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茂晖和唐兰商量:“我有一个同学要过来; 我打算带着安安去见见她,周日。”

    顾茂晖是安安的爸爸; 想带孩子出去玩合情合理:“你问问安安; 记得早点带她回来。”

    安安听到要出去玩开心的拍拍手:“爸爸; 妈妈一起去吗?”

    顾茂晖尴尬的说道:“只有我们两个。”

    “那好吧。”安安失望的叹口气。

    顾茂晖的初中同学叫徐林; 也是本市人; 毕业之后去了上海工作; 这次是回家来探亲,徐林家就住在市区,见面很方便。

    徐林还没结婚,二十八九岁的年纪连个对象都没有,徐林见到顾茂晖打趣说:“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我还是一个人,你连女儿都有了。”

    徐林问他:“茂晖,前年我让你帮我从省城问问有没有鼻烟壶卖,问的怎么样?”

    顾茂晖没听清:“什么?”

    徐林又重复一遍:“鼻烟壶啊,当时你可是信誓旦旦的答应了,说帮我找到。”

    “我没寻到。”

    徐林哎了一声:“你也太不靠谱了,当时你说有门路来着……”

    徐林之前是在林业局上班,就是办公室的一个小文员,可他的性子不适合这个工作,不顾家里的反对辞了工作,这下可闹翻天了,他妈气的差点把他赶出家门。

    顾茂晖问他:“你现在在做什么?”

    徐林望望四周,低下头凑到顾茂晖身边小声说:“我做的是挣钱的买卖。”

    顾茂晖眉头微皱:“犯法的事不能做。”

    徐林翘起二郎腿,哈哈大笑:“这点底线我还是能守的。”

    徐林压低声音,吐出几个字:“听说过倒爷吗?”

    顾茂晖听身边人提起过,倒爷说白了就是倒买倒卖的人,从中间赚取一个差价,放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那就是投机倒把,人称二道贩子。

    不过这两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宽松,对于这一片的空白倒是没什么监管,从去年开始实行了价格双轨制,国家统配价和市场价有时候竟然能相差将近一倍!

    徐林和几个朋友瞄准了商机,企业工厂里都有超计划自销的商品,徐林用较低的价格收走,再用高高的市场价兜售出去。

    短短一年时间,徐林就成了万元户,不过徐林不敢露富,如果被一些心思不正的人知道,难免会给他下绊子,走南闯北这两年,徐林看透了人情冷暖,他忍不住感叹:“还是咱们这群同学的情谊长久。”

    徐林刚从北京回来,他给安安带来了俄罗斯套娃:“这个是我朋友从俄罗斯带过来的,听说叫什么俄罗斯套娃,我要过来给你闺女玩。”

    安安打开盒子,几个一样图案的木头娃娃一个套一个,娃娃绘的色彩鲜艳,安安很喜欢,安安拿出来摆弄,甜甜的说:“谢谢徐叔叔。”

    顾茂晖听出了徐林话里的含义:“俄罗斯?跨国的生意你们也做?”

    徐林:“我朋友,我没沾,就是把咱们这边滞销的丝织品运过去,再换点皮革品回来。”

    徐林又说:“茂晖,要不你辞职吧,跟我一起干,保证几年赚的你盆满钵满。”

    顾茂晖劝他:“我就算了,你赚点钱就及时收手,这毕竟不是什么台面上的生意。”

    “赚钱都是有风险的,我背着麻袋坐几天几夜的火车硬座,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赚的也是辛苦钱,开始从乡下收些蔬菜鸡蛋到城里兜售,后来和几个朋友跑去南方,那边有濒临倒闭的鞋厂,我们合计合计,按斤称买了些鞋,那是赚的第一笔大钱,好不容易混到现在,我还得干下去。”徐林越说越激动,到后面眼里含着泪:“看着光鲜,谁也不容易。”

    徐林这次来,是有事想求顾茂晖,徐林说:“咱们兄弟认识多年了,我们家情况你也清楚,我爸妈就生了我一个儿子,连第二个孩子都没有,老两口现在身体也不好,我不在家没人照看,你有时间帮我去看一眼,不然我在外面也不放心。”

    平时闹得再狠也是亲人,顾茂晖答应他:“你安心在外面忙,你父母那我帮忙照看。”

    徐林这次回来只能待三天,之后要去南方收货,徐林打趣说:“茂晖,你怎么只带了安安,没把嫂子带过来?”

    “她没时间。”

    安安拆台:“爸爸撒谎,妈妈有时间,就在家里呢。”

    这就十分尴尬了……顾茂晖轻咳两声:“安安不要乱说话。”

    “我才没乱说。”

    徐林一看这情景,说不定人家小两口正闹矛盾,他这张嘴瞎问什么?徐林赶忙说:“既然嫂子忙那就遗憾了,等以后有机会,我请你们全家人吃饭啊。”

    顾茂晖心里默默补了一句:再过一两个月,你晖哥和你就是同一类人了。

    徐林又和顾茂晖感叹了一番逝去的青春,他忍不住说:“茂晖这几年感觉你都没变,性子和以前一样,工作环境简单就是好,不像我,历经沧桑啊。”

    徐林走之前问顾茂晖:“茂晖,现在买东西不方便,你需要啥我帮你买,什么电视洗衣机自行车,只要是中国有的,我都能搞到手。”

    “吹牛。”

    徐林最受不了别人不信他的话:“我吹牛?上个月我给我二姨搞来一台松下的电视机,比咱们国产的价格还便宜。”

    送走了徐林,顾茂晖心里久久没平静下来,说不羡慕是假的,他好像意识到,当下这个时代,正在酝酿着什么变化,徐林,就是滚滚洪流里先行的人。

    顾茂晖天黑之前把安安送回家,安安把俄罗斯套娃递给唐兰:“妈妈,我想把套娃给漂亮阿姨玩。”

    唐兰头疼:“安安听话,这几天还是别见你阿姨的好。”

    唐兰自然没能如愿,周一中午,唐兰刚下班,打算去食堂吃饭,同事过来告诉她门口有人找。

    唐兰的熟人不多,能来厂子里找她的,算来算去也只有程欢欢了。

    果然唐兰大老远就看见了程欢欢的身影,程欢欢板着脸:“我是叫你唐兰,还是该叫你厂长夫人?”

    唐兰耸耸肩膀:“你随意。”

    程欢欢过来掐唐兰的隔壁:“唐兰你太不厚道了,这么大的事都不和我说,我的天……我以前没少和你抱怨厂长……我……”

    “我发誓,我一个字没漏。”

    “那还够点意思,不过我有点糊涂,我记得你丈夫已经……”程欢欢没继续说下去。

    唐兰没想瞒着她,但也没必要刻意提:“当时单位是那么说的,还发了抚恤金,后来发现是误会,他没死回来了。”

    程欢欢觉得难以置信:“打死我也不敢相信,我们厂长是安安爸爸……唐兰你放心,我一定在厂里帮你看着他。”

    “啊?”唐兰很迷茫。

    程欢欢一副怒其不争的神情:“你傻啊,厂长年轻又英俊,管着这么大的一个厂,难免一些女同志会往上扑,万一……不行,我一定得帮你盯着。”

    唐兰哭笑不得:“欢欢你千万别这样,不用盯。”

    程欢欢认同的点点头:“看来你们夫妻感情好,你很有信心,那我就放心了。”

    唐兰:“……”

    唐兰想,当然不用盯,毕竟在她眼里,顾茂晖这个人已经盖章定论,只是一个“前夫”而已。

    ”

    程欢欢问唐兰:“唐兰,厂长还在厂区的宿舍住,他怎么没和你回家去?”

    现在唐兰和顾茂晖还没离婚,她不想说太多,随口说道:“住宿舍他工作更方便。”

    这个年代女人离婚会承受更多的非议,无论是身边还是陌生人,难免会带着审视的眼神。

    唐兰算了算,离顾茂晖说的日子还有一个月左右,到时候两个人顺利的办了离婚,唐兰在法律上就成了自由人。

    顾茂晖说的比较含糊,不过唐兰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他离婚会比较麻烦,需要一段时间去处理。

    不管他的话有几分是真实的,唐兰只要结果而已,顾茂晖既然承诺了时间,她就安静等那一天到来就好了。

    至于所有的闲言闲语,唐兰权当是空气,日子是给自己过的,不是为了别人。

    作者有话要说:  →_→今天的二更~

 第30章 住房

    唐兰给顾玉梅的信有了回复; 顾玉梅洋洋洒洒给了她一些建议,还说问了相关的专家; 顾家给顾玉梅写了信; 告诉她大哥平安回来,顾玉梅在信里说,等有时间她会回家一趟。

    冯大姐夫妻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地里,好在他们家的地不多; 每天早出晚归除了累一点; 完全可以应付的来。

    承包下来的荒山一直都没时间管,冯大姐听说; 其他省有个村子出现了万元户; 人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 也是承包了山种果树发家致的富。

    冯大姐倒没指望挣那么多,只要果树不赔钱; 到年底能攒上一小笔。不过她也知道; 果树的收益要看长远; 小树苗一点点的长; 等到开始卖钱; 也得用上一段时间。

    大队很乐意见到村民们勤劳奋进; 队长听说吴家要去买树苗,就给开了介绍信。

    冯大姐说,村里有的人家愿意往山上的树苗里投点钱,她也说的清清楚楚,种树是有风险的; 不是稳挣不赔,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那几户说有风险也没事,愿意往里投。

    南坪村里有几家人日子过得宽裕,他们也没有把钱存进银行的习惯,还不如搏一把,让钱生钱,万一挣到了呢?

    冯大姐觉得自己肩上的胆子更重了,她从地理回来,裤脚都是泥,和唐兰感叹:“要是树苗挣不到钱,我真是对不起你和乡亲们,对了,茂晖兄弟回来了,有时间来我们家吃顿便饭?”

    唐兰搪塞道:“他现在很忙,恐怕抽不出时间。”

    冯大姐遗憾的说道:“院里的韭菜长得老高了,我寻思包点韭菜鸡蛋的饺子大伙吃吃,听说茂晖兄弟当了厂长,大领导都忙,你平时也要多体谅,厂子里没说给茂晖兄弟分房吗?要是分了,你和安安去城里住多好,五层的楼房住起来多舒服,指定比农家院强。”

    农家院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宽敞,院子里还能种种菜,和邻居隔得远,吵吵嚷嚷也不扰民,如果搬进了楼房,就有很多束缚。

    七八十年代的楼房唐兰见过,之前她去服装厂的一个同事家里,面积普遍不大,也就是五十平米,硬生生的隔出了两个卧室,客厅自然是没有的,屋子的整个规划都很不合理。

    现在顾茂晖是住在宿舍,不过就像是冯大姐说的,他是厂里最大的领导,照理说以后会分房子。

    唐兰稍稍安心,不过她突然意识到,现在她住的这个院子,好像还是顾茂晖的……

    离婚的时候难免要进行财产分割,这个房子是顾茂晖买给安安的,但无论如何,也是属于顾茂晖的房产,唐兰在想,离婚之后住的问题要怎么解决。

    她来服装厂的日子尚短,想要分房简直是痴人说梦,最起码还要等上一两年才有机会,只是机会而已,为什么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来这类的工厂?无非是图个稳定安逸,工厂给解决个人的后顾之忧而已。

    唐兰想到了自己买房,商品房的概念是前年提出的,从去年开始,上海出现了商品房的住宅和公寓,不过出售的对象全部都是华侨,建的套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