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举兴家-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为什么不让镇北王进京辅佐,想必先帝也是了解这个儿子的,才会如此忌惮。

    有时候章元敬想着,若是先帝再活几年,或者说小皇帝早出生几岁,如今的情景必定截然不同,文阁老想要把控朝廷也绝非易事。

    可惜万事没有如果,朝中文阁老如日中天,随着一次次清洗,保皇党的势力越来越少,临到最后,小皇帝居然找不到几个可用之人,最近的邸报之中,竟然名言皇帝沉溺后宫!

    关山的折子没少上,弹劾文阁老的折子也从未消失,但谁都知道,这些压根上不了御前,就如他们所预料的,小皇帝不得已之下不得不依靠顾阁老,一时之间,顾家和文家倒是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姿态,就如当年的雷文之争。

    在军需充足之后,镇北王府中也隐隐约约有了其他的声音,当初愁着养活军队,虽然对文阁老所作所为义愤填膺,但从未有人提过直面这位阁老。

    而现在,竟有人直接提出来:“朝中妖孽横行,王爷为何不起兵清君侧?”

    镇北王爷的面色如常,让人看不出丝毫痕迹来,他看了一眼那位长吏,转头看向其他人:“你们呢,心里头都是怎么想的?”

    在场的长吏面面相觑,其中一个人大着胆子说道:“李大人说的没错,文阁老已然惹了众怒,若是王爷起兵清君侧,说不定能得到皇帝的感激。”

    镇北王爷挑了挑眉头,看不出是赞同还是不满,倒是有另一个人揣测着镇北王的心思,跳出来反对道:“不行,皇帝与文阁老有龃龉,但朝廷从未有明文,皇帝更加没有下令指出过文阁老的罪名,我们贸贸然行动反倒是落了下层。”

    那位李大人一听,倒是冷笑着反问道:“这话倒是好笑,自古以来清君侧者,都是帝王身边有了奸佞小人,皇上年幼,被蒙蔽了也未可知,若一个个都等着皇帝下诏的话,岂不是错过了大好时机,王爷,还请三思。”

    这话倒是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千百年来凡是去清君侧的,有几个是真的为了只铲除奸佞,要什么皇帝的诏令?镇北王作为皇帝的亲叔叔,若是打着这个名义要文阁老的性命,并且能找出一二三条罪名来,怕也是合情合理。

    镇北王爷扫了一眼在场的人,忽然提问道:“廷安,你怎么看?”

    顾廷安开春之后又病了一场,这会儿脸色还有些惨白,没说话已经咳嗽了好几声,好容易平息了咳嗽,才回答道:“王爷,时机还未到。”

    镇北王爷点了点头,又看向了站在顾廷安身边的章元敬,提问道:“章大人觉得呢?”

    章元敬也是一样的心思,说实话,他其实是有些同情那高高在上的皇帝的,若不是先帝晚年诸王争嫡导致朝廷大乱,先帝又去的十分突然,他也不至于落到这种被动境地。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王爷,皇上乃是真命天子,是先帝亲自传位的皇长孙,即使一时被文阁老压制,怕也不会一直如此,文阁老已经年老,皇上的年纪却还年轻,再过几年就能加冠,怕只怕文家会为了保命,铤而走险。”

    小皇帝就算是笼络不了朝臣,也占据着一个天然的便利,他是先帝临终前在一众老臣面前,亲自定下来的皇帝,光是这个优势,就不是现在的镇北王爷能比的。

    若说在场的人中谁最不希望镇北王发兵,那肯定是章元敬了,一旦开始清君侧,镇北王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要么一将成名,要么功败垂成。

    更可怕的是,若是中州发生内乱,成为战场,那就是百姓的大难,更别提还有虎视眈眈的匈奴人在,他们可就等着大兴露出孱弱的一面来,那时候,这些养不熟的白眼狼就会蜂拥而上,撕扯下大兴的血肉来作为自己的营养。

    镇北王爷眼神微微一闪,下意识的朝着章元敬看去,他的眼神有些深沉,章元敬却不闪不避的抬头迎视。许久,镇北王微微一笑,他倒是没有想到自己什么地方露出了破绽,让这位章大人觑见了痕迹,这会儿却在敲打他呢。

    镇北王并不觉得惊讶恐惧,在他看来,章元敬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必定知道小皇帝远在千里之外,可保不住关山的他。

    章元敬的家人,妻子,甚至未来的孩子都在关山,镇北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说实话,若是章元敬对小皇帝没有任何感情,镇北王还会觉得这个人过于冷心,需要提防。

    上位者总是如此,又希望手底下的人忠诚,又指望他们有血有肉,最好他们还有弱点可以控制,而章元敬现在看来,每一样都是极好的。

    镇北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点头说道:“不错,本王现在发兵清君侧,想必新帝也不会感激,说不定本王一动,他们反倒是上下一心了。”

    文阁老再厉害,也只是个文臣,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不可能取小皇帝而代之,但是镇北王爷就不同了,他是宗室,还是大权在握手握重兵的藩王,说是清君侧,但谁知道会不会直接变成篡位,即使小皇帝现在看起来对他这位叔叔信赖有加,镇北王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显然也考虑到这个可能性,原本提议清君侧的几个人不说话了,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过,外头军队喊着清君侧,皇帝一转身,反倒是把身边的佞臣当作是依靠了,两人齐心协力的对付第三者,更甚者,除了雷家之事,文阁老可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镇北王爷现在行动,一则得不到君王支持,二则不被百姓理解。

    顾廷安笑了笑,其实这件事他与王爷早就讨论过,无论如何,镇北军现在是不会动的,时机还不对。不要说他草菅人命,而是他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借口。

    不过,他笑着说道:“虽不能清君侧,但为这位文阁老找些麻烦,让他无暇他顾倒是可以的,新帝年岁虽然不大,但自古以来,帝王提早加冠都是正常的事情。”

    这一招就有些损了,但不得不说是好办法,文阁老为什么能把控朝政,还不是靠着他辅政大臣的名头吗,辅政大臣能存在,还不是因为新帝年幼,不可亲政?

    但是新帝一旦加冠了,文阁老还有什么理由拦着新帝临朝?镇北王爷只需要上一个折子,在文阁老发现之前送到新帝的案上,就能够给他找足了麻烦!

    从镇北王府回来,章元敬先去看了看姜氏和孙氏,这才回到自己房中,孔令芳忙活着张罗晚饭,又亲手拧了帕子给他擦脸,照顾的十分体贴。

    章元敬擦了把脸精神了一些,倒是笑着说道:“别忙活了,来坐我身边,有东西要给你。”

    孔令芳一听这话,果然放下手上的事儿过来,心中却有些疑惑起来,要知道章元敬今日又是早早的被叫去了王府,并没有时间外出,怎么会给她带了东西。

    章元敬笑了笑,确实将怀中的账本递给她,笑着说道:“之前同你提过一次,王爷仁慈,琉璃坊和肥皂坊都有我的几分分红在,这是分红的账本。”

    孔令芳一听这话,倒是推辞说道:“这原本不是祖母管着吗,我是新媳妇,哪有一进门就关着这种大笔银子的道理。”

    章元敬哈哈一笑,说道:“你进门都五个月了,不短了,再说了,这是祖母让我给你带过来的,原先我怕老人家没点银子心里头没底,这才没提让你管着。”

    孔令芳听了这话倒是微微安心了一些,她还怕章元敬是直接给她拿过来了,虽说是好意,但两层婆婆在呢,知道了不免会不高兴,不过既然是姜氏决定的,她倒是也安心拿着了。

    只是等到晚上仔细一看账本,孔令芳倒是惊讶了,这分红也实在是太多了。

    章元敬见她目瞪口呆的样子倒是哈哈大笑起来,一手勾着她的头发把玩儿,一边笑呵呵的说道:“章家底子薄,但做夫君的,总要养活我家娘子的。”

    孔令芳嗔怒的瞪了他一眼,心中却知道这大约就是章家最大的一笔钱了,对姜氏和夫君对她的一番信赖更是欣悦,发誓一定要好好操持家务。



159。乱象



    就如顾廷安所猜测的; 镇北王爷花了一番心思,送到小皇帝桌案上的一封奏折在朝廷上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

    拿着奏折,小皇帝当庭发难; 开口直接质问在场的大臣们:“今有朕七叔上奏; 言明朕登基已久; 理应提前加冠; 众爱卿意下如何?”

    一个奏折在文武百官之间传阅; 有些人已经开始暗骂镇北王爷找事儿,反正他自己在千里之外就压根没有管他们的死活。有些人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皇帝已经登基三年; 又不是真正的三岁小儿,要加冠其实也是理所当然。

    而其中最为恼怒的; 自然非文阁老莫属了,当初他会给远在关山的镇北王爷下绊子,说到底还不是怕这位一怒之下揭竿而起; 这才打着用减免粮饷的办法削减镇北军。

    谁知道如今镇北军没减少; 镇北王倒是一天天的给他找不自在,其他的弹劾倒也罢了; 左右他丝毫不惧; 但加冠这事儿却像是一根绳子勒紧了文阁老的喉咙。

    看见文阁老的脸色,小皇帝心中倒是越发痛快,更加觉得镇北王爷是真心为了自己着想的; 不提别的; 至少他愿意让自己亲政啊。

    这么以来; 前些日子顾阁老在他耳边说的那些话,反倒像是挑拨离间了,小皇帝心底压着没有表现出来,其实对顾阁老远没有当年对雷太师的信赖,若不是……

    想到惨死的老师一家,想到后宫之中被禁足在冷宫的如妃,小皇帝对文阁老恨得不行,心中甚至责怪当年奶奶的眼光不好,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辅政大臣,这不是辅政,这是完全把他架空了,自己当了个太上皇啊!

    心思百转,小皇帝面子上倒是不再表露出来,日子久了,他便知道自己若是急了,文阁老反倒是占了上风:“顾阁老,你怎么看?”

    顾阁老还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但是现在,朝中文武百官再也没有人敢轻视与他,这位用那一场政变证明了,什么叫做会咬人的狗不会叫!

    听见皇帝的问话,顾阁老也并不紧张,反倒是施施然的行了礼,才慢悠悠的说道:“镇北王爷是先帝第七子,乃是先帝御笔亲封的镇北王,是皇上的亲叔叔,他提出来为皇上加冠,自然是合情合理,微臣并未意见,鼎力支持。”

    顾阁老旗帜分明的站在了皇帝这一边,说到底,他其实也并不想要皇帝亲证,小皇帝并不是个软弱可欺的,一旦亲证的话,说不定就要拿着他们做筏子。

    但既然文阁老一定会反对,他何必去当那个恶人呢,这会儿表示支持得到小皇帝的信任和感激,之后再推波助澜一番就是了,顾阁老惯来是喜欢渔翁得利的。

    果然,文阁老一听这话就忍不住了,出列说道:“荒谬,皇上是君,镇北王爷是臣,什么时候有臣子来决定君王可不可以加冠了?”

    “男子二十而冠,既然先帝去之前,并且为皇上提前加冠,则我等理应遵从先帝旨意。”

    文阁老生就一根舌绽莲花,原本是先帝走的匆忙,没办法为亲孙子考虑的那么周全,在他的话里头,倒是成了先帝觉得不应该提前行冠礼了。

    小皇帝一听,果然脸色难看起来,冷笑道:“按周制,男子确实是二十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