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啊,大小都有,家家户户都用着呢。”村长一听乐了,连忙又叫人去拿了三张大小不一的竹床过来。这才是最贵的东西,也是他们卖的大头,其他的竹篮子什么的,一般都是添头送给商队的。

    大郎看了看,表示满意,假装和江大山商量似的说:“舅舅,我们要几张中等大小的竹床吧。”

    “行啊。四张够不够?”江大山问谢公子。

    谢公子说:“够了,再多我们也带不走。”

    于是村长让人另去拿了三张他们说的中等竹床过来。

    “问他们吃不吃竹笋子”大郎在江大山耳边低语道。

    江大山连忙问了这个问题,村长笑道:“自然是吃的,家家户户还晒了笋干呢,小光去拿点笋干过来。”

    很快的,笋干就拿过来了,谢三伯假装仔细的看了看,然后看着大郎的眼色,其实他根本就不懂好坏,但却也吃过笋干,比如腊肉炖笋干就是一道很美味的菜。

    “这是旧年的笋干吧?”大郎问。

    “是的,今年的笋干还没有开始晒呢。”村长惊讶的看着大郎,说。

    他没想到,这四个人当中,居然是这个孩子最识货。想来,这孩子才是其他三人的主子。他心里以为大郎他们也是行商的,大郎这个小主子是出来历练的。因此对大郎就更加另眼相看了。

    “成货,价格就便宜些了。”大郎说。

    他自然知道新笋干没出来,这才刚出了笋呢。其实他也认不出这是成笋干,只是看着季节猜测而已。

    “那是当然。”村长点头。越发对大郎恭敬起来。

    “我们要十把中等椅子,十条长板凳。四张竹床,十个簸箕,一对大竹筐子。十斤笋干。拿一头野猪和你们换,行不行?”大郎问。

    这是他和江大山谢三伯他们商量好的,其实这不是他们的底价,如果对方会还价,两头野猪也给他们也行。反正他们并不太在意野猪能换多少东西。

    “一头太少了吧。再加点。”村长说。

    “行吧,再加两只野兔子。”江大山随口说。

    经过一翻讨价还价,最终江大山同意把野兔子给全村长了。不过大郎却找他们又要了几只大大小小的竹篮子。

    村长脸上露出了笑意。这可比他们平时卖的价格好的多。虽然商队给的是银子,但价格却极贱,再说了,这还是商队收购后,留下来的次品货色。商队是做生意的,非常挑剔。稍微有点瑕疵的东西,都不肯要,要不就把价格压得老低,低到大家根本就不想卖。

    生意达成后,大郎又找他们要了几捆干枯的老笋叶,这玩意当绳子用很好,村长见他要绳子,从家里拿了一捆草绳过来说:“拿这个去绑,更好使些。”

    “多谢。”大郎接过道了谢。其实从村民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今天这生意,他们亏了。不过,他们本也没想拿这些野物赚多少银子,只不是拿它们当个由头罢了。

 第79章 吃惊

    谈妥了生意,大郎就不管事了。任凭江大山他们忙活;做交割。村里热闹的很,因为有肉吃了;而且这次的生意;他们是赚到了;大人们心情很好;家家户户象过年似的。

    大郎拿出一块饼来,揪成几小块;分给几个小孩子,顺便和他们套了套话,知道明天居然是他们赶大集的日子。

    “很热闹的呢;好多人。”有小孩子怀念的说。只要去大集;家里总能买点吃的给他们打打牙祭。

    “远吗?”大郎问。

    “不远吧。”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不太确定的说。

    见再也问不出其他的话了,大郎找到村长说:“明天带我们去赶集,我们把剩下的野猪卖掉,在集市上换些粮食。”

    “好啊。”村长满口答应了。

    “今天晚上能不能在村里找个地方给我们住。”谢三伯问。

    “就在我家吧。不过,我家也穷,没什么好招待的;你们别嫌弃就好。”村长热情的邀请道。

    “那就叨扰了。”江大山掏出一两银子递过去;说是今天晚上的饭钱与住宿费用。

    村长也没推辞,接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家里穷,没什么好招待的。不知道客人们吃不吃得下?”

    “我们只要喝些热汤水就行了。我们自带有干粮。就是我们的马,也是放在你家院子里吗?我们那头野猪要怎么办?”谢三伯说。马可是他们宝贝,得好好照看着。

    他们还剩下几个饼子,随便吃吃就行了。反正一路上,他们可没饿过肚子,况且明天去赶集,还怕买不到吃食吗?所以对这一餐本也没抱多大希望。

    “你们放心,马自然要帮你们照顾好的。那野猪也会看着的。”村长说。野猪虽然很凶,但受了伤,又被绑了几天了,早就没多大生气了,仔细捆绑着,根本就不用怕。

    几个人在村长家门口,坐着说了会儿闲话,村长的儿媳妇过来喊吃饭。

    这会儿,大郎他们才知道,村长家人口还不少呢,不过女人们不能上桌,都躲在厨房里吃饭。堂屋的大桌上,还摆着四盘菜,一大钵子汤,外加一叠粗面菜饼子。

    看来村长家还是很尽力的弄了些饭菜出来,菜汤里放了点油,还加了鸡蛋,弄了一大钵子。另还炒了大盘的腊肉笋干,其他的三道菜他们也没细看。因为江大山他们没有要其他的饭菜,直接把大饼泡在菜汤里,再夹了几筷子腊肉炖笋干,每人吃了一碗就算完事了。

    村长家本来就留有招呼商队的房子,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有一排小房子,总共有四间房,里面除了竹床与竹椅子之外,居然还配了一张小竹几。就是床上只铺了些干草,没什么铺盖。

    “家里没有多余的铺盖,这房间也是供商队来住的,他们都自带了铺盖,房间很干净,我们天天都收拾。”村长说。

    “多谢了。”谢三伯连声道谢,难得有床铺睡,这可比在外面露宿好了不知多少倍呢,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第二天早上,江大山他们四人倒是一人喝了一碗村长家的稀菜粥当早餐。

    村里人出去赶集的可不少,男女老少都有。各人都带着些竹器,甚至还有那几只野兔子。听说那头野猪,他们也还没有杀,等着今天赶完集再回去杀呢。

    去赶集,江大山他们四个人只带了两匹马,打算在集市上买些粮食就算了。因为那些竹器已经很多了,两匹马都驮不下,主要是个头大,占地方,重到不是太重。

    但这里可比上次去的那个县城要穷得多,只有一个叫半条街的小集市。稀稀拉拉的两间小铺子,交易都靠初一十五,附近的山民与农户拿自己家的东西过来换些日用品。

    “这么小。”谢公子喃喃低语道。

    “就是,还说是大集市,就这么点地方,我们这头野猪不会还要带回去吧?”江大山担心的说。

    “那也没什么,了不得再去和村民们换些东西,多弄些竹椅小几回去也好。反正家里缺这些东西。”大郎说。

    “你这想法,也不错。”谢公子被他说的笑了起来。

    几个人在集市里瞎转,乡民们估计也见过大集有商队来,所以对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好奇。大家只顾着自己的生意,互相谈着价,忙碌着呢。不过,他们运气很好,野猪很快就被人要了,虽然只给了一两银子,但看着这个集市,再看看这些乡民,也就这么点消费能力。他们也很爽收快的交割了。

    在两家铺子里,他们总共买了二百来斤杂七八拉的粮食,不敢买太多粮食,其实总共就两家杂货铺子,货品也不齐全。要是他们什么都买,只怕被他们搬光,也就那么点儿东西。而且有些东西,他们实在看不上眼。

    不过,盐倒是可以多买些,让村民们帮忙,他们买了四十斤盐。后来,大郎又相中了乡民们自纺的麻布,虽然粗了些,但做几件衣服穿着干活还是有用的,江大山干脆也买了一捆。

    天气热后,很多人都没有夹衣,单衣。这些布虽然不好,但穿着干活,却也很正常,好衣服下田干活也太浪费了。针线也买了一大包。然后就是农具,这玩意儿真贵,但也买了三把镰刀,三柄大铲子。还买了一口大锅,每次辛湖都嫌锅不够大。干脆大沙罐子也买了两个。坛坛罐罐永远不嫌多,又大大小小的买了十来个,把两只大筐子都装满了,才收手。

    “差不多啦。估计也难得再看到好东西。”谢公子说。

    “我还想弄些药材,小石头娘不是还要成药吗?”江大山不甘心的双眼四处乱转。

    “对了,石磨,石磨在哪里?”谢公子也想起一件东西来。他们的采买单子根本就没拿出来。在这个地方,哪里用得上啊。

    “石磨可不在这里,要到那边去。”有人说。原来是一个与他们同来的村民,他自己的生意做完了,无事可干,闲看着正好听到他们的谈话。

    江大山连忙请这人带他们过去。

    走过热闹的集市,后面居然还有一条小街。人很少,一点儿也不象是做生意买卖的地方。

    一家专门做石器的店铺就在第一家,“老石头,有贵客要买磨子。”村民粗大的嗓子很快就把屋里的人叫出来了。

    一个精壮的中年汉子披着外衣匆匆迎出门来。

    进门一看,果然大大小小的摆放着好几副石磨,谢公子大笑,选了一副小手石磨,又拿了一副中等石磨,大的不敢要,怕太重带不回去。

    “那边还有什么?”大郎问。

    “还有家弹棉花做棉被的铺子,和一家小饭馆子。”

    “走,去吃点东西。先填饱肚子再说。”江大山连忙拉上那位热心村民,招呼大家去吃饭,刚才就在集市上买了些乱七八糟的小食吃了,粗糙的很,真不太好吃。

    小饭馆子,平时接待的就是来往的行脚商,都是些穷鬼,难得见到出手大方的客人,所以饭食自然也不会太好。不过总算有米饭与馒头。虽然不算太精细,但却也比在集市上买的小吃品相好了很多。

    菜没有什么选择,就是大块的卤肉上了两大盘,再炒了两道小菜,一钵子加了鸡汤的菜汤,大家饿了,吃了个盘底朝天,那位村民只怕是有生以来吃得最饱的一顿了,末了还眼巴巴的看着还剩下的一个馒头。要不是因为实在不好意思,他恨不得不吃,把他吃的这些饭菜带回去分给家人吃。

    “我们都吃饱了,这个馒头你带回去吧。”谢三伯干脆直接把馒头塞给他了。

    他们要了一壶茶水,慢慢喝着,休息一会儿,准备再过去看看棉被。家里正缺棉被,虽然冬天过去了,但遇上了肯定也要买几条回去。

    正喝着,来了三个行脚商人。店家很显然与这三人很熟,打着招呼过来,熟门熟路的给他们安排每人端了两个馒头,一小碟子卤肉上来了。

    三人边吃边抱怨:“他娘的,过个桥现在收十个钱了,我们来往一趟,就得花二十个钱,这样下去,跑这一趟尽是给他们赚了。”

    “就是。太黑良心了。以前都只是收三个钱。”

    三个人说的热火朝天,江大山他们也不走了,希望能再听到一些更有用的东西。但那三人吃过完就匆匆走了,谢三伯想跟上去套套近乎,问点话。但人家很显然没心情理他。

    江大山又让店家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