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举兴家-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样一来,那些坐在妃子位子上的女人们不免多了几分心思,若是太子上位,一个跟他交好,关系密切的太妃,与一个无权无势被皇帝厌弃的太妃,待遇可是大大的不同。

    更别提她们一个个还有女儿,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公主着想,于是太子在后宫之中倒是备受欢迎起来,若不是他年纪大了早已住进东宫,恐怕是有的热闹。

    单单是讨好倒也罢了,这后宫之中却一个个不是省油的灯,若有似无的挑拨离间,巧妙的让太子知道一些,看到一些,想多一些,对她们而言不过是顺手为之。

    皇帝绝不会想到的是,太子箫靖从小没有母亲照料,继室纪氏虽然有心照顾,却碍于身份不敢太过于亲近,镇北王爷当年公务繁忙,难免有些疏忽。

    这也就养成了太子与身边的乳母分外亲近的关系,而偏偏这个乳母是他的亲生母亲高氏留下的,也就是说这个乳母是永宁侯府的人。

    当年纪氏还活着的时候,乳母尚且不敢做鬼,等她一死镇北王府乱了起来,这位乳母便开始在太子耳根边说一些纪氏的坏话,永宁侯府的好话。

    若是皇帝知道这个,便不会奇怪为什么太子如今越来越厌恶养在宫外的箫甯,在他的养育教导之下还是慢慢偏向于永宁侯府。

    作为一个武人出生的皇帝,镇北王其实对女人有一种从骨子里头的轻视,总是认为她们不会影响到了大局,所以并不重视,对后宫是如此,对已经去世的两任皇后是如此,对儿子身边的那些宫女乳母也是如此,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这种忽视,他将来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而现在,这位乳母带来的影响已经慢慢显露出来,皇帝方才来探望过,等他一走,太子微微皱起眉头来,低声说道:“父皇好像生气了。”

    乳母连忙走到他床边,伸手帮他掖好了被子,低声说道:“陛下怎么会生气,太子殿下是真的病了,又不是故意装病,陛下心疼还来不及。”

    太子脸色还是有些发白,他微微叹了口气,在心底也这么安慰着自己,但隐隐约约却知道父皇对自己越来越不耐烦了,以前他生病的时候,父皇绝对不会这样来看一眼就走。

    他微微垂下眼帘,心中也知道自己的举动颇有几分不妥当,却又不知道不妥当在哪里,毕竟,他生病也是真的,只是每次都有几分凑巧罢了。

    见他还是不开怀,乳母连忙又说道:“殿下,您已经快十六了,也该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外头侯爷递了话进来,说会在大朝会上提起此事。”

    太子却微微叠起眉头,说道:“父皇必定不喜欢舅舅这般做。”

    乳母却说道:“这个侯爷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陛下年前生了一场重病,虽说如今病好了,但谁知道这上天会不会有不测风云?”

    皇帝的身体一向都是康健的,但他到底是上过战场的人,年轻时候留下的病根并不是那么好祛除的,年前秋猎的时候一个不慎淋了雨,谁知道竟是缠缠绵绵病了一个月。

    太子那时候与皇帝的感情还是极好的,但就是这么一个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他也是个凡人,会生病,会老,也会死。

    若是父皇忽然死了,那他会如何呢?会不会就如先帝一般被架空,被愚弄,最后背负着绿帽子凄惨的死去,那样的未来让太子恐惧起来。

    恐惧,会让人想要抓住更多的东西,似乎只有拥有了才能有安全感。

    朝政大权是如此,拉拢百官是如此,在皇帝无知无觉的时候,太子却已经实现了一次蜕变,这个变化的好坏因人而异,却是皇帝最不想要看到的那一种。

    作为一手带大太子,并且陪伴在他身边多年的乳母,女人显然十分了解太子,见他皱着眉头不舒展的样子,低声说了一句:“侯爷为您相看的几位小姐,都是京中赫赫有名的家族所出,不管是哪一位都是贤良淑德,又能照顾好东宫的。”

    永宁侯虽然也想让太子娶了自家女儿,但他好歹也是个朝廷老人了,自然知道若是高家女进宫的话必定引起皇帝的反感,再说了,太子是自家外甥,这个血缘是斩不断的,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给他找一位有权有势能够帮他坐稳太子之位的贵女。

    显然,永宁侯的这个举动获得了太子的极大好感,在他心中舅舅还是为自己着想的,若是私心很重的话为何不直接让他娶了高家的女儿呢。

    见太子舒展了眉头,乳母再接再厉的说道:“殿下,不是奴婢多嘴,圣上对于先皇后娘娘,可没有对纪氏那么尽心,虽说都是明媒正娶的,但咱家皇后可是原配。”

    听到这话,太子眼中的犹豫不决终于变得坚定起来,是啊,即使是他心底也知道,虽然都封了皇后,但父皇对纪氏才是最满意的,这一点从封号就能看出来。

    就是如此,他才不能也不敢让箫甯进宫,若是日日夜夜相处的话,父皇会不会发现自己另一个嫡子更加出色,更加健康,能加适合继承大兴呢?

    在之后的大朝会上,果然有人提出太子年纪渐长理应娶太子妃一事,皇帝的脸色莫名,既不答应也不反对,只是淡淡问下头人选。

    太子妃一事自然不可能立刻就定下来,永宁侯也没料到皇帝居然不点头也不摇头直接问人选,只得对几位属下微微示意。

    听完了人选,皇帝点了点头,淡淡说了一句:“哦,朕知道了。”

    说完这话,也不管下头人的脸色,他直截了当的问道:“海市在即,此事事关重大,是朕多年夙愿,如今有心派遣一人寻访远方他国,可有爱卿愿往?”

    在边疆开通了关市开始与匈奴贸易之后,关山等地的收益一日日的上升,原本保守派担心的,匈奴因此变得强大的事情并未发生,反倒是因为大兴大量奢侈品的涌入,匈奴人变得骄奢起来,从某种程度来看还是一件好事儿。

    在关市获得成功之后,皇帝再一次提起海市,只是前朝末年闭关锁国,大兴的海军也并不强大,此事一推再推,一直到如今才提了上来。

    皇帝一提起这话,大殿之上都变得安静起来,毕竟谁都知道大海是会吃人了,活着回来固然能加官进爵,但死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

211。海关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显然谁也不想用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皇帝冷眼看着下头一个个装鹌鹑的家伙; 心底冷笑了一声; 淡淡问了一句:“太子大婚是国事; 难道海市就不是了; 这会儿怎么没有人说话了,莫非一个个都去学做了女人; 光顾着当媒婆了?”

    这话不可谓不毒辣,以至于许多老大人的脸色都变了; 深深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方才喊得最大声的翰林院老翰林忽然出列; 颤颤巍巍的说道:“微臣愿往。”

    这位老翰林都已经七老八十了; 走路都有些走不稳当,早就到了该致仕的时候; 偏偏子孙都不成器,这才撑着一直没退下去;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归顺到了永宁侯那头。

    虽然他站了出来; 但面上却一点儿也不慌; 显然也知道以他的年纪皇帝怎么样都不可能让他去海关,那不是派遣; 那是送命。

    可惜他的盘算落了空; 皇帝冷冷的看着他; 直截了当的说道:“既然如此; 林大人就收拾收拾行礼出发吧; 虽然你从未在地方做过事情; 但当个文书还是可以的。”

    这话的意思不但让林大人去海关,还让他降职当文书了,老态龙钟的林大人哪里受得了这个噩耗,一口气没提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皇帝却只是皱了皱眉头,眼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冷声说道:“林大人年纪到底是大了,还未出发就病倒了,人老了就得服输,罢了,虽然林大人有心,但朕总不能让一位老人家去送死,就让他回家好好休息,颐养天年吧。”

    话音刚落下,自有御前侍卫前来将这位林大人拖了出去,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位林大人以后就得在家颐养天年了,再次起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林大人的案例在前,方才跳的最厉害的几个人纷纷低头,生怕被皇帝点了名。

    他们不敢冒头,皇帝也就没一个个点出来,没有这个必要。萧叡心中十分清楚明白,只要皇帝还在,太子还在,这些事情就是无法阻止的,就如同当年他们兄弟几个拼了命要把曾经的太子拉下马,暗搓搓的拉拢朝臣一样。

    换了个位置成为了皇帝,萧叡忽然明白过来当年父皇的态度了,想必那些小动作父皇不是看不见听不见,而是只能当做没看见。

    设身处地之后,他倒是能明白父皇对太子和皇太子的偏爱,大概只有早死的太子和年幼的皇太子才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只可惜,父皇到底还是算错了人。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到站在人群之中的顾廷安和章元敬,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有才干又本分却又忠心的臣子确实是难得。

    想了想,皇帝还是开口问道:“顾爱卿,章爱卿,你们可有推荐的人选?”

    章元敬抬头看了一眼顾廷安,后者还是一副老神叨叨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早年亏损的厉害,顾廷安这几年老的厉害,明明只比章元敬大了七八岁,看起来却像是差了一轮似得,这会儿白发都已经悄悄的爬上了鬓角。

    一点名,不少人都朝着这两位皇帝的左膀右臂看去,谁都知道这两位是早年在关山就跟着皇帝的心腹,别人的十句话都比不上这两位的一声,有时候根本就是早早揣摩到了圣意。

    章元敬就不提了,出了名的铜豌豆,除了帮皇帝办事儿就很少搭理人,顾廷安却不同,他姓顾,是当年顾阁老的远方亲戚,说起来在场许多人都能跟他攀上亲家。

    说到这里,不少人心中都可惜起来,暗道当年怎么就不能慧眼识英雄,看到顾廷安能有今时今日呢。谁能料到当年父母双亡,被顾家放弃,自愿放弃仕途随着镇北王爷去关山的顾廷安,能一步步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

    只可惜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顾廷安连顾阁老这门亲都不肯认,家里头连个侍妾都没有,显然打算就这么打光棍一辈子了,简直比章元敬更加难以讨好。

    这会儿顾廷安还未说话,先咳嗽了两声,这才淡淡笑着说道:“微臣倒是觉得户部尚书章大人十分合适,毕竟海市一事从头至尾都是章大人负责,他最为熟悉。”

    这话音还未落下,满朝文武纷纷露出惊诧的神色来,谁都知道皇帝有两位左膀右臂,谁也知道这两位左膀右臂的私交极好,甚至时常在一块儿喝酒谈天。

    难道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位的关系闹崩了,莫非是为了抢夺圣上的宠爱不成,不少大人的脑袋里头已经开始了话本杜撰,不断的想要从顾廷安和章元敬脸上看出痕迹来。

    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不管是顾廷安还是章元敬脸上都是一片平静,反倒是皇帝疑惑的问了一句:“哦,你觉得玄嘉合适,这话怎么说?”

    顾廷安又笑着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又涉及许多利益,若是派一个官职不高的去,怕是压不住当地的那些皇商,章大人与这些人是打惯了交道的,自然更加合适。”

    这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顾廷安说的哪里是派出去寻访异国他乡的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