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员激灵一下醒了过来,她往唐兰身上扫了一眼,不悦的说道: “干啥?叫魂啊?我好好的觉都被你吵没了,干啥? ”

    唐兰皱皱眉 ,但也没跟她一般见识,现在大多数服务行业态度都不太友好,她也见怪不怪: “住店。”

    交钱等拿号牌的功夫,有两个喝的醉醺醺的男人进来,前台服务员一脸的笑容:“李同志,今天开会辛苦了吧,里面给您备好了水果礼盘。”

    杨琴问了一句:“住店就送水果吃?还有这么好的事?”

    服务员的脸瞬间耷拉下来: “琢磨啥呢?你们普通老百姓能和李同志比吗?去去,拿着号牌上楼吧,二楼的215。”

    杨琴还想分辨两句,唐兰拦住了她,出门在外求个和气,人生地不熟,能忍就忍,楼道黑漆漆的,服务员不耐烦的说: “今天刚坏的,明天才有电工来修。”她递了一个手电筒过来:“明天退房记得还。”

    木楼梯踩上去咯吱咯吱直晃悠,杨琴扶着唐兰:“唐兰姐,这里有点可怕。”

    “不用怕,咱们就住一宿,明天出山早就坐车去市里。”

    市里的条件一定会比镇上好一些吧,唐兰暗忖。

    这一夜唐兰睡的很不踏实,招待所的隔音效果很差,隔壁稍微有点动静就能听的清清楚楚,醉酒的那个李同志就住在她们隔壁,晚上梦话不断,第二天唐兰带着黑眼圈出了招待所。

    门口她碰到了昨晚那个李同志,对方搓搓手,一脸歉疚:“真是对不起,昨晚我喝酒喝多了,我看你们住我隔壁,晚上吵到你们了吧。”

    唐兰摆摆手:“没事没事。”

    大概是看李同志和唐兰说话,服务员的态度也好了很多,服务员努努嘴: “李同志在我们县城里都有名,以前可是给省里的领导开车的。”

    唐兰差点忍不住问,清闲活少的好工作,干啥不做了回镇上呢?

    唐兰默默的还了手电筒,杨琴和她八卦道:“我说看着李同志那么眼熟呢,原来是他啊!”

    这个李同志在当地是很有名的人物,三年前回来了,就像服务员说的,以前在省里给领导开车。现在听说是组建了一个什么车队,平时跑运输,而且是和县里的交通局有关,总之神神秘秘的,一看就是有后台的人。

    杨琴的姑姥家比唐兰想象中的还要远,两个人翻了两座山,山路很崎岖,幸亏唐兰早有准备,包里背了一双鞋,她换下来的那双解放鞋,鞋底都磨薄了。

    唐兰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歇会歇会,我这体力跟不上了。”

    杨琴也喘着粗气说道:“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山里人不出来卖东西吧?太远太难走了。“杨琴体力比唐兰强一点,她喝了一口水:”再走二十分钟就能到了,我给我姑姥发了电报,这会儿肯定在家等我呢。”

    唐兰拍拍身上的土:“走吧。”

    到了村口,唐兰愣住了,她以为,所有的农村,至少是像南坪村那样,条件不好的住个土坯房,好的呢盖上砖瓦房,可眼前这个村里,映入眼帘的大部分都是茅草房!

    这里生产条件恶劣,有四个难题:行路难、上学难、喝水难、看病难,总结在一起,也就是致富难,不是村民懒,而是先天的环境太差了。

    杨琴拉着唐兰说:“村里的人就靠着种田为生,什么玉米黄豆高粱,对了,北面的山上种的都是甘蔗,我们这里的甘蔗是一绝,又脆又甜,自己家吃不完,就用古法熬红糖出来,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熬糖。”

    土路上扬尘不断,路上还有积留的狗屎、鸡屎,唐兰走一步跳两步,动作十分滑稽。

    杨琴二姑姥家住的是土坯房,院子很大,院里养了鸡鸭,还有一个小菜园。

    院子里洒扫的很干净,左侧有个大灶台,上面扣着一口大锅,杨琴指给唐兰看:”熬糖都是用那口锅。“

    杨琴姑姥锅里还给他们温着饭菜:“你说先来我这,也不知道你们城里的女同志吃啥,乡下地方没什么美味的食物,就是一些野菜馍馍。”

    唐兰连忙说:“这就挺好了。”

    唐兰和杨琴坐上了炕,缺角的小饭桌上摆着野菜馍馍、凉拌马齿苋、素炒水芹菜,野菜的清香都留在里面,唐兰不住的点头:“好吃。”

    唐兰刚才趁着上厕所的功夫,从空间里取出了一点吃的放在旅行包里,进屋后拿给杨琴二姑姥:“大老远来带了一点礼物,您别嫌弃。”

    唐兰掏出来一瓶黄桃罐头、半斤硬糖、另外还有一斤点心。

    二姑姥如获至宝,她小心的接了过去:“这也太客气了。”说罢招呼孙子过来,每人分了一颗水果硬糖,黄桃罐头她没舍得打开。

    大孙子伸着小脏手:“奶奶,我想吃罐头,我好久没吃过罐头了。”

    二姑姥慌忙把罐头藏在身后:“等人全了再吃,到时候一人给你们分一块。”

 第89章 暴雪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兴奋的说话; 还偷偷盯着唐兰看,二姑姥拍拍孩子:“手里都有糖了; 快出去玩。”

    二姑姥看起来上了年纪,满脸皱纹; 皮肤黑黑的; 一看就是常年下地干活; 风吹日晒; 屋里里很简单,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墙上贴了一副主席的画像,一张大炕; 外加一个小饭桌;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二姑姥热情的领她去了院子外面的厕所,农村的厕所都是旱厕,四周用木板围着; 二姑姥又说:“农村条件简陋,肯定不如城里。”

    唐兰以前在南坪村,家里也是旱厕,不过比这里的要干净的多,味道也很小,这里……唐兰还没进去就闻到一阵厕所的味道,随着风的方向吹了过来,唐兰屏住呼吸,速战速决。

    等她出来大喘着气; 心里想一定要少喝水少喝水!

    唐兰回到屋里,开始和二姑姥商量买红糖的事。

    二姑姥一笑脸上的褶子蜷缩到一起:“你是琴琴的同事,又是大老远特地过来的,还买啥买,直接送你点。”

    唐兰急忙说道:“一码归一码,你们熬糖也不容易,都是辛苦活,钱是一定要给的。”

    唐兰粗略算了一下,现在的市场价,白糖一斤五毛二,红糖一斤六毛三:“一斤糖咱们按照七毛钱算,您看咋样?”

    二姑姥又问了一遍:“啥?一斤糖能卖七毛钱出来?这可感情好,村里人去外面卖,一斤也就是卖五毛钱。”

    附近红糖难卖,村里很多人家都掌握熬糖的技术,熬一次出来足够吃一年,亲朋好友一分,附近的谁还花钱买?

    二姑姥又说:“要说熬糖啊,手艺最好的还是村里的老郭头,他今年六十多岁,从十来岁开始就跟着他爹熬糖,郭家的红糖,连村长吃了都说好。”

    老郭头是一个老糖匠了,和其他人家不一样,他熬糖出来卖,挑着扁担翻山路十里八村叫卖 ,他熬的红糖里含着满满甘蔗的清香,浓淡相宜,现在年纪大走不动了,就守着两个儿子过日子,当然也把手艺传了下去。

    唐兰发现,这里有生长甘蔗的天然优势,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甘蔗自然会比其他地方的甘甜,再加上适宜的熬制手法,比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红糖,要优质很多倍。

    二姑姥带着唐兰去找了老郭头,本来唐兰打算,从二姑姥家少买点红糖块回去自己喝,可既然村里有这样一个手艺人,说不定可以当成一门生意做。

    一进院子,二姑姥指着院子里的五口大锅说:“这是九尾灶,全村独一份,其他人家熬糖得借锅,可老郭家不用,人家五口锅全置办齐全。”

    老郭头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瞟了一眼说:“又来人买我的制糖秘方了?说了多少遍?不卖不卖,多少钱都不卖。”

    二姑姥脸上有点尴尬:“老郭,你这说的啥话?我一个字没提你就开始撵人,不是来买秘方的,相反,人家是来给你送钱的。”

    老郭头抬抬眼皮:“送钱?恐怕是变向打听我秘方吧。”

    也难怪老郭头戒备心强,打他秘方主意的人太多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市场一活络,人的心思也就活络了,整天琢磨怎么挣钱,村里有大片的甘蔗地,熬糖卖出去是一条发财的路子,于是村长的儿子就盯上了老郭头,整天琢磨怎么把他家的秘方拿到手,老郭头熬糖从来不让人看,也是邪门,村里谁家的糖,都不如郭家的甘甜!

    老郭头怕儿子顶不住,每天都得拿眼袋敲打几次,一见陌生人上门,本能的厌恶。

    老郭头也不说话,儿媳妇拿着簸箕筛豆子,出来说道:“进屋坐吧。”

    老郭头冷哼一声,唐兰脸皮厚,跟着进了屋,儿媳妇说道:“我公爹就这驴脾气,谁的面子也不给,我刚才听你们说是来送钱的,这是啥意思?”

    唐兰把想买红糖的想法说了一番,郭家儿媳妇一拍大腿:“只要你们不是打秘方的主意就中,等之后我们一家人商量商量,挣钱的买卖还能往外推不成?”

    唐兰和杨琴下午就得走,周一还得赶着去上班,二姑姥安慰她:“老郭头脾气倔,谁说也不听,郭家还是他做主,我看一两天他不能答应,这样,等有信儿了我给琴琴发电报。”

    唐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走之前,她从杨琴二姑姥家买了四十斤红糖快带走,她背二十斤,杨琴背二十斤。

    山路不好走,两个人背着红糖,杨琴擦了一把汗:“唐兰姐,你买这么多糖做啥”

    “吃啊。”唐兰的回答干脆简洁。

    供销社里的红糖哪里比得上自家熬的红糖?唐兰砸砸舌,八十年代东西确实比现代要货真价实。

    比如她在饭店里买的大肉包子,猪肉块顶两个指甲大小,过年炖肉吃,自家养的土猪肉可比注水肉香的多。

    天色变暗,忽然就飘起了雪花,还越下越大,等两个人下大巴车赶到火车站买票,售票员大手一挥:“这趟列车取消了,前面下大暴雪呢。”

    前面大暴雪?正常来说,下大雪火车也不会取消运营,最多就是晚点,售票员又说:“哎哎,自己想办法去吧,别在窗口堵着了,下雪下的那段轨道都出毛病了,不一定什么时候修好。”

    唐兰:“……”去丹阳市只能坐这趟火车,今天走不了,明天后天如果雪还是没停呢?

    唐兰和杨琴面面相觑,杨琴都快哭了:“唐兰姐,这下咋办。”

    唐兰对铁路维修的速度没抱太大希望,火车站很小,大厅里挤满了滞留的人,还有人要工作人员给个说法。

    唐兰揉揉太阳穴:“杨琴,那你知道其他车次吗?或者咱们可以多倒两次火车?”

    可唐兰这个想法很难实现,火车好多趟线出了问题,仅剩的两条线路成了大家的目标,火车刚一停,无数的人急着往火车上跑,门口进不去的,就从窗户上爬,杨琴往后退两步:“可真吓人。”

    何止是吓人?这种混乱的情况特别容易出现踩踏事件,为了坐上火车,总不能冒着生命危险。

    等唐兰和杨琴出了火车站,外面的雪越下越大,踩上一脚,雪的厚度已经到了人的小腿。

    瑞雪兆丰年,可是暴雪呢?

    唐兰扯了扯围巾,呼啸的寒风从耳边划过,她叹口气:“咱们去发个电报吧,说晚点上班,你放心,扣的工钱姐给你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