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雪兆丰年,可是暴雪呢?

    唐兰扯了扯围巾,呼啸的寒风从耳边划过,她叹口气:“咱们去发个电报吧,说晚点上班,你放心,扣的工钱姐给你补。”

    “唐兰姐不用,扣就扣,赶不上火车又不怪你。”

    电报是一定要发的,不然就算旷工,矿工是要记在工作表现里的,影响年底的各项考察。

    发电报的窗口也是排着很长的队伍,唐兰往前面张望了几眼,恐怕这些人和他们一样,都是坐不上火车发电报报信。

    电报要给孙海发一封,说明两个人的情况,另外唐兰还要给黄爱国发一封,免得舅舅担心。

    唐兰电报选的都是加急的,普通电报四分五一个字,加急的要加价,一个字八分钱。

    交了钱写好电报,两个人从人群里挤出来:“找地方住吧。”

    火车站附近的两个招待所都客满,两个人找了远一些的招待所,所幸还有空房,唐兰揉揉眼睛,火车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

    还好唐兰的钱都放在了红包余额里,这次买红糖身上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她还得从余额里再拿出来一点。

    唐兰和杨琴在这里住了两天。

    大雪依旧没有要停的意思,这时候的长途交通工具主要依靠火车,私人小轿车少之又少,大街上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

    全国粮票带的不多,再这样下去饭都吃不上了……唐兰忍不住吐槽,粮票制度真是举步维艰,就算手里有钱,国营的饭店也不理你,没票就不卖。

    好在还有黑市,现在的黑市处于半公开的状态,大街上还有人谈论,今天从什么地方买了二斤花生油,价格不贵不用票。

    唐兰和杨琴寻了好几条街,在胡同深处找到了一家私人小饭馆,包子馄饨炒菜都卖,就是价格贵一点。

    唐兰一惊好几天没吃到荤腥,点了两个炒菜:辣椒炒肉、小土豆烧肉,外加三个大馒头。辣椒入口辛辣无比,嘴里像燃着一团火,唐兰辣的眼里含泪,她大口喝了半杯凉白开。

    唐兰抬头抹抹眼睛,没想到在小饭馆里,竟然遇到了那个李同志,李同志也认出了唐兰和杨琴,嘿嘿笑了两声:“这可真是凑巧了,你俩也是没坐上火车留下的吧?”

 第90章 货车故障

    唐兰撂下了筷子:“嗯; 本来想回丹阳市,结果火车不发车就耽误了; 一直住招待所,也不知道哪天能通车。”

    李同志沉思片刻; 问道:“我在镇上见到你俩; 你俩是当地人?”

    杨琴举手道:“我老家是这儿的。”

    “老乡啊。”李同志开心的咧咧牙; 既然是老乡; 我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吧,估计火车还得两天才能发车; 县城的北面有个废弃的车站,那里有个车队; 一天两趟; 上午十点下午三点,拉客去市里,不过不到丹阳; 就到北封市,你们还得换车。

    能离开县城就行!

    杨琴歪着头疑惑的问:“那我们去那坐车就行?”

    唐兰笑笑,拍拍杨琴的肩膀:“那个车队都是李同志的,看来咱们想离开,只能坐货车了。”

    李同志嘬了一口酒:“好眼光!没错,车队是我负责的,到那去说是我的朋友,车费便宜一半!都是老乡,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唐兰记得; 在镇上招待所里,服务员提过一嘴,说李同志很有本事,组建了一个车队,这可是八十年代!

    李同志没再多说,就告诉他们了具体地址,让唐兰明天上午去车队,车费正常五块钱一个人。

    五块钱不算便宜,但在这种特殊时期,能坐上车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总算是有了一个回去的办法,唐兰又多吃了半个馒头,她怕路上饿,第二天早上又买了十个红糖饼,红糖饼是从沿街叫卖的小贩那买的,八分钱一个不用粮票。

    早上依旧飘着雪花,唐兰背上二十斤红糖,往李同志说的地方走,路上问了三个人才找到地方,杨琴抱怨道:“下这么大的雪,街上人都少,唐兰姐,李同志说的啥车?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轿车呢。”

    唐兰摇摇头:“我也不清楚,等到了就知道了。”

    到了李同志提的地方,果然有几辆车停着,唐兰从报纸上见过,眼前这几辆是北京产的轻型货车,是这些年非常流行的货车款式,不过面前这些车看起来很陈旧,唐兰结合李同志的背景,估摸这些车是快要报废的,所以他低价买了过来,搞起了运输的生意。

    哪怕是破旧的货车,价格也不会便宜吧……

    货车前面是驾驶舱,后面是露天的车厢,车厢能坐好多人,货车旁边有很多大包小包排队的人,唐兰听到有人喊:“大家少拿行李,行李多的,再多收一半的钱!”

    后面排队的怨声载道,但目前只有这个货车可以搭乘,再贵也得坐。

    唐兰掂了掂红糖,糖袋子可以抱在胸前,完全不占地方,所谓的排队买票,只是交钱之后给一张提前写好的车票,凭着车票可以上货车,唐兰和杨琴赶上了最后一辆,她俩上去的早,找了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

    后面还有人源源不断的过来,卖票的人拦住了人:“上午十点的人满了,大家先回去先回去,下午再过来。”

    “下午会不会还是满员?”

    “看情况,我们不确定人多人少。”

    “火车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发车,我还着急回家去呢,算了,我就在这等着吧。”

    杨琴拍拍胸脯:“好险,幸亏咱们来得早,不然连车都坐不上。”

    露天的车厢很冷,唐兰手和脚蜷缩在一起,她旁边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女人递给她一个暖水袋:“大妹子捂捂手吧,这种天气回趟家都不容易。”

    唐兰手冻的发紫,她接过暖水袋,捂在手里:“大姐,你们一家三口是做啥来的?”

    女人叹口气:“回娘家,谁也没料到碰上这种天气,孩儿他爸通过朋友找到了货车,在这里待了好几天,总算能走了,孩子每天又哭又闹,说是耽误了上课。”

    唐兰掏出一个红糖饼,饼上还带着温度:“给孩子吃吧。”大姐哎了一声接过去:“这天气不好走,路上滑,估计好几个钟头才能到。”

    杨琴昏昏欲睡,唐兰推推她:“快醒醒,露天吹风睡觉,小心头疼生病。”

    杨琴打个哈欠,抬眼一看,漫天的雪白色,货车缓慢的行驶中,车厢里的人热烈的聊着天,仿佛心情并没有受心情的影响。

    李同志也在这辆货车上,不过他坐在了驾驶室,驾驶室条件更暖和一些,后面还能躺下一个人。

    突然间货车发出嘎嘎的声音,大家愣了一瞬,慌忙低头去看,驾驶室的人下来查看,几分钟后司机踢踢货车:“这破车,真是掉链子。”

    车厢的人不住的问:“咋不走了?”

    “什么时候到啊?俺还等着上班哩。”

    司机不耐烦的说:“车坏了得修车,大家伙不用着急!我也不想停在半路上。”

    车修了半小时也没好,最后司机挥挥手,拿着大喇叭喊道:“真是对不住,货车坏了开不了,大家下车自己想把饭吧。”

    雪完全没有变小的样子,车厢上的人怨声载道,埋怨不止:

    “我们花钱坐的车,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们咋想办法?”

    “可不要吗?早知道坏在半路上,还不如留在县城呢,说不定明天就能坐上火车。”

    “李同志从驾驶室跳出来:“我们给大家退钱。”

    “退钱也不行,我们的损失谁能补?”

    “就是的,我们要货车正常开!退钱也不行。”

    “退双倍,退双倍。”

    李同志大喊一声:“我李大伟跑运输跑了好几年了,信誉还是有的,今天这是突发情况,我们也预料不到,如果着急走的,我退钱,要是还想坐车的,我们想办法联系车队,再派一辆车过来接应。”

    听到还能派车过来,有人心动的问:“那接应的车啥时候来?”

    李同志眯眼张望着,虽然现在大雪漫天,但这条路他熟悉,大致能猜出位置:“联系也需要时间,最快最快也得六七个小时。”

    “六七个小时天都黑了,夜里还咋走?那不是得在这里将就住一夜?”

    一想到这里,唐兰的心一沉,这荒郊野外的,在这住一夜,安全都没办法保证……

    杨琴过来抱住唐兰的胳膊:“唐兰姐,我有点害怕。”

    旁边的大姐说道:“两个女同志出来确实心里发慌,别害怕,咱们都是一路的,不行你俩晚上靠着我们一家三口,有我们当家的呢,晚上不让他睡,让他守着夜。”

    这大姐热心又善良,她讲话时声音很大,像是故意说给车厢里的人听,免得有人动什么心思,唐兰心里一阵暖意。

    大姐围着头巾,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十分健谈:“我们是丹阳市的,厂子里每年放的假不多,好不容易过年探亲,闺女生病让她奶奶看着,只带了儿子出来,唉,幸亏闺女没出来,不然身子弱跟着遭罪。”

    李同志派跟车的人去传递消息,唐兰从车厢跳下来,李同志去不远处抽烟,唐兰过去问:“李同志,货车怎么了?”

    李同志掐了烟,扫了唐兰一眼:“实不相瞒,都是老货车,不然也不会淘汰轮到我买,不过平时也很少出问题,可能是路不好走,货车修好困难,这里附近有个村子,不过要步行二三十分钟,人家也不一定能收留咱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新货车过来。”

    唐兰叹口气,看来只能原地等待了。

    杨琴摸摸肚子:“我饿了。”

    离吃早饭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唐兰掏出红糖饼,两个人每人咬了两块饼,配着凉水吃个半饱,思虑周全的,坐车前带了干粮,可车里大多数人以为也就是几个小时的车程,除了水一点吃食没带。

    唐兰身上落了不少雪花,她只好不停的抖落,雪不停,车不来,回去的路仿佛更渺茫了。

    唐兰听见有人喊:“哎呀我听见车的声音了,是不是接咱们的车来了?”

    “你听错了吧,怎么可能这么快?”

    “你们仔细听听,绝对是汽车的声音,不会错的。”

    唐兰靠在车厢里,懒洋洋的说道:“这么大的雪,怎么会有车。”

    这个年代汽车是很稀罕的,街上跑的少,有车的基本都是企业机关和工厂,公务使用为主。下雪天能见度低,没人见到远处有车驶过来,车厢里的人还在争论。

    唐兰旁边的小男孩大声指着前面:“妈妈,真的有车,还是小轿车!我只从电视里见过!好气派。”

    唐兰顺着小男孩的目光扫过去,一辆拉达小轿车缓缓停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_→迟来的第二更,今天过生日,晚上出去吃饭,回来晚了哈哈哈~~~

    发完这章我去睡了(*@ο@*)

 第91章 接她回

    唐兰揉揉眼; 拉达小轿车?唐兰从电视里见过,这是苏联产的小轿车; 方形棱角的线条设计是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轿车设计; 方形大灯显得很气派。

    就是颜色……是一辆大红色轿车。

    里面的人推车门出来,货车车厢里的人都抬头看; 窃窃私语道:“这么小的车; 也不是接咱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