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兰简单讲了罗桂芝这些年的遭遇,顾大爷使劲跺跺脚:“作孽,真是作孽啊!”

    顾大爷之所以觉得愧疚,是因为这段姻缘也是他一手促成的,当年罗家人不同意,顾家的家里人也在犹豫,是他担保,说民成这孩子不错,桂芝也是好闺女,两个人在一起能踏实过日子,顾大爷在家族里也算是有点威望,后来顾民成和罗桂芝结了婚,生下孩子,也是甜甜蜜蜜过了两年幸福的日子,顾大爷一直很欣慰,觉得当年他的促成是正确的,可谁知道顾民成外面有了女人怀了孕,后面和罗桂芝离婚。

    顾大爷气不可遏,可到底是别人的家事,他不能插手,从那以后,他就和顾民称一家断绝了所有的往来,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顾大爷知道赵玉珍去小白楼闹事,他气的吹胡子瞪眼:“不要脸哪,顾家人一点羞耻心都没有,桂芝让他们害那么惨,现在还不肯放过啊!”

    顾大爷唏嘘了一阵,他听说罗桂芝现在和顾茂晖唐兰一起生活,总算是露出了一个笑模样:“年轻时受了不少罪,老了老了,也算是儿孙绕膝了。”

    唐兰这次来的目的,无非就是探探顾大爷的口风,既然和她猜的所差无几,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果然,顾大爷说道:“唐兰,你放心,顾民成和赵玉珍想过安生日子,以后别寻思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做坏事,总得受着报应。”

    唐兰放下心来,她走后山高路远,拿顾家人没什么办法,可顾大爷不一样,顾家人最在乎的就是好名声了,既然如此,那就毁掉了这个名声。

    唐兰又道:“顾大爷,您哪,推波助澜就行,至于往外传这些消息,我这几天安排了,我走以后,顾家人做的丑事,全南坪村都得知道。”

    当年顾民成和赵玉珍的婚外情,只有亲近的几个人知道,村民都以为,赵玉珍是在顾民成离婚后才结婚的,不知道她是第三者,八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很保守,插足别人的婚姻虽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但在道德上,是要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的。

    只是单单传几句谣言没人信,这时候只要顾大爷模棱两可说上几句,顾家人也就没机会辩驳了。

    赵玉珍一定会猜到是唐兰参与其中,不过没关系,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已经登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第135章 搬到北京

    顾茂晖自己先去了北京报道和安顿; 等一切安排妥当; 又回了一趟丹阳市接唐兰他们。

    安安是第一次坐火车; 她趴窗边的玻璃上一个劲的往外面看; 指着远处的山喋喋不休,餐车推过来; 顾茂晖买了四份饭; 安安吃不了多少; 他扒拉了一半饭和菜放在了罗桂芝的饭盒里。

    顾茂晖说,下火车之后直接坐公交就能到家; 暂时住的地方是布料厂的宿舍楼,三楼朝南的房子,两室一厅大概有不到五十平; 这样的居住环境已经算是很好了。

    唐兰在服装厂待过,她知道现在住房很紧缺,之所以紧缺; 不是因为土地不够; 而是因为还没有大面积的兴起商品房; 不管是哪个城市,盖起来的房子要么是自建房,要么是单位和企业建造的公房; 拿着铁饭碗; 免费住着公家房,这是大部分人最期盼的事情。

    八十年代住房条件一般,很多人家一家几口还挤在二三十米的小房子里; 他们四个人能住上两室的房子,也是沾了顾茂晖是副厂长的光。

    不过一年后呢?到时候就要另寻住处了,唐兰听顾茂晖的意思,并没有申请住房的打算。

    唐兰转念一想,在北京买房并不亏,别人不知道,她可是清楚后世北京房价的上浮趋势,买房作为固定资产那可是比任何投资都值钱的买卖。

    唐兰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收购一处四合院,必须得在这两三年内买进,等越到后面,四合院就越难买了,当然,如果有位置价格适中的商品房,只要手里钱足够,也要买下来,囤几套房子,至少几代人能够衣食无忧。

    唐兰越想越美,忍不住笑出声,顾茂晖弹弹她脑门,声音温柔:“傻笑什么呢?”

    唐兰自然不会吧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敷衍道:“畅想一下以后的新生活。”

    提到新生活,顾茂晖的眼神里也流露出了期待的神色,他自顾自说道:“咱们住的地方生活很便利,大概二百米左右的地方经常有流动的菜贩子卖菜,卖菜很方便,另外公交两站地的地方就是一家综合医院,如果有个头疼脑热,去医院也不用发愁,小区的后面就是一个小公园,妈你可以带着安安常常去散步,哦对了,电影院和舞厅离的也不远,咱们日常需要的,附近都有的。”

    唐兰听顾茂晖的描述,大概在脑中想出了大致的位置,她在红包群里得到过一张八十年代的地图,唐兰曾经在地图上找过,和后世的北京城相比,现在这会儿很多建筑和设施还没建起来,显得荒凉一些。

    顾茂晖上次已经带过去了不少东西,饶是这样,一家四口也没少背,出了火车站唐兰伸伸腰,顾茂晖带大家去公交站点等车,有轨电车票四分钱一张,售票员在肆分的票据上划一道斜线,轻飘飘的公交票递过来:“一共三张票,小孩不收钱。”

    布料厂附近并不算繁华,可能是附近有厂区的缘故,挺立的房子大多是单位盖的福利楼,周围的设施也是为了厂区的员工而配套的,自然和繁华的市中心不能比。

    顾茂晖领大家上了楼,看外观,这楼房大概两三年的房龄,并不算太老,只是楼里面的环境一般,过道堆积着各种杂物,而且还有自行车横在里面,几个人绕着杂物上了三楼,现在是上班的时间,楼里人不多,顾茂晖开了门,无奈的摊手道:“我只是简单擦擦灰,还得好好收拾收拾。”

    罗桂芝撂下行李立马撸袖子说道:“收拾房子我在行,你们放心,过不了几天,保证亮堂又干净。”顾茂晖和唐兰相视一笑,也没看着她,罗桂芝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免得每天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拖累人。

    经过这些天的休养,罗桂芝的情绪已经逐渐稳定,唐兰放下心来,顾茂晖要去布料厂一趟。

    唐兰说道:“你去吧,一会儿天黑了,我带安安她们在附近吃点饭,另外家里如果缺什么,这两天我去买买。”

    顾茂晖指指饭桌:“钱和粮票我都放在桌子上了,需要多少你自己取,另外咱们来之前换的全国用的布票也在里面,足够扯两三身衣服了,有时间你们三个买件新衣服穿。”

    唐兰这次过来,成衣店的衣服她带过来不少,不过只有一部分放进了行李包,其他的她都塞进了红包余额,唐兰心里有数,点点头道:“我不缺衣服,不过可以给安安和妈扯一身穿。”

    初次到了新的环境,唐兰心里有些难言的空虚和落寞感,其中还夹杂了几分的心慌,唐兰自己下楼在附近转了转,一切就像顾茂晖所说的,这附近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能满足,因为是厂区员工住的地方,想必下班后会很热闹。

    唐兰见到背着筐的菜贩在叫卖,她过去一看,夏天的蔬菜瓜果都有,唐兰买了两斤西红柿、一斤黄瓜和一斤茄子,菜贩是近郊的菜农,家里地里的蔬菜新鲜又干净,每天都过来卖,顾客也都认识他,每天都能卖光。

    他见唐兰眼生,问道:“你是新搬过来的?”

    唐兰又拿起一捆韭菜:“我爱人工作调动,一起搬到了北京。”

    “这样呀,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我们一起建设美丽的首都!”

    唐兰听到这样极具时代特色的口号,忍不住笑道:“好好,一起建设美丽的首都。”

    旁边有卖新鲜的土鸡蛋的,唐兰买了两斤,小心翼翼的拎了回去。

    菜农的菜比每个月供应的蔬菜几个还要便宜,罗桂芝念叨道:“不要票菜优价廉,以后有这些小菜贩啊,咱们家吃菜不用愁了。”

    罗桂芝没打算出去吃,从家里带来了厨房里的各种用品,顾茂晖连锅都背来了,罗桂芝洗洗涮涮,晚上就做了三道家常小菜:西红柿炒鸡蛋、黄瓜鸡蛋汤、另外还有一道酱茄子。

    美中不足的是,家里暂时没有粮食,唐兰从外面买了几个馒头当主食,顾茂晖回来的时间刚好,他一开门就闻到了一阵菜香味,安安蹬蹬跑过去抱住他:“爸爸,奶奶做菜啦,洗手快来吃。”

    安安的嘴边还沾着馒头屑,顾茂晖给她擦干净,他提高音量问唐兰:“明天我不上班,家里还有什么要买吗?”

    唐兰略思忖道:“没粮食吃呢。”

    他们从丹阳市出来,每个月供应的粮食没剩下多少,米缸剩下的米送给了黄爱国,千里迢迢的背粮食不划算,还不如带一些其他的物件,毕竟顾茂晖每个月都有供应。

    顾茂晖回道:“我明天预支一个月的粮食供应出来吧,总不能没米下锅。”

    唐兰算了算,顾茂晖每个月的供应并不少,粮食定量供应,顾茂晖每个月有四十八斤,一家三口的话,平时打打牙祭吃点私营小饭店,这个斤数足够吃,不过他们是四口之间,这些粮食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唐兰打听过,有正式工作的员工,每个月的粮食供应在26斤……30斤之间,这些供应有的都用不完,还能攒下来,只要有钱,到时候每个月月底可以买点粮食,这会儿对居民间私下不成规模的交易基本不管,可以说没有什么风险。

    这种吃定量供应粮的日子,唐兰掰手指算算,还要过上十年,十年啊,十年意味着安安上了中学,她也接近了不惑之年。

    唐兰现下还没时间为十年以后感伤,第二天顾茂晖领回来了提前预支的供应粮,罗桂芝焖了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这个月预支了,下个月就不能再领,当务之急,唐兰要想办法弄点粮食过来。

    这么大的城市,想必也有黑市的存在吧?不过唐兰人生地不熟的,她没打算去黑市交易,唐兰盯上了卖菜的菜农,她听广播看报纸,听说京郊的农民粮食大丰收,用了优质化肥加上家庭联产制,产量至少翻了倍,这种情况,农村家里应该是有余粮的吧……

    农村剩余粮食的买卖要正规化,必须卖到粮站去,这方便市管会监管的还是很严格的,说是怕紊乱正常的粮食市场。农村私下买点菜卖点鸡蛋没人管,但如果敢明目张胆的卖粮食,恐怕就要被带去喝茶了。

    等菜农再来的时候,唐兰特地找了没其他客人的机会,小声问道:“大爷,你家里有余粮吗?”

    卖菜的大爷冷着脸说道:“没有。”

    唐兰一愣,旋即明白过来,他这是对自己不信任。

 第136章 新的开始

    不过从人家菜农的角度也能理解; 唐兰本来就是生面孔; 突然说要买粮食; 任谁都要产生怀疑。

    唐兰之前说自己是亲属; 随着丈夫来了北京,但这话的真实性很难证明; 说不定就是随口扯得慌呢?农民卖粮监管的严格; 肯定不能轻易卖给一个陌生人。

    唐兰想; 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她买了菜之后没在多问; 接下来的几天,唐兰每天照常卖菜,买蔬菜图个新鲜; 反正菜农每天都过来。唐兰这几天认识了楼里的几个邻居,大家都是一个厂子的,唐兰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