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这次不多弄些回去,下次怕就买不到了?这里人好象很怀疑我们一样。”江大山说。

    他去年就和蒋大人一起筹过粮,跑了好几个地方,才勉强凑了五万斤粮食,就是因为这些粮食,蒋大人一家还遇害了。那时候,他就知道,不仅是因为有些地方遭灾荒了,只怕也有人趁机囤积粮食。现在这个小县城可能是因为偏僻,还没受到影响,能让他们顺利的买到粮。但时间再长一点,这里又会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啊。

    “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我们也没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啊。”谢公子说。

    “管那么多做什么?再去一趟,我也要去看看热闹。”谢五说。每次公子总是要他带着马躲在一边,不仅只是把他闷坏了,而且他还担心公子。

    “我们去砍几捆柴,装成是去卖柴的,再进去一次,买些粮食回来。”谢公子忽然想起与他们同时进城的有人挑柴卖,他们完全可以如法炮制嘛。

    “这个主意不错。这次让谢五也去看看,换个人,他们说不定就不在意了。”江大山说。

    三个人也不赶路了,就地捡柴,好在这里本来就是些荒凉无人的小山头,枯草枯树枝还不少,但都是些细枝,拿出去卖好象品相太差。然后,三人连捡带砍的往山头上去,渐渐偏离了路,在一个长满嫩草的小洼地处,居然遇上一窝野兔子。

    三个身手矫健,各施手段,哪里能放过它们,居然一个子就搞到了七只肥肥的野兔子。除了被射伤的三只最大的,有两是被谢五拿绳子套到的,谢公子居然用石头砸晕了两只。

    “我们这次收获不错嘛。”谢五笑道。这些野兔子长得都很肥,他恨不得立时杀兔剥皮,烤野兔肉吃呢。

    “别流口水了,我们就拿这些野兔子去卖,再加上这些柴草。”谢公子打断了他美梦。野兔子肯定比他们弄的柴草值钱些。光卖两担柴草,也不象是能买很多粮食的人啊。

    “反正今天再赶到城里去,天色也太晚了。我们不如在这里好好找找,多弄些野兔子,明天一早赶进城,还能遇上早集市,说不定还能多弄些东西回来。”江大山说。

    “好啊,我们再多弄几只野兔子。”谢五高兴的说。弄的多,他们今天晚上就可烤野兔肉吃了。这几个月来,可把他馋肉馋坏了,天天饭菜里只能见到几片肉,有点儿油荤而已。

    三人也不捡柴了,小心的四下寻找猎物,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他们又弄了十来只肥兔子。谢五还掏了几只鸟窝,弄了十几只鸟蛋。

    夜幕降临,三人心情极好,找到水源地,收拾好东西,就地生火开始弄晚餐。那十多只肥兔子,被他们全部仔细的系在一起,拴好了。

    烤了三只被箭射伤的快死的野兔子,三个人吃得满嘴里油,足足过了一回肉瘾。然后,三人打着饱嗝,收拾出休息的地方,准备睡觉了。这地儿已经偏离了原来的小路,三人在这里折腾出来的动静也不小,但也没见到半个人影,所以三人也不担心有人来,根本就不用守夜了。

    果然一夜好眠。第二天,三人在群鸟的鸣叫声醒来,经过一翻乔装打扮后,谢公子和谢五变成了一对猎户兄弟。两人各挑着一担柴草,拎着一串兔子出发了。这回,江大山留下来看着马和东西,躲起来享清闲了。

    谢公子与昨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保证前面与他打过交道的人认不出他来了。

    十多只野兔子,其实卖不了多少银子,两担子柴草更不值钱,他们的柴除了枯树枝之外就是枯蒿草,还长短不齐,哪里象别人专门来卖柴的,都是整整齐齐的,经烧的粗树枝。但这样的行头,就与一般的乡民们差别不大了。

    因为这次是早上来的,正逢这里的一个大集市,人多,热闹很多。进城来卖柴的乡民还不少,他们也不想象别人那样在一边等着主顾,太浪费时间了,而且他们也不是专门来卖柴草的。两担柴草他们直接贱卖给一家馒头铺和一家面摊子,换了兄弟二人一人一大碗阳春面,和一笼刚出锅的粗面馒头。

    吃面的时候,遇上一个客人居然看中了他们手中的野兔子,直接扔下了一块约一两半银子。谢公子连忙高兴的把几只兔子全给他了。

    然后,两人拿着这一两多银子,在集市上花了二十多个大钱买了一对大箩筐,一只大背篓,这些乡民们自己编织的手工品,都很便宜,人家也不过是赚个手工钱。集市上卖的东西很多很杂,他们顺带还买了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杂七八拉的乡民们自制的吃食。两人不仅是买了不少东西,也顺带着和乡民们套套话。

    原来这个地方,还真没有逃荒逃难的人来过。而且此地很封闭,但田地多,人口少。当官的也很清明,还教大家开荒地,也不收税,并且还教了很多实用的知识给老百姓。所以这里百姓能安居乐业,城里也很清明。

    而且百姓对官老爷,相当信赖,并且很敬重,可见此官确实有几能力也相当有手腕。不过,百姓毕竟见识有限,也根本就没有人走出过这个地方。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话,并不能告诉他们再多的消息了。

    问了好多人,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附近还有些什么县也好,府也好,村镇也好。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村的,总之都是附近的。这一路来,他们也远远的见过几个村落,估计就有不少人是这些村子的。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告诉他们,外面的事情要去问那些外出过的人。但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找这样的人问话,而且别人也不一定能告诉他们答案。

    如此,两人也不再在集市里浪费时间了,这里虽然卖的东西多,但粮食相当少。百姓家不管有多少田,收成有多好,都不可能在这个时节,有多少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然后两人直奔米粮铺子。精的,粗的米面他俩加起来买了一百来斤,正好花掉了这一两多银子。

    接着,两人又转道到另一家米粮铺子,又花了一两多银子,杂七八拉的粮食各样买了些,又弄了百来斤。

    谢五一人挑着这二百来斤的粮食,两只箩筐里都装得满满的,最差的粗粮放在上面,最外面还盖了两块粗布,遮挡得严严实实。然后两人又去分别去了两家杂货铺里,买了十斤盐,几样点心,一些杂七八拉的糖果,几刀咸肉,粗瓷的大碗,土制的坛坛罐罐也各买了几个,零零总总又装了一大背篓。

    接着,谢公子用一个粗面馒头当报酬,找了两个小孩子又帮他们买了十斤盐。路过一家专门买笔墨纸砚的铺子时,谢公子想了想,还是掏了三两银子买了些普通的笔墨纸砚。笔墨纸砚可比粮食贵,这些东西他虽然带了点,但都是高级货,不好随便拿出来用。

    这种普通货色正好给孩子们启蒙。大郎辛湖小石头平儿都是该读书的年纪了。谢家人都断文识字,不说有多高水平,但给几个孩子启蒙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次两人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引人注目了,毕竟背着大背篓,肩扛手提的人很常见。赶集的人也多,他俩又故意弄得灰头土脸,与普通乡民也没太大区别。就是买笔墨时,人家根本就没想到他们居然能一口气花掉三两银子。

    不过,一看他们这个样子,别人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家举家之力供着一个读书人呢。家里有读书人的,地位总象是高一些,老板后来对他们还很客气呢,还想给他们推荐一些书了,但那些书都又他们也用不上。他还不如自己默两本出来更好。

    两人肩上挑的,背上背的,手上拎的,已经搞了不少东西了。眼看都快出城门了,谢公子还是觉得粮食买得不够多,经过了缺粮少食的痛苦,他总觉得难得有粮食买,就该多买些一时吃不完存着也好。

    但今天两人没敢带马进来,而且也不敢象前面那样几百斤的买粮了。最后两人商量了一下,去熟食摊子上,把人家还没卖完的馒头包子大饼等全包圆了,还又切了一包卤肉,足足又装了一篮子。再看看自己实在拿不了,两人才停手,高高兴兴的出了城。

 第64章 自救

    留在村子里的大郎开始整理自己家的菜园子了。菜园子还不小,他带着辛湖;大宝和阿毛干活,让谢大嫂她们带着平儿出去摘野菜。

    大宝和阿毛也不过是在园子里捡些柴;原有的篱笆早就没什么用处了;大郎干脆全拆了;准备再重新打篱笆;以后有些菜是要牵藤搭架的,没篱笆可不行。

    几人才没干一刻钟;谢三伯就过来;说:“我来挖。”他是个少话的人,也不多说,直接抢过辛湖手中的铲子;就开始干活。

    有了谢三伯这个壮劳力;挖菜园子就很简单了。辛湖和大郎在前面先粗粗的清理一下枯草和旧年的枯菜杆。当初辛湖小心保护下来的葱蒜早就长得很茂盛了;这一小片绿苗可显眼啦;当然得小心的保护着。而大地回春后,原先无人管时;一些菜种子落在地上;居然也在他们没看见时;就自己悄悄发芽了。

    “你看,这是南瓜吧。”辛湖问。她指着几棵小嫩苗,不太确定是不是南瓜。要是再长大一点,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现在才长了两片小叶子,她看不出来。

    大郎扫了几眼,这玩意儿他太熟了,说:“恩,真的是南瓜。我还说家里没南瓜籽,今年吃不成南瓜了呢。”

    南瓜是好物,又不用怎么管理,花和叶都能吃,南瓜嫩的,老的也都能吃。可以说是一种有吃法非常多样化的蔬菜。如果结的南瓜多,长老后,吃不完还可以晒干,留到冬天缺粮少菜时吃,能煮出带点甜味的南瓜干粥呢。

    接着,他们又发现了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可能是因为靠厨房近,这边温度要比其他的地方高一些,再加上平时灶里的热灰也大部分掉在菜园子里,又起了保暖作用,这些种子也不管先后顺序,居然都自己发芽,长出小嫩苗子了。

    “我还正想着翻了地,来种这些菜呢。没想到,这里都长了苗。”大郎开心的笑道。

    “这点子苗,哪里够吃。我们还是要种的。”辛湖说。

    不过看着这些嫩苗子,她知道,这回他们可以吃上抢季节的蔬菜了。自己再播种的,怎么着也得比这一批晚成熟半个月了吧。

    “那是,把这些苗保护好。明天我们再种些新的。”大郎点点头,又仔细的在枯草中找菜苗。

    看着他俩这么仔细,再看看那些稍微不留神就会被挖掉的小嫩苗,谢三伯又是不好意思,又是后悔。其实谢家的菜园子肯定也会有这些夹生的菜苗,但谢家人不太认识它们,已经翻了地,现在谢家的菜园子里,只有从辛湖家移走了一点儿葱和蒜苗。刘大娘家也一个样。她们现在都等着大郎分菜种子给他们呢。

    谢三伯想着如果自己翻地时,能小心点,把这些嫩苗子留下来,也不用愁现在没什么菜种籽了。毕竟大郎他们一家子孩子,大家也没指望他家能有多少菜种籽。

    “五颗南瓜苗,五根辣椒苗,六根黄瓜苗,七根茄子苗。”辛湖边数边小心的和大郎把那些挤在一起的菜苗,移植开来。

    正忙碌着,谢姝儿来了,见他俩小心翼翼的弄着几棵小嫩苗,好奇的问:“这是什么?”

    “菜苗啊。菜园子里旧年没有收的菜籽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