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自己调情:身体意象与性爱成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人感伤的是,女生往往是从小就被洗脑,必须符合某种标准以上才能讨人喜欢,譬如体型要苗条、下巴要尖俏、小腿要匀称、五官比例要恰好。偏偏这些标准都是媒体提供设定的,杂志上全部是风一吹就会被吹走的瘦竹竿型模特儿,电视与电影明星的身材与外形多数靠大批金钱的代价换来。以上这些范本都与现实完全脱节,许多女性却从小囫图吞枣地效尤,一辈子竟都无法摆脱其纠缠与困扰,以致郁郁寡欢终生。    
    根据一份最新出炉的,《台湾民众减重认知调查》(由成大医院家庭医学部等机构委托进行),在一千多名受访的二十至五十岁民众当中,93%的人表示自己正在减重。如果以此比例推算,那么台湾一千一百万的青壮年人口里,约有一百万出头的瘦身族,人数相当可观。    
    从1992到1998年之间,全美进行外科整形手术的人口增加了一点五倍,其中91%是女性。而青春期女生求助整形外科医师的人数,也在这段期间内增加了近一倍,如今还在飞快成长中。    
    身材苗条讯号的杀伤力最强,1989年Vogue杂志登出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必要的话,愿意放弃他们的配偶、事业、金钱,以换取理想的身材。    
    1997年《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调查显示,人们愿意牺牲的代价更高了,有24%的女性与17%的男性表示同意放弃三年的寿命,只求能瘦下来。更惊咋的反应是1992年《纽约时报》的报导,佛罗里达州大学进行一项测验,对象是曾经体重过胖而动切除肠道手术成功减肥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宁愿瞎了、聋了,或一条腿瘪了,也不愿回去以往那种肥胖的日子。对自己身体强烈不满的人,往往连带自信心也深受打击,产生人生全面撤退的失败感,所以不可小觑身体意识的影响。    
    哈佛医学院的心理学者派克(Anne Becker)在1995年间走访斐济,发现当地人对于女性的身体崇尚“气力是美”,体重过轻或是突然大量掉落,都被社会视为不健康的警讯与不好的现象。当时,正是电视和西方文明刚引进这块处女地的时候。    
    三年后,派克重返当地,发觉已是另一番局势,29%的女生出现了饮食不当症候群,70%的女性则承认电视相当程度影响了她们对自己身体的意识,而这一切才仅是三年间的事。    
    媒体的影响力测试    
    不要以为只有小女生会把持不住,连理论上应该更具有判断力的高级知识分子,也难逃媒体与广告的魔掌。有一项针对大学女生的实验,就相当耐人寻味。    
    1997年,专家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进行一项媒体影响力的测验,调查女性对自身外观不满意的心理,如何与媒体息息相关。参与实验的对象是一百位女学生,分为两组。    
    首先,她们被告知将参与一项有关女性身体意识的行为调查,但不解释细节。然后,她们就被请到大厅等候,主持人表示实验正在准备中,几分钟后会正式开始。    
    这两组人各自被带开后,一组被引到一个角落,桌上堆满了比较“严肃”的新闻类杂志,像是《时代》、《美国新闻周刊》、《商业周刊》等。另一组人则被引到另一头的角落,桌上也一样堆满了杂志,却是时尚性的流行杂志,譬如Vague、Bazaar、Elle、Allure等。等候期间,两组女学生便随手阅读桌上零散的杂志。十三分钟之后,测试的题目发下来了,问她们对自己的身体的评价与感觉。    
    结果显示,第一组阅读新闻类杂志的女学生,在回答“我很高兴接受自己的身体”或“我对自己的身体曲线满意”项目时,比例高过第二组阅读时尚类杂志的女学生。而第二组的女学生在回答“我对自己的身体感到沮丧”或是“我运动只因为要减肥”项目的比例,明显高过第一组的女学生。    
    填写理想中的体重时,第一组的数据是一百二十六磅,第二组则是一百一十九磅。两者之间虽然仅有七磅的差别,可是想想看,这七磅的认知却发生在区区十三分钟呢。也就是说,在那十三分钟的等候期间,两组成员阅读传达不同讯息的杂志,就会产生如此不一样的心理反应。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女人在一生之中不断接受媒体的引导,情况又会如何呢?    
    摆脱媒体控制,以欣赏角度看待自己    
    媒体本身也不是没有自觉,譬如知名的女性杂志Elle专栏作家史塔希(MiChelle Stacey)就坦白地说,整个社会提倡的所谓女人的理想身材,完全不务实际,说穿了,“那只不过是在一副男童的身体上安放两粒乳房罢了”。是的!但这其实也不能完全责怪媒体,始作俑者依然是整体社会的文化,媒体只是基于“哪种好卖,哪种管用”的行销策略,强力反映与讨好社会的心理罢了。比方说,假若一种重达一百公斤的女生喝可乐的爽口模样有助于促销产品的话,那些纤瘦的广告代言人就只得站一边凉快了。    
    幸好在1998年,另一项实验报告有了令人乐观的期待。该实验邀集了大学程度的男女,也是分为两组,询问的主题是“对自己身体的评价,以及如何回应这种评价”。起先,两组的测试反应并无明显差别。后来,其中一组被安排参加讲习,专门教授分析媒体的广告,指导他们分辨正确与误导的讯息。讲习结束后,两组人又举行了一次类似的测试,重新对身体满意度进行自我评估。    
    结果显出,没参加讲习的那组反应大同小异,然而参加过讲习的人就不一样了。男生因为之前的广告对他们就没太多影响,所以未出现大幅度的改变,但是女生的自我态度就改变得很明显了,都从起初的负面“振作”爬升起来。    
    尽管处在媒体的资讯风暴乃是现代生活里难以避免的事,但是在主观认知上清楚明白媒体如何操控我们的身体意识,以及影响我们对自身的感官与心情,进而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尽量摆脱媒体的左右,以更宽阔、更喜乐的心看待与疼惜自己的身体,是现代人一门重要的课题。


第二篇 打破身体的迷思美丽与哀愁的拔河(1)

    美丽,美丽,真像是人间裹着糖衣的毒药,让天下人受尽折磨。但问题在于,每个人不论长得如何,对自己的外观、相貌都还是耿耿于怀。于是,美丽在这端,哀愁在那端,两方永远在拔河,激战不休。记得几年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说了一则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他在台中一所著名的私立女中任教,有一次举办学生团体心理谘商,大家围成圈圈,说出困扰的心事。其中,有一名女生落落寡欢地说:“唉,我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    
    当时,我那位担任辅导老师的同学一听傻了眼,因为凭良心说,他认为那位女同学实在长得面目清秀,绝对属于一般标准认定好看的女孩子,她为何还对自己的容貌这么不满呢?那位女生沮丧的神情一直使他无法忘怀,也因此更深刻思索所谓“美丽”的概念。    
    显然大家时常凑在一块讲的“美丽与哀愁”,果真是一对双胞胎,反正不管美的或不美的人,终究都与哀愁逃脱不了干系。    
    一般人认为不好看的人经常为自己的外貌感到意志消沉,但就算好看的人往往也不见得比较快乐,甚至还可更烦恼呢。    
    超级模特儿辛蒂•;克劳馥够美了吧,她为世界品牌化妆品、饮料作代言人,厂商就是看上了她的美丽外貌,但是她曾经自承:“我也并不是每天清晨一起床,就是那个辛蒂•;克劳馥啊”,亦即公开亮相的她跟私底下的她,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某次着泳装拍照,她的背面全幅入镜,事后她跟媒体讲,当时她心想自己还真勇敢哩,因为所有的女人都害怕被人从身体的背后看(总觉得背后不像正面可以费心装扮,所以较会泄露底子)。可见美丽如她,还不是一样有凡夫俗女对于外貌的忧虑。在某些访问中,她也承认即使靠着容貌名利双收,对于自己的外表,她仍不时感到很没有安全感。    
    人,永远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    
    前文提及的卡许博士,指出1986年在他接受美国ABC电视台著名的新闻节目《20/20》访问,谈到外表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时,主持人还一并采访了好几位职业模特儿,男女皆有,探询他们对于自己美丽外观的意见。    
    他们是公认最美丽的一群人了,是吧,卡许博士却在受访中看出这些人也是对自己外貌最挑剔、最严苛,而且是最不满意、最不开心的人,一般人羡慕长得像他们一样,但实情是“假如真的变成了他们”并不快乐。    
    美国著名的《今日心理学》杂志在1967年,针对美国人做过一项“对自己外观与身材的满意度”调查,23%的女性、15%的男性持否定态度,表示不满意。到了1997年,该杂志又做了一次相同题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三十载之后,这个比例出现大跃进,女性不满意度达到56%,男性也有43%。    
    美丽,美丽,真像是人间裹着糖衣的毒药,让天下人受尽折磨。但问题在于,每个人不论长得如何,对自己的外观、相貌都还是耿耿于怀,“美丽”遂变成普世关怀的焦点,当然也成了“众人皆不爽”的来源。于是,美丽在这端,哀愁在那端,两方永远在拔河,激战不休。我够辣够美吗?    
    2002年秋天,网络上推出一个新网站,叫做《我够辣够美吗?》(Am I Hot or Not?),短短几周内,每天登录的人数高达三百万,简直要挤爆了。这个网站的原始构想其实来自两个年轻人的玩笑,没想到真弄出来之后,变得如此抢手。    
    这两人也非何方神圣,一个是网络事业的失业走路者,在“com”急遽跌落之后,丢了饭碗,正在谋职中;另一个人还在柏克莱大学读书。他们有一天喝了点酒,随口闲扯,聊出这个构想,万万没料到付诸实现后,成为人潮商机俱增的赚钱工具。    
    到底这个网站有何等魔力?它一点也不复杂,只不过辟出空间,让一般平凡大众寄来自己的照片张贴,然后供所有登录者对其外表评分,从一分到十分给予评价。    
    这么单纯的举动竟然会如此轰动,每天从世界各地投寄来的私人照片就高达九万帧。说破了,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人人都“十分在乎”别人对自己外貌的看法。总之,不管美或不美的人,心态上都想尽量跟美丽沾上边。    
    不过还好我们有个护身符,有时候会拿“情人眼里出西施”自我安慰一番,不管长得如何,在意中人的眼中,总是怎么看怎么美吧。可惜这句话常常只有几年寿命而已,因为它应该被修正为“婚前热恋的那几年,情人眼里才出西施”。以国人的文化观来看,结婚后就是一家人了,既然是家人便不必再讲些肉麻兮兮的见外话,不但婚前“眼里出西施”的那一套被藏封到不见天日的箱底,并会渐渐以嫌弃代替赞美,用“我会这样说你,还不都是怎你好!”的理由互相泼冷水。于是,一个个黄脸婆、那口子死鬼就此诞生,终于越看对方越不对眼,到后来连自己都嫌起自己来。    
    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美丽的标准大异其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