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奋斗史[清]-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传二,二传四,很快周边县城都听说了这件事,不少人拖家带口拖关系上门来求购粮种。
  在这个年代粮食的收入,可是占到全家人一年收入的八成以上,这粮食要是能翻上一倍,那一年收获的可不小了。
  何况要是再赶一赶,当年还可以再种上一季。
  无一例外,都要为自己留下良种以外,余下的粮种全都被人你斗我一斗的给封了。
  有些无钱的直接记下来,借一斗种子回头还两斗,就这还被称为大善人。
  先前一部分方便农人使用的机器也乘机被推广开。
  因为这些产品对于农民来说方便是方便,但价格太高,私人根本承担不起。不过自打开了银行开了后,就有小额贷款购买农具的法子,在官府的配合之下,农户跟银行签订条件后,可以直接领走农具。
  每年只要出少少一部分钱,分十年结完就可。
  有些地官府是愿意为自己治下的百姓做一些事,特别是买农具的钱摊分到十年来付,每年出的钱那就少了许多,将粮食一卖进城做做工轻易就能够还清的。
  银行开到哪,工厂也会开到哪,如今在城里找一份工养活自己是很容易的事,只要肯卖力气。
  至于有些不作为的官府,甚至还将念头打到银行身上,想着敲诈一笔,银行直接教他们怎么做人。
  不是丢了乌纱帽,就是被贬官贬回老家吃自己。
  经过一两年的整治,整个江南的粮食是连年丰产,连朝廷对银行都是大加褒奖,那些地方官自然更加配合。可这丰产对农民来说也没有好处,毕竟粮食一多就贱,敏宁因为手下有大量工厂,需要大量的粮食,直接放开口子在当地收购。
  用以保证农民粮食价格不会降得太低,有时候粮食收购了还会存起来,毕竟江南粮食的价格比京城的价格低多了。
  不过有些还是落入了粮商手中,这些粮商根系深,关系触角直达村里,想抢收粮食自然更加方便。
  起先粮商还挺高兴的,可眼看着这一年接着一年的丰收,粮商就已经兜不住,手中积攒的粮食价格已经卖的比去年收购价还要低,完全是亏本都卖不出去。
  粮食一多,老百姓手里就不缺粮食了。
  当季粮食丰收时,价比往年低,许多城里人也跟风买了许多粮食,足够吃上几年都不愁。
  粮食被砸在手里,粮商也犯愁,这一回发现报纸上竟然说蒙古互市要收粮,不少人就乐开怀了,收购粮食的粮价可是比市面上还要高三层。
  这运到蒙古那边,虽然路途遥远,但抵消了路费之后,还是能小赚一把,总比粮食砸在手里好。
  有些就赶紧联系船,准备走海运将粮食运过去。
  甚至有些报纸急人所需已经帮忙规划好了路线图。
  这个路线图就是从内路河流通往沿海,然后顺着海直上永平府(秦皇岛一带)。
  再从永平府各个河流通往黑龙江,再从黑龙江转到克鲁伦河。
  虽然中间有几条水道互不相通,不过没关系,这点路可以雇车。
  听说宁古塔一带还有人在冰上拉车,粮商完全可以跟着学。
  报纸上虽然是调侃的话,不过不少商人都记在了心里,人生地不熟,有些情况既然报纸上已经给出了,不管这背后是好心还是坏意,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全都记上了。
  黑龙江一带很少人愿意去,那里地处寒冷,光是一个宁古塔之名,就能够令人不寒而栗。
  宁古塔是大清流放罪人之地,这个名头大概就相当于唐朝的岭南。
  只要是当官之人,都对此地犯怵。
  甚至有许多人在流放前,得知流放宁古塔,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过去。
  可以想象宁古塔之名对于这个时代人的威慑。
  然而这些都抵挡不过想要赚钱的商人。
  怕寒冷,没关系已经有了毛衣、羽绒服,甚至还有能抱在怀里的炭炉。
  后来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个经典的语论,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最低三成的利润,也值得这些商人跑一趟了,总比这些粮食砸在手里好,而且粮食只是敲门砖,其中携带的大量其他商品,才是这些商人想要跑一趟的原因。
  有些商品的利润足以翻百倍了。
  要不是报纸上说,每一个商人要来互市都得带粮食,不携带粮食不允许进入互市交易,否则根本就没人愿意带这么重的东西。
  粮食能赚多少钱?
  一个新城的建设,光是那巨大的需求就能够吸引每一个商人,如同那闻到血腥味的饿狼一样,不怕死的追逐,时刻想着自己啃上一口。
  而光明正大的在报纸上打广告买粮,简直就是递给了这些商人一块敲门砖。
  不用看,敏宁都可以猜测到,这也是她这预料到的。无商不通,想要盘活一个边疆区域的城市,只能吸引商人来,也只能靠商人才能盘活一个城市。
  城市里缺少什么?商人总能第一个发现,将缺少的商品不远千里运过来。而这些丰富的物质将会吸引整个草原的部落前来交易,这才是互市要达到的目的。
  至于定居,这需要慢慢来,一代不行还有另一代,总有一天草原的牧民会被城里的繁华所吸引,就会向往这种安定的生活。
  林源总算在新年前赶回来了,接下来的事情,比如如何跟那些拍下土地的商人协调,这些事全都得他来处理。
  阿克敦不行,这人本质上里有些自己的坚持,他更把自己当做四爷的奴才,安插在敏宁生意中的钉子,而不是敏宁的手下。
  所以敏宁更喜欢用林源,喜欢他的狡猾,虽然忠诚于四爷,可当明白这些产业属于敏宁,也同样忠诚敏宁,所以敏宁才愿意给他一个起复的机会,因为他已经是敏宁必不可少的臂膀。
  “拍卖土地的银子,有些人已经在筹集了,筹集好之后会存到当地的银行中,等银子一到账就可以直接大批量采购原料运往新城。趁此机会也可以新城当中推广咱们的纸钞。”
  说到这里,敏宁顿了顿,“纸钞这个名字不行,容易让人联想到宝钞,不如改叫元钱,一枚铜钱可兑换一元,最高票额百元。令所有的商人在城中交易,都得使用元钱,就说新城衙门还未组建,转换成元钱这样才方便收税。”
  林源提议,“这个数额是不是有些小,这样算一两银子得换取一千元钱了。”
  敏宁想了想,“那就将一两银子一百元搭上勾,再开发出更小额度的纸币,一元之下还可以开发一角两角五角这样的纸币,再小就话就划为分。只允许开发小额纸币,不允许开发大额度纸币。”一百元再贬值也贬值不到哪里去,怕就怕大额度纸币,那一贬值可就厉害了。
  当年大明宝钞因为乱发,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为何朝廷一说废止就废止,没有令朝廷民间伤筋动骨?还不是因为宝钞的面值比较小。
  所以论玩纸币,咱们大中华才是玩纸币的老祖宗。
  林源是不懂,不过他却是最好的执行者,因为他从来不会问各种原因,只要敏宁命令一下,他都能照着执行。
  “你这两年到处跑,想必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也少。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就好好呆在家里,等二月里江南那边的粮商开始启程后,你再前往。”
  林源恭敬道,“多谢主子关心。”
  “对了,火车研究出来了吗?”
  林源是非常关注工厂研究院的成果,回来几天后已经巡视过工厂,这回前来跟敏宁禀报,自然要了解下面又有哪些新发明?
  林源手下有十来个人,算是他的专属秘书,专门帮他处理杂事,其中两个专门关注研究院的事儿。
  一回到京就接到他不在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能够及时收到研究院一些新成果,这才是他能在敏宁面前独得重用的原因。
  “您之前说可以将蒸汽机安装在车上代替马,研究院的人就朝着这方向研究,如今已经研究出来了,不过您说的带轨道的火车,还在研究铺设什么样的轨道,还有那些车厢原本是用木头,后来发现木头支撑不了太长的路途,又改用了铁皮。”
  敏宁点了点头,“可以参考驰道,秦朝时就有了先例吗?我都两千年了,我不相信咱们的工匠还能比不上两千年前的古人?要是火车研究出来,那就先在各个矿山里先铺设出来。也不需要工人辛苦的,将矿一个个从山里面用板车拉出来。也可以加快蒙古互市的建设。”
  说着,她起身拍了拍林源的肩,鼓励道:“让他们在抓紧研究,可以先在互市那边实验,边实验边改正,务必要在两年后建出一条从京城通往新城的铁路,到时候足可以令他们名流青史。”
  “这些都得靠主子提点,要名留青史也该是主子才是。也是您一举改变了大清匠人的地位。”
  敏宁笑了,罢了罢手,“我不需要这些名头,还是留给那些工匠,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努力的目标。”
  年前,几乎每一个还在吃奶的小皇子都收到了一样特殊的礼物——一玻璃瓶的奶粉。
  还有一份太医的鉴定,一岁之后孩子吃人乳已经增加不了多少营养,反而换成牛奶,羊奶更加能够增强孩子体质。
  这些都是经过实验的,在孤儿院内一岁后的孩子戒奶后换成牛乳,丝毫没有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些孩子反而比喝人乳这孩子还要健壮。
  这一说不少后妃顿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找来了太医,这件事敏宁事先就拜托太医院人帮忙做过检测。
  对比成果很明显,不仅后妃至今就连皇帝听说之后也大为吃惊。
  还将所有的试验报告全都拿过去,找御医来,没想到御医也说满周岁后,人乳确实没有牛乳更加有营养,这对于一直崇尚人乳喂养的皇室来说简直是大出意料。
  这一消息传到宫外之后,许多宗室也暗搓搓的找来大夫询问,有那些经常为小儿看病的大夫也说,在民间满周岁一般都可以断奶了,人乳确实提供的营养很少。
  不管怎么说奶粉确实如同敏宁先前所预料立刻推广开了,有些觉得孩子瘦弱的,迫不及待的将奶嬷嬷给换成了牛乳。
  这时候报纸也开始广告轰炸,“直接用牛乳,孩子无法消化,而奶粉专门是为孩子研究,早晚一杯足够补充他日常的营养,给孩子喝奶粉,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现在买两瓶奶粉,就可以赠送一支奶瓶。”
  还请来了京城当中最有名的花旦来代言。
  “每日来一杯,健康你我他。”这句广告台词瞬间风靡了京城!
  “来,给我来两罐奶粉!”
  “请问你是要婴幼儿奶粉还是中老年奶粉?”
  “什么?奶粉不就是奶粉,怎么还分成婴幼儿跟中老年?”
  “那您可能就不知道了?据一些名医研究,奶粉里还有一种叫做钙的东西,这个钙是人体内骨骼成长所需要的。小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所以急需要钙来补骨骼。但您想一想,一些老人是不是一摔跤就容易折了骨头?那就是因为人老了,钙容易流失,也找不到可以弥补的办法,所以也需要跟着补钙。孩子需要吃奶粉,那么老人自然也需要吃奶粉。”
  “嗯,你说的有理。那给老人和孩子奶粉各来一罐,同样是两罐送不送奶瓶。”
  “送送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