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奋斗史[清]-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着配方的女子很快将配方端了下去,自有人去跟那532号接触。
  剩下的九张配方很快也拍了出去,特别是最后三张,一张比一张金额高,分别拍到了二万四千两、两万九千两、以及三万一千零五十两。有些没有拍到配方的人,已经打算出钱跟别人分享配方。
  这种赚钱的好事可不能错过了。
  “好了,肉罐头的方子拍卖出去了,想必一定不会让众位失望。接下来拍卖的是水果罐头配方以及奶糖配方。想必这两样大家之前都尝试过,孩子肯定是抵抗不了这两样的诱惑。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女人和孩子的钱更好赚?拥有这两样配方,几乎俘虏了所有的孩子的心?”
  阿林继续用蛊惑的语气说,“想想十几年以后,那些长大的孩子都会回忆起小时候曾经吃过哪些罐头和哪些奶糖。肯定不会吝啬给自己的孩子买,这两张都是可以传给子孙的配方。拥有这两张配方,就算未来家业被不肖子孙败坏,凭借这两张配方还可以给子孙一个重起来的机会……”
  “这个叫阿林的人口才不错。”皇帝在贵宾室点评。
  “阿林是阿克墩的弟弟,阿克顿……是儿子的手下。”说到最后四爷压低了声音。
  皇帝笑了笑,“都说仆类主,想必在你手下都是闷不吭声,被安佳氏一调教也能说会道了。”
  四爷想了想,还真是如此。“汗阿玛说的对。”
  等其它拍卖物一一拍卖完之后,阿林总算回到了正题,“好了,想必大家已经等了许久。之前的方子大家肯定都看到了,随便一个方子拿出来,都足够大家在互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且三年内不用交任何税收。接下来开始拍卖互市土地,第一期总共拍卖十块土地,其中八号地因为占地面积广大,可以允许两到三家合资共同建造。三号土地因为被克鲁伦河分成两半,需要连同这一段河一同建造,河工建成之后,一部分税会同样归于该拍卖者,直到弥补拍卖者所出的资金,三号地同样允许多人合资共同建造……想必大家已经饿了,拍卖场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大家可以边吃边商议一下,下午一点再开始下半场。”
  下方的商人开始商讨起来,有些人等不及跑去方便。
  这其中有一部分商人其实是敏宁手下分出去的,这次也夹杂在其他商户当中过来一同参与拍卖会。
  其实敏宁靠着银行贷款就能够将城建立起来,但是她怕一个城掌握在她手中会引起朝廷的警惕,才会做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当然也有一部分地还是要流出去,总得满足一部分狼的胃口。
  阿林下了台,把时间留给众人慢慢商议,一部分人起身再次走到沙盘前观望,之前还不明白沙盘为何被分成几个颜色,如今才知道,每个颜色都代表了一块土地。
  每块沙盘上面都做了一张小纸旗,是其上标明了这是几号土地。
  二楼贵宾室的皇帝感叹一声,“好一个借鸡生蛋,难怪安佳氏有把握,可以不出一分钱就能够将一个城市建造出来。”这完全是提前预支了城市的税收,商人也没有亏本到哪里,这些钱现在投出去以后还是会收回来,更别提还凭空赚到了三年免税。
  要是生意做得大,三年免税足能够节省上万两甚至十几万两银子。也就是说把钱借出去,凭空赚到这么多利息。
  更别提将蒙古的羊毛肉类卖到各省,以及蒙古需要的物品所赚的钱财。
  这样一想,这个拍卖会简直是分利到每一方。
  商人投钱赚钱能赚取免税,外蒙古那边同样如此,而安佳氏也可以收取税收,至于朝廷不花钱五年后可以凭空得到一座新城,还能得到新城一半的税收,简直是人人得利。
  皇帝有些感叹,都不知道安佳氏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来。
  每一方都得利,可以称得上是当世管仲。
  可惜不是男子,也庆幸不是男子,若是男子,再有才,皇帝也不会用。
  恰恰是因为女子,且还是皇室中人,皇帝才肯稍稍放下一些疑心,到时候真要是出了差错,这人还是握在他手中的蚂蚱,所赚取的家业也不会流到外田去。
  这才是皇帝一直冷眼旁观安佳氏折腾的原因,总的来说再怎么折腾也是在他眼皮底下。
  拍卖会大厅里,音乐还是在缓缓流淌着,一个又一个穿着长衫的侍者托着盘子为每一桌上菜。
  贵宾室当然是有专人来上菜,皇帝显然没想过在外面用膳,看了看外面大厅上那宽大的自鸣钟,有些吃惊,“已经这么久了?”
  屋里蜡烛燃烧之后,散发着香气,再加上庞大的供暖设施,一不留神还真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皇帝原本只抽出一上午的时间,这一看显然还有些不够。不过,这次的目的已经达成,下面只是看这些地会落入哪些人手里而已。
  回头让人报上来即可,不值得皇帝再等下去。
  这样想着皇帝就起身打算要走,四爷当即开口,“汗阿玛,这个点回畅春园用膳也晚了,不如就尝试一下这里准备的膳食?”
  一旁的三贝勒有些吃惊,“老四你有何居心?竟然让皇阿玛在外面用膳?”
  九阿哥看着桌上已经上的菜,那是垂涎欲滴,眼巴巴的瞅着皇帝。
  八贝勒给两人说和,“三哥,四哥也是好意,你没必要疑神疑鬼。”说着又对皇帝道:“汗阿玛,好不容易出来,不如就尝一尝这外面的膳食。听说京城里有许多美食,都是从小四嫂所开的饭庄出来,想必这一次的暂时必定不会让您失望。”
  九阿哥咽了咽口水,附和了一声,“是啊是啊。”
  皇帝脚步一转,在桌子旁坐下,“行了,都不要吵了,既然出来了就在这里用一次,你们也坐下。”
  三贝勒麻利地占据了皇帝左边的位置,另一边被十四阿哥嬉笑的占据,菜不停的往上上。
  皇帝看着面前的碟子有些诧异,盖因为碟子最外面的边缘被接了一圈一寸来宽的银边,这也太奢侈了。
  叫住了来上菜的人,皇帝问,“莫非楼下的每一位上的都是这种盘子?”
  那端菜的侍者说,“不是,只有贵宾室才会使用银边盘,毕竟贵宾室内都是贵宾身份贵重,上银边盘也是为一些贵宾考虑。”
  皇帝点了点头,这才对嘛,他就说,要是下面每人都是这样的银盘,那安佳氏所拥有的财富就大出他所预料。
  又有人上了玻璃杯,托盘上各放了一瓶白酒和红酒,皇帝推拒了,“酒就不用上了。”
  侍者很快将酒拿了下去,又送来一大杯果汁来。
  “这是现榨的橙汁,选取的是赣南脐橙,选取形状完好的,用蜜蜡封存运往京城。食取时,将蜜蜡去除,切皮取汁。口味如同刚采摘下来一般。”
  皇帝为了挥手让侍者退下,自有太监来用银针试探,见无事,为皇帝倒了一杯,又忙着给其他皇子各倒了一杯。
  皇帝喝了一口,点了点头,随后交代下去说,“不错,可以列为贡品。”皇帝金口一开,赣南脐橙自然身价倍增成了贡品,导致后来敏宁店铺断货,只能派人指引赣南大批量种植橙子,才能满足她商铺的需求。
  这橙子尤其在蒙古受到了热烈欢迎。


第72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72)
  用餐完毕; 皇帝一行人自是离开,走时走的是侧门; 敏宁随时关注着贵宾室的动静,知道他们离开这时候已经等候在门口。
  皇帝看见她; 转身将四爷给留下; “行了,你不必跟着了,正好等结果出来回禀朕。”
  四爷恭敬的回了一声“是。”
  皇帝连同其他皇子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四爷这才回头瞪着敏宁; 点着她的额头说。
  “安佳氏你可真大胆; 竟然也不跟爷说一声; 就想着破朝廷的禁令; 带头卖牛肉!”
  “是牛肉罐头!”
  敏宁缩了缩脖子; 可怜巴巴的继续解释:“爷; 牛肉在蒙古也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若是不引入大清的话; 那可就吸引不了这么多商人来一起投资互市。”
  “行了,这事既然已经递给内阁; 想必不日内阁就会呈给汗阿玛,刚才汗阿玛已经点了头,这事问题已经让你过关。”
  敏宁笑靥如花; “真的?”随即抓住四爷的手晃了晃; “爷; 我没想到今日你会带皇上过来; 可算是帮了我大忙。”
  四爷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主动握住她的手,拉着她往里走,“感谢的话回去再说。”
  “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汗阿玛说会亲自为元宝起名字,还让过年的时候让元宝入宫让他见一见。”
  每年新年时节,有机会拜见皇帝的也只有各府嫡孙,没有嫡孙的那就是长孙。
  去年还是弘晖,今年弘晖没了,按身份来说也该是元宝,毕竟敏宁是侧福晋,元宝的身份也比李氏所出的两个儿子贵重。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想起弘晖,一想起弘晖,四爷语气低落下去,不由有些伤神,敏宁看到他表情恍惚,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很快帮着转移话题。
  “爷,元宝也在这里,你要不要过去看一看?”
  四爷心头的伤感散去,他吃惊道:“什么?这冰天雪地里,你竟然把元宝带出了府?”
  ……
  这一次的拍卖事件,引发了外界百姓的各种猜测,很快拍卖会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就被报纸就披露出来。
  那晶莹剔透如同各色宝石的玻璃吊灯、香甜可口的桃子罐头,以及出现的各种零食,都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不时有人在猜想,那吊灯是什么模样?罐头又有多么好吃?甚至还有人找到了报馆,询问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样东西?
  当然,这都是财大气粗的,想从京城带些土特产,赶着回乡过年。
  京城的报纸详细的报道了拍卖会上的内容,以及官府的政策,很快报纸被传到蒙古那边的报馆,蒙古那边也转载了报纸上的内容。
  这时才恍然原来他们草原上竟然也要打算建造一座大型城市呀!
  等等,为何不在内蒙?反而跑到穷山恶水的外蒙?
  整个腊月都被互市一事扰的纷纷扰扰,报纸上也出现了施工队的招聘广告,招聘各种人手,有需要打铁的,有需要会做木工的,有需要会烧砖的,种类不一,号称只要人来就能收。
  一时之间竟然也聚集了近有一万人,都准备开后奔赴互市点。
  都说兵马未行,粮草先动。
  要满足一万人以及还在源源不断增加的人口日常生活所需,光这一笔就是巨大的商机。
  好几封信直下江南,登上当地的报纸。不是招人就是高价出钱收购粮食。
  因为前两年,已经在江南这边推行了新粮种,起先只有敏宁手下的土地尝试着种植,不过这些土地数额不少,种植的时候,还需要雇佣当地农户帮忙。
  这一收农民自然也知道这些两种的好处,比他们所种植的两种产量高上不少,要是肥料追的足甚至可以翻上一倍。
  顿时这些农人就盘算开了,直接说不要工钱换成粮种,传到敏宁那里的时候,敏宁想了想反正迟早要推广的,当即就同意了。
  以便宜市面上良种一层的钱,将种子兑换给了农民。
  乡下人各个县与县、镇与镇之间哪一个没有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
  这一传二,二传四,很快周边县城都听说了这件事,不少人拖家带口拖关系上门来求购粮种。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