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农家女日常-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洗净切片。
  “欣兰,去把篮子拿来,应该不够用,去跟李大婶家借一下吧,还有碗筷,顺便数数。”
  “好的,姐。”
  “芳姐姐,我们把自家里的篮子拿来,自带碗筷。”
  “好。”钱芳点了点头。
  欣兰李桂梅和凤儿分头去取篮子,钱芳在院子里把所有备着的东西理好,还要剁一些姜丝蒜末等等的配料,在现代的时候就容易了,什么酱油辣椒酱烧烤酱往超市一买就好了,在这里全面都要自己配着做,而且到时味道可能比不上那些酱子一刷的添加剂香,但这儿所有的东西却是纯天然绿色的哦。
  钱芳看着眼前这么多的食物配备,嘴角上扬,乐滋滋的。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申时后,钱芳把备好的食材放进篮子里; 然后叫欣兰桂梅凤儿三人提着去那棵桂花树下的空地。
  良生和桂清两人在树下就地搭了两个烤台; 用石头砌成,开始起火; 用了木炭,用干树枝引火; 有点慢; 在这里只能用如此用原始的办法,哪像现代时插座一按电导上马上就热了。
  在河边; 他们还捡了好多树枝干柴堆了一大堆,准备晚些烧篝火用。
  烤台上面放了铁架; 狗蛋儿和赵小龙两个小家伙就帮着用扇子扇着火,很是热火朝天;钱芳想想办一次开心的聚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琐碎的事情很多; 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的,是需要几个人合作一起完成的。食材就备了六个大篮子,果酒三大壶; 三个女子提着往这边来;钱芳提着放碗筷的篮子; 家里的不够; 让来参加的人都自带些。
  在这里,很多东西都是粗糙无比; 而且原材料很是难得到,不够齐全,钱芳也是有心无力; 只能如此将就用了。
  欣兰她们三人都气喘喘,额头冒着汗珠,来来回回几趟,都是小心翼翼的;但依然面带微笑,想着再过些时间就能享用到芳姐姐做的美食,心情就特别好。
  钱芳看着火候该是足了,就把土豆莲藕片茄子放在一个烤台上,而另一个烤台就用来烤鱼烤虾了。她把备了的配料撒在摊开的茄子上面,跟良生说,“良生,去拿几根粗点的树枝来,可以用来翻翻烤着的东西。”良生听了点头就去找树枝,不一会儿就拿了好几根小粗的树枝递给钱芳。
  桂清在另一个烤台边,台架上的一串串的鱼和虾在火的烤下滋滋作响,一滴烤出的油儿往下滑,让人心醉。细细瞧着,细细闻着,肚子里的馋虫已经扰动着了,“小芳,看着眼前这些,都把我的饿虫给招来了。”李桂清跟钱芳说。
  “哈哈哈,等会儿就烤好了,桂梅,先拿些煎饼给你哥填填肚子。”钱芳喊着桂梅道,桂梅听了就去找了放着煎饼的篮子,拿了一小块递给桂清,“哥,来,给,很是好吃,刚刚我就尝了。”桂清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张口就把递来的鸡蛋煎饼吃了。
  李桂梅看她哥这模样,笑颜逐开,“还真的把饿虫子招来了哦。”
  欣兰找了放桂花糕的篮子,拿了两小块,一个给良生,一个给钱芳,他们今日可是忙得很,特别是她的姐姐。
  钱芳笑着对良生桂清说,“我们三人的确是该先吃点东西,要不然等会儿就没法吃了,而是看着大伙们吃了。”忙着烤东西给大家,哪有空闲吃啊。
  抬头看了看四周其他人都还没来,应该在路上吧。
  “姐,姐,李大叔李大婶来了。”欣兰喊着说。
  钱芳边烤着东西边说,“欣兰,带大叔大婶去河边那儿,这里烟味重。”
  李大婶说,“小芳,我来搭把手吧。”
  “婶儿,不用了,跟大叔先去河边那地儿坐坐。”钱芳赶着两个老人家离开,木炭烧起的烟儿特别呛人。
  夕阳西下时,大伙们一个一个跟着来,还顺便带了自家里算是可吃的东西,这家一点,那家一点,凑起来就满满的好几盘了。
  “小芳,还没走到就先闻到香味。”钱明辉和蒙氏两人肩并肩走过来开口说。
  “二叔,二婶,快找个地方坐坐,东西马上就能吃了。”
  后面来的是张先生,良生瞧见马上起身过去跟老师打了招呼,钱芳也走过来,行了个礼,“张先生,真是谢谢您照顾我家良生了。”
  “小芳,你这姐姐做的好,把弟弟教的这么知书达理,值得张某佩服啊。”张先生彬彬有礼。
  钱明辉看着张先生也来了,也围过来一起说了几句客套话,答谢老师对自家侄子如此教导有方,为钱家都争了光。
  钱芳叫良生去陪着张先生钱二叔他们。
  来的客人都想帮着做事,但其实说起来,这里的人儿不知道钱芳要做的什么,也不知如何帮着她,她都在忙碌着,问东问西了岂不让她更忙了,所以很是乖乖的听着钱芳指挥着先去找个地方歇会儿,帮着把一些食用器具放好,还用木桶在护村河里打了水,等一下可以用着。
  烤出来的东西四溢飘香,让大家都起着哄儿说钱芳太会做菜了,钱芳听了只是笑笑的。
  欣兰桂梅凤儿给大伙们倒了果酒,香甜可口;钱芳和桂清良生三人就在烤台烤着东西,烤好了就让欣兰她们一盘盘的端到河边的空地处,大家围在一起,喝着果酒,吃着烧烤,美事一桩啊,你一句我一句的谈天说地,还有那桂花树的花儿在微风吹拂下四散飘落,淡香扑鼻,虽然夹杂着烧火的烟味,钱芳觉得也没什么。
  赵氏抱着赵子江,他才一个多月,嗷嗷待哺。
  狗蛋儿和赵小龙吃着烤串了,喝了果酒,肚子都撑住了,就跑过来树下看着钱芳干着手里的活儿,狗蛋儿说,“姐姐,您做的鱼和虾最是香。”
  赵小龙拉了拉狗蛋儿说,“不对,姐姐做的东西都香。”
  狗蛋儿抓了抓头上没几根头发,脸红了,“是,是,赵哥哥说的对。”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捉虫)

  烤了好多东西,把在家里做的桂花糕煎饼; 还有拌的凉菜; 都一一拿出来给大家配着吃,说实话; 花溪村的村民可是从来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个个都对钱芳赞不绝口。
  “小芳; 歇会儿; 这么多东西够了。”李大婶提着嗓门子说。
  “婶儿,来了; 来了。”钱芳又拿了一盘烤好的土豆莲藕串儿过去,这两样东西比较难熟; 得烤好些时间。
  一大竹篓的鱼虾什么的都让桂清烤好,用竹签串着; 只要翻来覆去注意不烧焦就行。
  而桂清抓的另一竹篓的鱼虾就没再烤了; 眼前摆了好多食物,大家都吃得撑了,钱芳收尾; 先前就叫欣兰桂清他们几个去跟大家一块吃了。
  欣兰倒了一碗果酒; 递给走过来的钱芳; “姐,来喝一口。”
  钱芳接过; 一饮而尽,总是对着烤台吹出的木炭焦味,呛得口干舌燥了。
  看着围着的十几个人儿; 吃得欢,谈得乐,钱芳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值得,还很开心。
  “小芳,这盘蛤蜊你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吃着不觉得干,而是觉得很鲜甜。”蒙氏指了指放在她面前的那一盘蛤蜊,婉婉有仪地说。
  “二婶,没有加什么,直接洗净往火上熏烤而已。”钱芳笑着说。
  “就这么简单?”蒙氏不是很相信啊。
  钱芳点了点头。
  已是戌时过后了,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月亮升起,桂清和良生把篝火烧起,熊熊火苗蔓延开来,烧着枝儿劈哩叭拉的响。
  狗蛋儿和赵小龙手拉手转着圈圈,欢呼雀跃,此刻两个孩童的笑容多么的灿烂,无忧无虑。
  张先生带了笛子来,大家嚷着让他吹一曲,张先生大大方方的站起来,给大家鞠了个躬,慢条斯理的握住笛子,没会儿,周围就弥漫着独特的笛声,清远悠扬,此起彼伏,钱良生曾跟钱芳说过,张先生吹笛很是出众,整个书院都没人比得过他,钱芳静静的听着笛声,都入了迷;她在现代的时候,独自一人之时,最是喜欢用手机播放这些笛子曲,古筝曲等,好像这些音色能让自己心平气静,不会想的复杂。
  钱芳环视了围着一圈的他们,想不到生活在花溪村里不知美曲为何物为何调的百姓,这时也在洗耳恭听,特别李大叔还轻轻的拍着手,跟着曲调上上下下;两个孩童没再追逐,乖乖的坐在草地上,虽然听不懂是什么,但还是觉得很美妙。蒙氏是知些字儿的,大家闺秀形范,似是听懂些,不住的点了点头。
  一曲完毕,大家都鼓掌称赞,“太好听,太好听。”
  张先生拱手行礼,“给大家献丑了。”
  良生抚掌微笑,“老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对,对,我这个老头子可是从没听过这么好听的调儿。”李大叔抿了口酒笑着说,他带来了上次钱芳送给他的米酒。
  桂清和良生一起请张先生再吹一曲,让大家耳染美声。
  张先生没有拒绝他们两人的请求,继续再吹了一曲,这次吹得钱芳听出了欢快的意境,银铃悦耳,跟前面的那一曲完全不一样的调子。
  篝火在静怡的夜晚闪耀着金黄的光辉,照亮了每个人欢悦的心情。
  欣兰她们三个女子只是静静的背靠着背,仰望星空,听着悠扬的笛声,长发飘飘,闪烁的篝火光辉映着她们粉红的脸庞,笑颜如花绽放。本是该穿着飘逸长裙的她们,因为在乡村里生活,一切为了方便都只是粗布衣服,没有花花绿绿的点缀,发髻上也没有多少饰物搭配,但仔细一瞧还是小家碧玉,唇红齿白,花容月貌。
  钱芳把来的人儿都仔细的端详了一遍,一起在花溪村里住的他们,可以都说是亲人了,彼此互助互帮,没有什么可计较的。简单的美食,融合了大家的感情,愉悦了大家的生活。
  张先生吹完曲子,大家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拱手行礼回谢乡亲们的表赞,“美酒佳肴,清风花香,人生一大美哉啊。”
  钱明辉听完张先生的感叹,“先生出口成章,我们自叹不如。不过今晚,的确很是甚欢。”
  “小芳做出来的美味,张先生吹出来的美音,几时才有的事啊。”其他几人你一句我一句插着话儿。
  这时,传来一道不属于这里人说话的声音,“小芳,你们这么些人躲在这里逍遥,竟把我给忘记了。”
  钱芳听人说她,往那棵树下望去,竟是村长谢志国,后面跟着三个人,一位是见过一次面的夏公子,一个是那位自傲的沈大夫,再后头是那个讨厌的来福。
  “村长,您来啦。”钱芳面带微笑迎过去,其他坐在草地上的人都纷纷站起身来,不是因为看到谢志国,而是看到那位夏公子。
  夏公子的面子比村长谢志国在花溪村的面子大多了。
  “夏公子,来,来,到这边来。”李大叔第一个跟夏侯淳打招呼。
  “李叔,你客气了。”夏侯淳拱手行礼。
  “夏公子,这礼我可不敢当啊。”
  钱芳看着李大叔和夏公子你推来我推去的模样觉得很是好笑,但这夏公子还算是礼貌之人,不会看低乡村人,连大叔姓啥还记在心里算是不错。
  李大叔看到一块大石头挺光滑,就用袖子擦了擦,“夏公子,你就坐在这吧。”
  “李叔,还是您老人家坐吧,本公子只是来河边溜溜,巧合遇到大家在此。”夏侯淳彬彬有礼。
  站在旁边的沈木荣听着这话,心里嘀咕:“巧合个毛,天都黑的乌鸦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