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奋斗史[清]-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墨很满意张大海没有光凭着所看到的来质问他,便开口解释,“当年可不是只有你认识吴姑娘。”
  张大海眼睛一亮,“大哥,莫非你也认识阿敏?”
  林墨看了一眼吴敏,轻笑一声,“当初吴姑娘可是船上的厨娘,我当时就在厨房里做工,怎么可能不认识她。”他可是亲眼见过她的刀工,真是一刀见骨。
  张大海恍然大悟,“大哥,我都把这事忘了。”他在船上时是被分配到甲板上工作,第一次见到吴敏的时候,是看见她被裹夹在海盗里,后来还在千方百计将她救出来。
  当时的船主怀疑吴敏将海盗引进来要报官,还是他将盘缠都分给了吴敏助她逃生。
  毕竟当时船主气愤的很,很容易将一切责任都推到吴敏身上,吴敏要是落入官府手中,肯定是出不来了。
  这件事林墨也有些惊讶,他只知道当年那个厨娘逃了,但是没想到是自家老五祝他一臂之力。
  一旁的吴敏带着一丝羞意说,“是的,我刚才也是听到船长说起以前的事,心里难过才……”
  张大海顿时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其他人可没有张大海这么好糊弄,觉得肯定是大哥给了这个女人一个下马威,纷纷觉得满意,坐下来后洗了手吃饭。
  吴敏的手艺虽然比不上一些大厨师,但是比平常人要好,一群人吃得很满意,相比较他们平常吃的,一顿可以说非常丰富。
  就连老三都动了将人留在船上的念头,可是一想到接下来他们的目的,这一丝念头很快散去。
  他们是去寻宝,可不是去享受的。
  就连张大海对于吴敏能找个好活也信心满满,凭借她的手艺,足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养活自己。
  大哥说的对,他们要去寻宝藏,前途未卜,路上不知道得经过多少困难和危险,带着阿敏是有些不合适。
  为了阿敏好,还是给她安排一份稳定的生活。
  吃完饭以后,一群男人外加一个女人坐在同一艘船上不免有些不好。
  于是几个男人都聚在一起,吴敏被安排到船舱下层的船员房。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吴敏十分顺从,她知道最先要打消这些人的警惕,来日方长,总有一天她能光明正大出现在这艘船上。
  随即想到了林墨,她勾起了一抹笑,可真是个年轻人,鹿死谁手还不知呢!
  第二日,张大海就被打发带着吴敏进了城。
  毕竟今日子弹之类的要运上船,不适合外人看到。
  “数量清点过了吗?”子弹放入仓库后,几个兄弟撬开箱子清点。
  林墨送走人后走了进来。
  “大哥数量是对的,还多了十发子弹。”
  林墨点了点头,“这是应该的,多几发也是防止数量有误。”
  说的又对老二老三说,“你们俩一起去工会那边看一看有什么适合咱们的任务。”然后又对老四和老六说,“你们俩去市场上采购一些米面粮油蔬菜肉类,咱们以后要在船上生活,多准备一些东西,还有被子褥子,昨天晚上大家伙凑在一起能够挨过去,日后见天冷了,可不能这样了,每个人都得准备好。”
  一旁的小七举起了手,“大哥,我呢?我做什么?”
  林墨笑着揉了揉他的头,“你就跟着我巡视船上,巡视船上缺少什么。”
  这个活好,小七顿时满意了。
  林墨又对其他人说,“最好问问其他船上的船员,热情一点也多交一些朋友,咱们都是新手,以后遇到一些困难也好问人。”
  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
  将一大伙人赶下船以后,林墨才有时间巡视这艘船,昨日里只跟魏如是大致看了一番。
  晚上回来时已经黑了,哪里还能够看?
  正好趁着早上的时光来,将船上下检查一遍。
  作为一个船长要是对自己的船都不了解,那才是个笑话。
  林墨在船上呆的时间绝对比其他兄弟长,对于一些情况了解的自然也就多,他知道光凭借着他们七个兄弟是玩不转这艘船的,所以招人是必不可少的。
  熟悉船的船员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许多麻烦。
  “主子,那倭国来使又来求见了。”碧影进来后这么一说。
  “不见。”敏宁照例拒绝。
  “主子这样会不会不好?毕竟是他国来使,已经来过几次了。”碧影担心的询问。
  敏宁反倒无所谓,“不必,不过是一区区小国,没必要给他这个脸。”这又不是后世,如今的日本还得看大清脸色,敏宁就算拒绝了,也没放在心上。
  现在的日本虽然取了野心,但是却没那份能力,只能装孙子的时候。
  更何况她是皇子的后院女眷,怎么能够接见他国来使。
  想到这里,敏宁又道:“将我的话传下去以后,倭国再来人,直接打发走不必通报我。”
  碧影回了一声是。
  傍晚时,四爷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后,就转道来了敏宁院子里。
  “怎么回事又来找你了?”
  敏宁瘪了瘪嘴,一脸不满道,“还不是你那个兄弟做的好事,不过是将两个女人塞回去,我才找日本人一些麻烦,八爷就将我的底全都给漏了。”
  四爷对于八爷干出这种事也非常不满,就劝了劝敏宁,“这段时间先忍一忍,汗阿玛快回来了,等他回来能就能尽快将倭人打发回去。”
  敏宁心里也是积了一团火气,日本人来京城才多久,根本不知道京城水深。她使绊子怎么可能会被发现,若不是隔壁将消息泄露出去,她也不会见天的被日本人堵在家里。
  自己呆在家里是一回事,但被人堵在家里又是另一回事。
  这件事实在是让她心里窝了一团火。
  又看了一眼四爷,敏宁抓起他的手狠狠咬了一口!
  他的兄弟惹了她,她就找他出气。
  四爷眉头也不就问她,“出气了没?”
  敏宁看着他虎口上的牙印,掩耳盗铃似的擦了擦赶紧松开。
  四爷抽回手,看了上面的牙印,眉心抽了抽,“你在家里发发火就行了,这段时间别乱动,汗阿玛即将回京,要是在这个时候惹出乱子来,别怪爷不给你兜着。”
  敏宁一听凑了过去,抱着他的手臂晃了晃,“爷,皇上何时回京啊?”
  四爷瞪了她一眼,“圣驾岂是你可以问的。”
  敏宁翻了翻白眼,直接将他往外推,“行了行了,我不问就是,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忙,你去找儿子玩去吧。”
  四爷忙停住脚步,“等等,我是有话来问你。”
  敏宁松了手,问他,“什么事啊?”
  四爷一脸严肃道,“上个月辽东巴尔虎蒙古人在历林口跟一伙人起了冲突,截留下一部分人和火器,走私火器可是重罪,爷就想问一问这事跟你有没有关系。”
  敏宁就是受到污蔑一般,猛的摇了摇头,“爷,你在开什么玩笑?怎么可能跟我有关?给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走私火器!”
  四爷紧紧盯着她的神情,道:“既然跟你无关,那份折子我就不拦着,直接呈给汗阿玛了。”
  敏宁直接说,“赶紧呈,不是火器可是事关重大,可不能太晚。还有爷,到底怎么怀疑上我的,我再怎么动也不敢动火器呀!”
  四爷没看出什么,直接松口气说,“既然跟你无关,那就不用问了。”说着转身出了门。
  四爷离开后,敏宁一脸凝重的站在屋子,她才不相信四爷所说的什么将人拦住,她那些手下她还能不知道吗?
  火器事关重大,皇帝看得更是紧,哪里要是出现肯定直接剿灭,就算一些人被拦住,为了以防消息泄露,会直接自杀。
  四爷肯定是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才过来诈她。
  哼哼,她是那么傻的人吗?
  虽然目前她跟四爷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但是四爷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她怎么可能不留一手?
  火器这件事她肯定瞒得死死的,绝对不能告知他,谁知道什么时候他就将她出卖给他爹。
  敏宁可不敢将身家性命全都暴露在四爷眼下。
  还有既然被发现辽东出现火器,那么肯定会查火器的来源,身处辽东的戴梓第一个就是怀疑目标,这事要是被皇帝知道,那肯定是宁可杀错,也不肯放过,直接了结了戴梓。
  敏宁思索起来,该怎么度过这一次难关。
  现在肯定不能传消息出府,四爷既然怀疑到她身上,这段时间肯定是紧盯着她。
  随后敏宁又有些叹气,要不是想着武装航海的船队,她怎么也不可能冒着危险,这个时候就将火器传出来。
  好在,戴梓已经被她藏起来,平日里只待在地下的实验室里。
  看来这么一个人才在康熙年间是无法冒头了。
  也好,皇帝明知道戴梓的才能还是将他发配,一看就知道是防备着火器。
  在康熙年间,戴梓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那么等四爷登位,再恢复戴梓所该拥有的荣誉。
  敏宁老实起来,但隔壁的八爷府中却不怎么好过。
  敏宁岂是那么容易被人欺负的?虽然被四爷看得紧,但不代表她不能给隔壁府找麻烦。
  老八既然敢将她找日本人麻烦这件事告知日本人,那么就别怪她迁怒到他身上。
  “老八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听下面的人说一些商人聚集起来,拒绝提供货物给咱们?”
  这一日三皇子听到手下传来消息,说是平日里采购货物的商铺拒绝再提供货物。
  通往东洋的商船可是他钱财重要的来源,这猛一出了事,可不让他惊慌失措。
  关于商船平日的采购都是老八这边的人负责,出了事他自然来来老八府上问个究竟。
  八爷一脸苦笑的摇了摇头,放下酒杯,指了指隔壁,“这不是得罪小四嫂了吗?她那边的商铺拒绝给咱们供货,许多小商人都是靠着小四嫂的厂子,她这边已断货,那些人更不敢给咱们供货。”
  一听是隔壁的人,三爷当即闭了嘴。
  隔壁的安佳氏生意之大,三爷不是不知道,甚至整个大清都已经有了传言,安佳氏的生意已经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不过这女人做生意是一把手,收买人心也是一把手,每年有一大半的利润都被分出来,修路种树,办孤儿院养老院之类的慈善机构。
  就连一些古建筑损毁,她都会参上一脚捐一些钱来修补。
  可以说安佳氏那些生意,在大清的风评非常好。
  更别说她开设的那些工厂遍及了整个大清,可以说直接养活了上百万的人口,间接涉及的人更多。
  光是养活了这些人,这个生意也没人敢动,谁敢伸手别说老四就是汗阿玛就先把这手给剁了。
  前些年某个地方发生旱灾,都是靠当地的工厂招工,其他工厂供货供物,直接救活了一地百姓。
  光是这一个活命之恩,就受到一省之民的拥戴,更别说旱灾时反应迅速将成年男子招收起来,避免了因为灾情出现的骚乱,又利用旱灾时间,通修渠道,稳固堤坝,使的一个时常饱受旱灾涝灾的重灾地区,逐渐发展成鱼米之乡。
  当地的县官将所有事一一记录下来呈到御案上,他还记得当时汗阿玛将他们几个招过去,将折子递给他们时那满脸的高兴劲,直称安佳氏不愧是皇家的好儿媳,看那副表情完全忘了老四福晋才是他正经的儿媳妇。
  要不是有汗阿玛做靠山,安佳氏那么大的生意完全是一块肥肉,谁不想啃上一口?
  当年太子也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