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阿土阿毛大宝三个年纪相当的,基本都是谢老夫人看顾着,顺带教他们念几句三家经,百家姓什么的,有时候也读个诗,唱个儿歌。他们倒是无忧无虑的,看得辛湖都羡慕呢。

    实际上,江大山谢公子谢五三个人的离开,对村子里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最起码暂时的表现不明显,只不过是人人都忙碌了些,而且家里生活变差了些。毕竟没有人能随时出去打猎和买东西了。

    因为谢大嫂怀孕了,需要补身子,要多吃些有营养的新鲜食物,但芦苇村能搞的,最新鲜的东西,就只有鱼了。而且因为孕期味口不好,好多平时她能吃下去的东西,这时就咽不下去了。

    大家变着方儿,也不过是些野菜,再不就是腌制过的肥咸猪肉与野猪肉这两种肉食,她都不爱吃,就想吃新鲜的东西。鲜鱼是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她多吃了几顿,现在却连闻都闻不得鱼腥味。搞得谢老夫人头发都要愁白了。其他人也无计可施。

    正好忙过了一段时间,地里该干的活都干完了,有了点空闲的时间。家里的存肉也吃完了。大家练箭也练得象模象样了。

    谢三伯就和大郎商量:“我们出去打猎吧,别说野猪了,弄些野兔子,野鸭子也好啊。”

    “恩,家里的存肉也不多了,是该再去弄一些了。”大郎同意了。

    这段时间天天忙着下地劳作,辛湖就把饭食弄得比较好,不仅没煮那种稀粥了,每顿都是干饭,或者摊纯面饼子,而且还每顿都有一个肉菜,今天炖点野菜肉汤,明天煮个肉片,肉食消耗的就非常快了。偶尔还要包一回肉多菜少的饺子吃吃。上次分得三十多斤野猪肉也不过是吃了一个来月,就差不多吃完了。

    其实不止他们家是这样吃的,其他三家也一样。想要有力气多干活,就得吃饱吃好点。象阿信阿志正是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他们家虽然吃得省一些,但原本分给他们的肉和粮就少一些,都快要断粮了呢。不仅是要弄肉,其实最好是还要去弄些粮食回来。毕竟要多给胡家四口准备些粮食,总不能大家都有饭吃,而让他们一家四口饿肚子吧。

    一听他们要出门,辛湖这回说什么也要跟着出去。她到这里来都半年了,还连芦苇村都没出过,连这是个什么时代都没搞清楚呢,她早就想跑出去看看了。

    大郎自然不同意,“你去了,家里三个小的怎么办?”

    “哟,以前我们没把平儿和大宝扔在家里过吗?”辛湖反问。那时候,村子里连个邻居都没有,两个几岁大的小娃儿,就是被野猪吃了都没人知道呢。他们也不是一样就扔下他们,让他们自己过了几天吗?

    “现在不是多个了阿毛吗,三个小的在家里,我们这一出去就是好几天,能放心吗?”大郎头疼的说。

    他肯定不想让辛湖出去,照顾三个小的只是一个拖住她的借口,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女孩子家家的,再武力值高又怎么样,也不该和男人们出去打猎,那多少是有些危险的。何况她现在已经很厉害了,再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一提到阿毛,辛湖就满脸黑线,不知该说什么好,虽然她对阿毛和对平儿大宝也没什么区别,可是阿毛完全是江大山甩的锅啊。

    反正从一开始,阿毛就好象是他们家的孩子了。江大山根本就没管过,其实他完全就不会照顾孩子,阿毛又天天跟在大宝和平儿身后,还把江大山喊舅舅,搞得大家以为阿毛就是他们家的孩子。到后来,江大山自己都有这种错觉了,所以走之前,居然也没有交待一下阿毛的事情。那天本来想说几句的,后来又搞忘记了。

    “怕什么,村子里有这么多人,叫刘大娘帮着看一下他们就好了。”辛湖说。平儿其实是个很会照顾弟弟的孩子,又会煮饭,另外两个小的也是到点就上床睡了。把他们三个放在家里几天,她还是能放心的。

    “不行,你不能去。”大郎说不过,直接拒绝。

    “我可以打猎啊,而且我力气大,不然你留在家里照顾三个小的。”辛湖急了,连忙说。

    她本来是想说,外出打猎我比你还用处大呢。但她顾及着大郎的自尊心,没敢这样说。不然,惹恼了大郎,大郎生起气来,整天黑着张小脸,也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别看他年纪小,要是严肃起来,她居然会有种大郎是个成年男人的感受,会不知不觉的萎了。

    不过这句话,倒是说到大郎心上去了。出去打猎确实需要力气大的人,而阿湖的力气也确实比他还大。要不然,光靠谢三伯一个人,力量也太单薄了。这样想着,他又说:“我去叫上刘大娘,我们三人出去。”

    “那可不行,刘大娘一走,全村子就剩下些老病弱残了,没个主事的人了。”辛湖立马反对。

    “那我带上阿信和阿志不就行了。”大郎又说。

    “我不管,反正我要去。你要是不让我去,我就自己去。”辛湖说不过他,只好耍无赖了。

    大郎这下子没招了,叹了半天气,只得勉强同意,“出去你一切都要听我的,不可以自己乱作主张。”

    辛湖连忙点头,表示自己一切行动听指挥。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带上阿信和阿志。一来他们也天天在和大家一起练习,射箭骑马都很熟练了,而且他俩勉强也可以算是个劳动力。他们这个年纪的半大少年郎,好多人都开始背负起家庭的重担,能起到撑门庭的作用了。走到外面去,别人都会把他们当作大人来看了。

    谢三伯自然不会做其他人的主,带谁去,就任凭大郎指定。既然大郎同意带阿信和阿志,辛湖出门,他也不反对。而且他也觉得这样的人选不错。

    大郎只好去找刘大娘,让她帮着看顾下家里的三个娃儿。

    “没事,没事。你们放心,孩子们也是天天在一起玩的。”刘大娘说。

    说实话,就算她不管,三个孩子基本上也能自己照顾自己。她还记得第一天到芦苇村时,平儿就一个人带着大宝在家里,也一样好好的。何况现在条件好了很多,村子里人多了起来,孩子们也长大了,更加能照顾自己了。

    本来刘大娘也想出去的,大家都没同意,觉得她还是呆在家里好。他们把阿志和阿信也带出去了。现在村子里就剩刘大娘武力值最高。她比张婶婶,谢姝儿都厉害些。剩下的人尽是些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了。

    谢姝儿简直羡慕的都快要哭出来了,难得有个机会出去一趟,连辛湖都可以去,她却去不成。

    “村子里就交给你们了。我们会尽快赶回来,多则十来天,少则七八天。”大郎劝道。

    总共只有两匹马,意味着如果弄到了东西,大家就得走回来,马得驮东西。不能骑马,步行需要的时间自然就长了。

    出门的时候,五个人都骑着马,谢三伯带上了大郎和辛湖,阿志和阿信共骑一马,很快就消失在大家的眼前。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心情不好,为了安慰自己,就做了一个五花肉烤土豆。结果,味道太好,一不小心吃多了,在外面足足走了五圈,差点累死了。估计又肥了两斤。

 第95章 成果

    也许是因为这个季节; 天气好,植物都是疯长,外面食物太丰富,也许是因为大家运气还不错。第二天傍晚; 辛湖他们一行人就遇上了一群野猪。双方离得并不太远; 大家看到那几头野猪正在小河边喝水,落日的余辉落在野猪身上,甚至能反射出光茫来,可见这群野猪长得十分健壮。

    谢三伯停下脚步,示意大家小心。所有立即紧张起来了; 他拉弓连射几箭,那头最肥大的野猪就应声受伤倒地; 发出惨烈的嚎叫声,惊得它的同伴们四下飞窜,慌不择路的乱跑。搞得正在归巢的群鸟刷刷的乱叫乱飞起来。整片山野里刹那间一片混乱。

    大家居高临下; 兴奋又紧张。已经得手一头大野猪了; 谢三伯心情非常好; 说:“阿湖; 来试试吧。”

    辛湖没有迟疑的接过弓箭; 选中目标; 一箭射出去却从野猪身边察身而过,她失望的直叹气,连忙又继续拉弓。与此同时,大郎拉开自己的小弓; 瞄准了辛湖的目标,竹箭“嗖”的一声飞出去,却一箭命中。

    “太好了。”大郎心里表扬了自己一句。

    只不过他的弓小,箭也只是竹箭,那野猪虽然受伤却并不严重,只是短暂的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嚎叫着跑动起来,但辛湖瞅到这个机会,又连续射出两只箭,都命中目标了。身中三箭的野猪,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地。

    “不错,不错。”谢三伯连连夸奖道。

    大郎命中目标的准头明显比辛湖强,但辛湖力气大,拉得开大弓,光靠大郎的小弓竹箭,想要制服有着肥厚外皮的大野猪也很困难。

    阿信和阿志兴奋的满脸通红,同时又十分可惜自己没有趁手的弓箭。大弓,他们暂时还拉不开,大郎的小弓,对他们而言又太小了点,两人平时能拿它来练习,真正要打猎,却不行。所以,他俩只能干巴巴的看着大家动手,幻想着下次自己是如何的威风。

    路上,大郎已经射中过几只野兔子,现在又帮着射中了一头大野猪,心情也非常好。他相信只要自己经常练习,总有一天能拉动大弓了,那时就不需要辛湖这个小姑娘出马了。

    搞到手两头野猪,谢三伯看着还活着的野猪说:“大郎,还是到翠竹村去吗?还是直接到集市上去?”

    “先到翠竹村去看看吧。”大郎答,眼下他们也就熟悉这个翠竹村而已,如果那边换不到东西,再去集市卖掉野猪,就不知道这回能不能有上次那么好的运气,野猪很快就被人要走了。

    两头野猪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多,少了三个壮男人吃肉,他们一次并不需要这么多肉,而且他们还弄到了几只野兔子,一路走还能一路弄到野兔子。就算吃得完,也得去换点粮食和其他东西。

    当初一头野猪换的二石粗面已经吃完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打算去弄些现在还能够种的种子回来,现在有多的地,多种点总能多收点。而且谢三伯还想去弄一些正下蛋的母鸡和鸡蛋回来给谢大嫂补身子。另外就是,也得弄些竹器回来。比如竹席,蒸笼,椅子,竹碗竹杯,甚至老竹子都要。马上快要到夏天了,有些东西也该备着了。

    结果,等他们赶到翠竹村,才发现村子里迷漫着一种低沉的令人压抑的气氛,连平时撒欢的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好似出了什么不好的事。不过在看到他们驮着的两头野猪时,大家还是都露出了笑容。

    “怎么回事啊?村长。”谢三伯问。

    “嗨,别提了。前几天商队来了,来的人还不少,可是他们不仅给的价钱低,还挑三捡四的。我们勉强卖了点东西给他们。也就是换了两升粗面。”村长说着直叹气。

    虽然来收竹器的人,越来越狠,但象今年这样的做法,还是第一次。商队居然不给大钱和银子了,直接拿着粗粮来换。本来嘛,拿粮食来换也行,以前也这样交易过。那时候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商队还经常带些大家难得买到的东西过来换竹器。

    但是这一回他们带来的粗粮都是成货,品相一点儿也不好,也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