天着急上火,眼里只有令公子一人,当然不会注意这些消息,别说下官,就是京城那些大人,有几个不知道,听说城南的赌坊还有赌场以此次谁会中状元开盘呢!”
  “这些人,也闲着无聊。”林清说道。
  徐胜说道:“大人您家里有考生,自然一门心思想着考试,可像下官这样家里没有考生,可不就是当消息听听,看个景而已。”
  林清听了,说:“你说的也是,确实是这个道理。”
  林清正说着,就听外面一个仆役跑进来,对林清行礼,说:“大人,此次去大殿内改卷的大人们都回来了,部堂大人要小的来叫各位大人,去部堂大人那集合,商量明日放榜的事。”
  林清听了,啪的一下从椅子上坐起来,说道:“本官知道了,本官这就去。”
  仆役听了,行了一礼就下去了。
  仆役走后,徐胜站起来,对林清拱手说:“下官祝大人家公子金榜题名,喜中前二甲。”
  “借你吉言,”林清说道,起身整了整衣冠,然后就往沈茹屋里走去。
  晚上
  林清散值回家,林桓看到林清回来,就忙拉住林清,问道:“爹爹,名次可是出来了?”
  林清笑着说:“你不是今日和他们一起去参加文会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本来是参加文会的,可是作诗做到一半,文涟那家伙的小厮跑过来,说了几句,文涟就坐不住了,然后我们就都回来了。”林桓说道:“爹爹,是不是成绩已经出来了?”
  林清点点头,说:“大体上已经定下来了,如果不出意外,明天你们去大殿听,也是这个。”
  “儿子考了第多少名?”林桓忙紧张的问。
  “你猜?”林清难得恶趣味一下。
  林桓扯着林清的袖中摇了摇,说:“爹,你快说,这个时候,你还逗儿子,儿子都要急死了。”
  林清看着林桓真的急了,就笑着吐出两个字“六十八名。”
  “第六十八名?”林桓听了一惊,随即反应过来,顿时一阵狂喜,说:“是二甲!”
  林清点点头,肯定道:“不错,是二甲,儿子,恭喜!”
  “太好了!”哪怕平时林桓一向表现的很是稳重,此时也不由直接蹦了起来,一把拉住林清,就往里面跑去,跑到里面,看到王嫣,直接惊喜的说:
  “娘,儿子中了,是二甲!”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日; 在太和殿的传胪大典上,林桓的名次果然是第六十八; 沈辰由于在前十; 被周琰亲自定为了第七,也就是二甲第四。
  此次京城呼声最高的四位状元人选,名次也终于揭晓。状元秦景; 榜眼姚凯,探花孟辉,传胪文涟。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也并不意外,秦景已经六元中了五元; 无论哪个帝王在位,只怕也想锦上添花凑个六六大顺; 更何况这是新帝登基后的第一科; 这其实已经算是某种祥瑞了。
  而等殿试的名次一揭晓,落在四人身上的目光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多了,因为这四人不但是才俊; 而且年轻,最主要的是未婚; 一时间; 四位青年才俊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破了。
  不过,朝堂上; 新科取士的事很快就被另一件大事取代了,那就是文阁老上书乞骸骨。
  文阁老在朝中已经做了接近二十年的内阁首辅,如今他这一上书,带来的影响,绝对比几个新科进士大多了,所以朝臣的注意立刻转到文阁老的身上,甚至连周琰也不例外。
  周琰虽然看着文阁老算不上顺眼,毕竟文阁老曾为代王给他使过绊子,可如今文阁老挺识趣的,周琰身为帝王,自然得以大局为重,所以如今和文阁老相处的也还不错,文阁老突然上书乞骸骨,周琰也有些懵了。
  不过对于重臣乞骸骨,还是有不少惯例的,所以周琰处理起来也没有手忙脚乱,直接按照惯例先留中不发,然后亲自把文阁老叫到宫中慰问了一番,表示文阁老乃朝中栋梁,驳了文阁老岂骸骨的请求。
  凡朝中重臣请辞,皇帝一般都会进行挽留,表示君臣情谊深厚。而此时如果重臣并没有很坚定的请辞意愿,一般会顺势留下来。
  朝中大臣开始也觉得文阁老不过是想试探一下新帝的心意,毕竟这种做法不算稀奇,很多重臣老臣想刷刷存在感,都会来上这么一出,连周琰一开始也以为这样。
  谁知周琰刚驳了文阁老的折子,文阁老第二道折子又递上了,周琰一看,居然还是乞骸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