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刚刚建立明王朝,北方尚未完全平复,朱元璋始终在考虑在北方建都的问题。在他晚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特派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经管“建都关中”事宜。转年朱标死了,此事便没有再进行下去。而北方建都问题是由他的第四子朱棣完成的。

  历史上记载,营建北京皇宫以至都城,是以南京为蓝图而宏敞过之。但事实并不全是如此。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的规模和体制而建。凤阳的宫殿经过战乱,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从考古的著述看,无论从宫殿的布局、名称以及规格看,与北京故宫比较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从午门到三殿这一坐朝地区,基本上和北京故宫的“外朝”吻合。所以确切地说,北京皇城建筑应该是以凤阳为蓝图,其宏敞足过于南京,比中都有逊色。如凤阳中都石雕、砖雕、各色琉璃,均华丽并现有遗存。大殿柱础方27米,石雕、砖雕均雕以龙纹,北京宫殿不能比之。可以说南京故宫从规模上讲是中都的翻版,皇宫是中都再翻版。

  无论南京或凤阳的宫殿,其设计方案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朱元璋在建都之前,曾派专门官员到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对唐宋以来的宫殿、都城建设作考察,以资参考。因此南京和凤阳的宫殿无论在布局、坛庙规格、宫门座落、殿堂结构,以及前朝、大内,宫苑的名称、制度,都有汉唐以来的依据可寻,但在规划原则上则是依照《周礼·考工记》和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而制。而北京都城皇宫之建设,则是在凤阳、南京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可以说,作为古建筑艺术的宫殿,作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集前朝之大成的地步。而满族统治者——清王朝,只是承袭了明代中轴线象征政权的现成建筑,没有作变动。中轴线的东西地区则变动较大。 







 
第一部分


营建的四个时期
                




    明代自永乐四年(1406)开始营建北京皇宫,直到明末,可以说是在陆续不断地进行。除去一般维修外,以工程量计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永乐开创时期。

  这个时期结合营建都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南拓,并完成北京城墙的修建,确定了整个皇宫的规模和座落。皇城的范围就是这一时期所规划并完成它的布局。

  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备料,营建西宫;后一阶段是正式营建北京城、皇城和紫禁城,工程量最为浩大。北京紫禁城以南京宫殿为蓝图,且在取得营建凤阳、南京两处宫殿的经验后进行施工的。因而在规模和气派上及工艺精湛上虽逊于中都,但要比南京宏敞,而在布局上则比中都、南京更为完整。

  紫禁城宫殿南北分为前朝和大内,东西分为三路纵列,中宫和东西六宫,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皇宫的沿袭和集大成,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营建法式。今天看到的紫禁城故宫基本上是永乐时期所奠定的基础。

  东西部御苑部分,既承袭了元代琼华岛部分,又营建了西宫(元隆福宫旧址,今中南海部分)和景山,改变了元朝三宫鼎立的格局,形成以紫禁城为中心,四周环绕西宫、南内、景山三处御苑,并圈于皇城内。同时在皇城兴建了各监、局、作、库等一整套供应皇家需要的机构。从历史上看无论在欧洲或亚洲,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主一般都把御用服务机构以及作坊、库房设在宫廷之内或贴近城堡地带。以英国中世纪的都铎王朝为例,作坊就设在城堡之下,仓库设于城堡之中。中国历代都城的建筑非常繁复,至少分为都城和宫城两重。到元代以后禁区扩大,都城和皇宫之间围以红墙叫做“红门拦马墙”。明代吸收了元代规制把红门拦马墙向东南方面扩展,形成后来的皇城。御用机构分布于各御苑与紫禁城之间。这样的双重宫禁布局之工整、机构之繁多,充分体现了亿万之家供养皇帝一身的建筑主题。

  永乐时期的建都和营造宫殿,是明代开国后继南京、凤阳后最浩大的一次全国性工程。四五十年内连续进行3次大规模营建,所耗用的财力、人力、物力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皇宫中最大的建筑——金銮宝殿,在永乐十九年(1421)即建成后仅仅9个月,竟然被一次雷火烧毁。这件事引起整个朝廷的震惊。当时再也无力进行重建了,朱棣只好下诏求“直言”。一位大官员邹缉上书,直指这次营建对民间的影响:

  陛下肇建北京……凡二十年,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为万。终岁供役,不约躬耕田亩以事力作。犹且征求无已,至伐桑枣以供薪,剥桑皮以为楮。加之官吏横征,日甚一日。如前岁买办颜料,本非土产,动科千百。民相率敛钞购之他所。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往复辗转当须二万贯钞,而不足供一柱之用。其后既遣官采之产地,而买办犹未止。盖缘工匠多派牟利,而不顾民艰至此。

  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言谏,把当时的皇家向民间横征暴敛记载得多么具体!不但如此,其中还提到强拆民房事宜:

  自营建以来,工匠小人假托威势,驱迫移徙。号令方施,庐舍已坏。孤儿寡妇哭泣叫号,仓皇暴露,莫知所适。迁移甫定,又复驱令他徙,至有三四迁徙不得息者。及其既去,而所空之地,经月逾时,工犹未及。此陛下所不知,而人民疾怨者也。

  谏言中也提到官吏贪污之情景:

  贪官污吏遍及内外,剥刮及于骨髓。朝廷每遣一人,即是其人养活之计。虐取苛求,初无限量。有司承奉,惟恐不及。间有廉强自守,不干事媚者,辄动馋毁,动辄得罪,无以自明。是以使者所在,有司公行货赂,剥下媚上,有同交易。夫小民所积若何?而内外上下诛求如此。就在皇家大兴土木之际,民间疾苦如何?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水旱相仍,民至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货妻易子,以求苟活。而京师聚集僧道万余人,日耗廪米万余石,此夺民食而养无用也。

  这篇直言可以说是皇家营建的记述,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个缩影。但就是这样一份显然缩小了事实,并大加修饰的奏折,也仍然被朱棣罪为“多斥时政”,而下令把那些“直言”的大臣都下了狱。

  第二时期——正统完成时期。

  这个时期包括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天顺是正统的复辟,都是朱祁镇作皇帝。景泰的七年是他弟弟朱祁钰当政。这一时期是明代开国后初步稳定和兴盛时期,国家的财力、物力较前有所丰裕。北京城建中如各城门的瓮城、天、地、日、月等坛,是在这个时期最后完成。皇宫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史书记载说,(明北京都城和皇宫)始建于永乐年,而于正统朝完成。

  三殿两宫的建设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工程。朱祁镇一登基,第一件大政就是这件事。自正统元年(1436)起,一共花了10年的时间。

  值得提出的是,金銮宝殿重新建成使用后,封建典章制度第一次遭到了破坏。按照明代制度,“三殿”地区无论上朝或宴会都有严格的封建等级的限制,宦官是无资格参加廷宴,至多只能以家奴身份执事而已。但正统皇帝把大权交给了宦官王振,在三殿落成后举行宴会时,王振因为未能参加而大怒,居然闯到三殿。一些官吏都望风伏地而拜!这次事件成为明朝宦官专权的起始,也是明朝转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时期由于聚敛较多,朱祁镇把营建重点放在御苑方面。前期修建了玉熙宫、大光明殿;后期则重建了南内(在今南河沿、南池子一带)。而南内在嘉靖、万历两朝拆建改建工程频繁。朱祁镇营建南内是有其政治原因的。正统十四年(1449),他在宦官王振操纵下,仿效他曾祖父朱棣的样子,北征瓦剌部族,出动50多万军队和扈从以压倒优势,与只有2万多人马的瓦剌交战。但由于王振的极端腐败无能,在土木堡一战竟使明军全军溃败,连皇帝朱祁镇也被瓦剌首领乜先所俘虏。当时全国一片震惊,为避乜先提出的亡国条件,明政府只好另立朱祁钰作了皇帝,因而使朱祁镇失去了政治价值。瓦剌乜先勒索不成,在敲诈了一大笔赎金后,把朱祁镇送还北京。从此,正统皇帝作为“太兄太上皇”被幽禁在南内翔凤殿。到景泰七年,乘朱祁钰患病之机,朱祁镇依靠一批心腹爪牙复辟,夺东华门进宫,重新作了皇帝。从此他便重新营建幽禁时住过的南内。据记载,这座南内离宫非常幽静华丽,亭台殿阁、林木繁茂。在重建时又把通惠河(即南河沿河道)圈到红墙之内,筑有一座雕刻精致的飞虹桥。明、清笔记中说石栏上雕刻的水族形象极为生动。这座南内宫苑到明代下半叶一部分殿阁已改为庙宇。清代的马哈嘎拉庙即是其中一座殿宇。以后渐至荒废,现仅存皇史宬石室(明嘉靖所建)和织女桥这一地名了。

  第三时期——嘉靖扩建时期

  嘉靖朝是盛明时期,是明最长的朝代之一。这一时期商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北京前三门外已形成繁盛的商业区,京都居民越来越稠密。由于治安上的需要,嘉靖二十三年(1544)加筑外罗城,由于工程浩大只筑成“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周围二十八里,共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宁门(清代改广安门)以及东便门、西便门。

  这一时期的重点工程仍然是三大殿。这一时期的火灾最多,最大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六年(1557)的三殿火灾,一直延烧到午门和左、右廊,“三殿十五门俱灾”,整个前朝化为瓦砾灰烬。从此陆续重建,到1562年才重新建成,并在景山西建一座大高玄殿。

  第二次大火灾是西宫万寿宫,即永乐时期最早建成的西宫。起火原因是嘉靖皇帝喝醉了酒,与他宠幸的宫姬在寝室的貂帐里放焰火,结果把西宫烧光。当时他的大臣建议他回到大内乾清宫居住,但嘉靖皇帝执意不肯,临时迁到玉熙宫(今北京图书馆址),却催促火急重建万寿宫,要在几个月内抢在三殿之前完工。三殿工程只好停下来。西宫重建之后更加豪华、壮丽,成了一座自成一体的宫殿建筑群。正殿是万寿宫,后寝为寿源宫,东边四宫是万春、万和、万华、万宁;西边四宫为仙禧、仙乐、仙安、仙明。依然是三路纵列,地点大致在现在中海西侧一带。

  嘉靖朝所建造的坛庙最多,这位皇帝极为迷信道教。嘉靖的父亲兴献王封地在湖北钟祥县信道教,著有《含春堂》稿,其中讲太极阴阳五行。北京的道教庙宇大都是在嘉靖朝所建或重建。但其中最大的道庙如大高玄殿、大光明殿、太素殿都遭受过火灾。这真是绝妙的讽刺!三清天尊之流原来也是自身难保!嘉靖皇帝却一味迷信道士,为了供养一个陶道士,剋期修庙,大兴土木。明人陈继儒《宝颜堂秘笈》记述,明嘉靖重建三殿时说:“今日三殿二楼十五门俱灾,其木石砖瓦皆二十年搬运进皇城之物……。当时起造宫殿王长寿等十万几千人,佐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