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山老林伐运木材,不知多少人一去不返。修造宫殿的石料多采自北京西南房山和河北盘山等地,有些石料重达万斤,甚至数十万斤,采运这些石料又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故宫,不仅有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也有许许多多的珍贵文物。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就有90余万件,有绘画、书法、雕塑、铭刻、铜器、陶瓷、织绣。故宫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在地达500年之久,它的山水园林及9000多间布置着家具、艺术精品900余万件的房间,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是中国文明历史的见证。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李振湘 





 
沧桑天安门


 


 
    天安门作为封建时代“首善之区”的重要建筑,历朝历代对它都有过描绘。明代《北京皇城图》、清代《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光绪大婚图》、《乾隆京城生春诗意图》等大量生动形象的纪实图画,记录了它繁盛时期的历史面貌。而这里刊登的几张老照片,有的反映了它在封建王朝末期的景象,一部分反映了天安门广场后来的变迁。 

    北京皇宫是明朝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建造的,永乐皇帝于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颁诏“告成”。它受了元大都皇宫的影响,皇宫建在京城的南部,午门直通京城正门正阳门。天安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26间;午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47间,为都察院所属六科衙署及六部九卿官员的朝房。人们通称上述廊庑为“朝房”。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当时领导北京宫殿营造工程的是泰宁侯陈皀、工部尚书宋礼和王通、柳升,建筑师是石匠出身的陆祥、木匠出身的蒯祥、工艺师蔡信,工匠有瓦匠杨青、彩画匠王顺、胡良,还有大批未留下记载的劳动者。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七月,承天门遭火灾焚毁,到成化元年(1465)三月,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明清之际的史学家、北京人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记载承天门正名为“承天之门”。唐、宋、元各朝牌额多用四、六字,不足时以“之”字补充。“承天之门”应是沿袭了历史惯例。1987年冬,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在旧料库中发现一件天安门牌额。此牌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为“天安之门”,满文为汉文的意译。这应是清帝入关后至顺治八年(1651)使用的名字,即沿袭了明代四字形式。过去历史界认为明末农民革命时,北京宫殿被战火焚毁,近年来的发现否定了这一旧说。故宫保和殿梁架上至今保存着“建极殿”墨迹,那是明天启重建时留下的,当时用此名。故宫钟粹宫等东西六宫大多也是明代建筑。“承天之门”牌的发现,说明承天之门未经火灾,清人只是更名、换牌而已。顺治八年,对天安之门进行大修,更名“天安门”。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东西大街为“天街”。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

  天安门之前为大清门,其位置在现毛主席纪念堂基址上。这在图版四、五中可领略到。大清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与明十三陵大红门、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大清门外至正阳门之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四周用石栏干围绕,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大清门是真正的“国门”,其名称随朝代的更迭而变,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民国时改“中华门”。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字迹用青金石琢制,镶嵌在石中。民国更换门名时,有人想把石匾拆下来掉个脸儿,把“大清门”三字翻到墙里,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刻上“中华门”三字。及至将石匾拆下来,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这种省工省料的高招儿,历史也并不是可以反复颠过来、倒过去。于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块木匾,挂在檐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门内建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对先烈的崇敬,这也正应了陈毅元帅诗中说,“此头需向国门悬”。

   大清门里东西两厢与金水桥东西两侧相对的,是“千步廊”(透过图版三“中华门”两侧的门洞隐约可见),各110间;千步廊北端至天街向东西转折延伸,仍各有34间。这是一种“连檐通脊”加“转角”的建筑形式,它单调的形象恰恰更增加了视觉上漫长、深远的感觉。两廊尽处,一楼突起,黄瓦飞,丹楹朱垣,天安门愈发壮观瑰丽。东千步廊及其身后,为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会同馆的衙署,其原址即现天安门广场东半部至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公安部大院至正义路。西千步廊及其身后,在明代为五军都督府,清代则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衙署,其原址即现天安门广场西半部至人民大会堂及其以西至皇城根地域。把国家机关置于中央政府皇宫门外,便于公务处理和皇帝传见大臣将帅。按五行原理,东边衙门的性质属春,主生;西边衙门的性质属秋,主杀。故民间有“东边掌生、西边掌死”之说。 

  咸丰十年(1864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毁圆明三园等西郊皇家园林。咸丰帝“车驾幸热河”,逃到避暑山庄,命体仁阁大学士、京城团防大臣、山东黄县(现龙口市)人贾桢“留守北京”。贾桢“日危坐天安门,阻外军不令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炮轰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毁于战火。

  侵略军入城后,掠去端门楼上腰刀、撒袋、翎箭等兵器20多万件,掠走乾清宫、中正殿等处书画、玉器、瓷器、玛、珊瑚等1000多件。1952年修缮天安门时,在西侧梁架上还发现三颗炮弹,上面刻着英文字母。天安门前石狮、华表上也有弹痕。八国联军还由大清门出发,举行穿越天安门、端门、午门和紫禁城的游行阅兵,玩那种战争贩子“观兵于周疆”的鬼把戏,野蛮践踏中国主权和人类文明。参加游行的有俄国兵、日本兵各800名,美国兵、英属印度兵各400名,法国兵、德国兵各200名,意大利兵和奥地利兵各60名,共2920名。图版四便是侵略者耀武扬威、穷兵黩武的自我写照。

  天安门外长安街的东西两端是长安左右门,建筑形式与大清门相同。现在天安门东西两侧红墙的拐角处,就是原先长安左右门北侧红墙的一部分。长安左右门南侧与千步廊相接。乾隆十九年,又在长安左右门外接着千步廊砌筑围墙,东到御河(现正义路),西到皇城西墙,把府部院寺各衙署包在墙里。围墙中间各开“三座门”一座,乾隆帝将其命名为公生左门、公生右门。“公生”取自《荀子》“公生明,偏生暗”,是说官吏秉持公心办事,方能廉明;出于偏私办事,则昏暗。这是非常精辟的古训。

  封建时代的天安门,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凡颁诏,皇帝在太和殿御殿,诏书用宝后,放置在“云盘”里,用彩亭奉送天安门城楼上,宣诏官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排班聆听。宣读完毕,用木雕的金凤衔着由城上放下,送礼部誊写,颁布天下。古人称此为“金凤颁诏”。 

  那时的殿试传胪(宣布考试结果)后,状元、榜眼、探花由天安门中道出宫,长安左门外临时搭起芦席的“龙棚”,黄榜出长安左门,张挂在龙棚里。按五行原理,东方青龙,西方白虎,长安左右门被称作青龙门、白虎门。民间称中状元为“跳龙门”即指由长安左右门出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会试,正当慈禧太后70大寿庆典前一年,山东潍县人王寿彭因为名字寓意长寿(“彭”即传说中800岁的彭祖),被读卷官拔为状元。五月二十四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一甲十名进士。王寿彭在乾清门外猛然听到读卷官首先宣读他的名字,茫然不知所措,还是同乡官员代他答应:“在此!”又帮他整衣理冠,为他佩上忠孝带、荷包,促他进乾清宫拜见主考官——当今皇上。第二天传胪后,顺天府尹(北京城最高行政长官)在长安左门外,照例为他披上大红带,佩上大红花,献上喜酒,最后扶他跨上骅骝马,游街示众。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天安门外面貌改变始于民国初年。1913年,北洋政府拆掉天安门外千步廊及公生左右门,代之以砖墙,初步形成一个小广场。这在图六上仍可见到。

   1949年8月,为迎接新中国开国大典,对天安门及中华门、长安左右门及广场进行修缮。1950年展宽长安街,将金水桥前华表、石狮向后移6米,又由金水桥两外侧桥之内移到桥外。1952年8月,广场东西展拓,拆除了长安左右门,同时天安门城楼大修,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1958年5月,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8月,中央作出扩建天安门广场的决定,将民国时建的围墙和正阳门城墙尽行拆除。还决定兴工在广场东、西两侧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长安街则延伸到东、西单。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审议了这个设计方案。这种构思继承了《周礼》“左祖右社”的制度。古代天子在午门外左(东)侧建祖庙,右(西)侧建社稷坛。人民大会堂内中心设万人大礼堂,四周设各省厅,则参考《周礼》“明堂”之制,太室居中,少室环卫。经过一年时间突击施工,上述工程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工,形成今日天安门广场的格局。

  改造后的天安门广场与民国时破烂不堪的广场不可同日而语。天安门城台原为现存须弥座以上部分,改造后的城台将马道包在城台之内,使城楼与城台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外观上有台大楼小之感。华表、石狮原在千步廊尽头,与天安门联系一体。进入大清门,华表、金水桥、石狮、天安门城楼便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地进入人的视域。华表、石狮外移后,有散的感觉,它们仿佛只是天安门前的摆设。

  1970年天安门大修,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很大。当时进行落架大修,为追求高,对原大木结构作了改造,结果城楼总高度升高了087米。为追求大,将屋顶大吻由三样(三号)升为二样(与太和殿相同)。为追求等级,将原先“大点金旋子彩画”改为“和玺彩画”,但为避免封建色彩,却又将和玺彩画中心的金龙换成西蕃莲,有点不伦不类。同样,龙纹瓦当也换成葵花纹的瓦当。1984年天安门再次大修,复将西蕃莲去掉,恢复金龙和玺彩画;瓦当也改用龙纹。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大清门旧址上,1976年11月24日奠基,第二年9月9日落成。李瑞环曾回忆当时设计施工,说在屋顶防水方面,参考了故宫宫殿瓦顶下铺锡背的做法,在纪念堂屋顶上铺设了一层焊接一体的铅板,所以毛主席纪念堂从不漏水。 

    姜舜源 













单士元


    1907年生于北京。1924年底参加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任书记员。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被批准赓续在院。1930年供职院内文献馆,不久,又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历史档案事业创建者之一和中国古建筑早期研究者之一。单士元在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