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6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思朵心中狂喜,她翻身下马,像天鹅一般冲向自己的爱人,她一头扑进了杨元庆的怀中,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草原上再次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
  十几里外,追踪的处罗部骑兵停止了前行,他们已得到情报,前方出现了数万隋军骑兵。
  处罗可汗神情严肃,其实他对吞并乌图余部也处于一种犹豫之中,他担心这样会触怒隋军,所以他迟迟不敢发动,一直等到进入隋突边境,如果隋军还不出现,那就表明隋军并不重视这支南迁的乌图部,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吞并这支部族。
  但现在隋军出现了,而且是杨元庆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前来迎接,处罗可汗不得不收回自己的爪子。
  看来乌图残部是吃不到嘴了,但他并不甘心,他要调头去吞并另一只肥羊,已经变得弱小的乌木扎部。
  他一挥手,“走!”
  数万突厥骑兵跟着他掉转马头,向遥远的北方疾奔而去,片刻,草原上又变得一片安宁。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一章 异床同梦
  长安太极宫武德殿,一场极其重要政事堂会议刚刚结束,这次会议上唐王朝正式做出了夺取洛阳的决定,这也是天下大势的必然。
  中原乃四战之地,唐朝欲争天下,就不可能回避中原,隋朝已经夺取河北,下一步必然是夺取中原,与其从实力强劲的隋朝手中争夺中原,还不如主动出兵,抢在隋朝之前拿下洛阳。
  这也是本次军国会议上,所有重臣达成一致共识的原因,得中原者得天下,不能被动地等待隋军先下手。
  李渊从大殿回到了御书房,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秦王李世民,以及刚升为内史侍郎的封德彝,封德彝是半个月前来长安投靠李渊,用他的话说,不愿辱身事贼,愿为新朝效力。
  李渊和封德彝从前的关系就很不错,加上封德彝号称隋朝第一御笔,有着极其丰富的执笔圣旨经验,所以他的到来深得李渊器重,封为内史侍郎,和几名内史舍人一起,主管圣旨草拟。
  今天之所以把封德彝也叫来御书房,是因为李渊有些话要问他。
  走进御书房,李世民上前躬身对李渊道:“父皇,这次攻打洛阳,隋军出兵南下的可能性极大,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隋唐争夺中原的大战,这场战役我们须做好充足准备,不仅在军事和后勤上,还有战略同盟,儿臣建议,既然政事堂会议已做出决定,那就尽快和李密结盟。”
  李渊点了点头,“这个朕也明白,要夺取洛阳,和李密结盟也是必然,但这也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李密未必肯接受我们的意愿,按照我们的想法行事。”
  “父皇,这不是李密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考虑自己的生存,若隋军拿下洛阳,李密就会面临隋军的包围,下一个就是他,就算是为自己考虑,他也要和我们结盟,联合对付隋军南下,相信李密应该有这个明悟,儿臣对唐魏结盟很有信心。”
  旁边的封德彝毫不吝啬赞美之言,“秦王殿下见识高明,李密确实不止一次说过,杨元庆是他头号大敌。他之所以容忍窦建德灭掉徐元朗,很大程度上就是了防御杨元庆南下,如果唐朝愿意和他结盟,共同对付隋军,他一定是求之不得,秦王殿下寥寥数语,便将李密说透了。”
  李渊之所以把封德彝找来,就是想向他了解李密,以及考虑怎么和李密结盟,李渊略略沉思,又问他,“朕想问封侍郎,那如果唐军攻打洛阳,李密会是什么态度?”
  “陛下,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据臣所知,李密对王世充占领洛口城始终耿耿于怀,他是想灭掉王世充,夺回洛阳作为都城,但现在他却又迁都陈留,放弃了荥阳,说明他已经不想再打洛阳,除非天赐良机,虎牢关忽然被他夺取,那么他会卷土重来,其实在夺取洛阳的态度上,李密比较矛盾,主要受他手下两派势力所影响。”
  李渊颇有兴趣,连忙问:“哪两派势力?”
  封德彝捋须微笑道:“李密的两派势力,一派以单雄信和房玄藻为首,也就是以前的瓦岗派,他们不愿意攻打洛阳,而主张迁都陈留县,而另一派是以王伯当和邴元真为首,由于王伯当丢失了洛口城,他极力主张攻打虎牢关,夺回洛口城,他们则反对迁都陈留。”
  李世民对封德彝印象很好,封德彝从骨子里奉承他,使李世民感到封德彝有心和自己结交,而且封德彝地位重要,李世民也觉得他对自己很重要。
  李世民在一旁笑问道:“这样说起来,应该是单雄信一派占据了上风吧!”
  “确实如此,主要是李密需要在去除瓦岗军字号上得到单雄信的支持,去除瓦岗军很凶险,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李密军的分裂,正是因为得到单雄信的全力支持,李密才度过了改国号这个难关,所以在是否打洛阳这个大问题上,李密也接受了单雄信一派的建议,放弃荥阳,迁都到了陈留。”
  李渊听懂了封德彝的分析,点了点头道:“朕明白封爱卿的意思了,要先和单雄信及房玄藻沟通,然后再和李密谈,这样结盟就万无一失,是这样吗?”
  封德彝却摇了摇头,“陛下,其实若想对付杨元庆,其实还是要和邴元真谈,他和杨元庆有杀师之仇,而且此人极贪贿赂,很容易收买,只要收买了他,莫说让李密对付杨元庆,就算将来对付李密时,他也会成为内应。”
  李渊微微叹息一声,“朕得爱卿,俨如多得一只眼也!”
  他立刻对李世民道:“朕会立刻派使者前去和李密商谈,你可命唐风先一步收买邴元真,只要能收买他,绝不吝啬厚币。”
  “儿臣明白了,立刻去办!”
  ……
  就在唐朝政事堂决定发动洛阳战役的同时,太原紫微阁也在举行一次重要的军政会议。
  杨元庆刚从马邑郡返回,他已将乌图余部安排到伏乞泊一带,并用粮食、布匹换取他们的牛羊,给他们送去了盐和茶叶,以支持他们安定下来。
  紫微阁内,十几名重臣会聚一堂,在众人座位中间则摆放着一架巨大的沙盘,沙盘是河南道十二郡的地图,杨元庆站在沙盘前,对众人缓缓道:“各位大臣,现在安定了河北,突厥也暂时无暇难顾,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应该是考虑争夺中原。”
  他取过长木杆指向沙盘道:“在中原三大势力中,以李密为最强,以窦建德为最弱,但窦建德实际上和李密是一体,所以王世充反而是三者中的孤立,更重要是,从战略说,拿下洛阳,就阻断了唐朝东图中原的道路,使它难以向东发展。”
  五名相国中的杜如晦接口道:“可是殿下想过没有,拿下洛阳,就等于身处李渊和李密之间,若他们二者结盟,我们极易受到腹背夹击,很难在洛阳立足。”
  “杜相国的想法很正确,却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牵制住李密,我们不妨考虑和江淮杜伏威结盟,让杜伏威从南面牵制李密,分散李密的兵力,这样就算我们拿下洛阳,李密也不可能倾力协助唐朝,事实上,我已经派使者前去杜伏威接触了,很快就会有结果。”
  这时,崔君素问道:“可我们现在和王世充尚有盟约,如果这时候去攻打他,会让天下人怎么看?”
  “盟约?”
  杨元庆不屑地冷笑道:“我们和王世充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书面的盟约,当时为了对付唐朝攻打弘农郡,才和他达成一个互助的口头协议,而且说得明白了一点,是我杨元庆个人和王世充达成的协议,和朝廷无关,朝廷完全可以不承认这个协议存在,更重要是,我们有充分和他开战的理由。”
  “殿下是指王世充篡位之事吗?”崔君素听懂了楚王所指。
  杨元庆点了点头,“无论如何,我们和洛阳的朝廷是同枝,一旦王世充篡逆,他推倒的便是隋朝,如果我们无动于衷,这才会使天下人诟病,所以积极战备,耐心等候机会,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我希望朝廷能够全力支持军队南攻洛阳。”
  ……
  自从夺取洛口城,得到了大量粮食后,洛阳的粮荒终于得以解除,随着粮食充裕,物价迅速平息,治安也逐渐好转,王世充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人心安定,王世充本人也极大获取了民心。
  ‘洛阳人只知世充而不知皇泰,士庶良贱叩拜世充车驾,口呼万岁者不绝于路,天有异象出,彩气瑞兆,龟献图腾,时有耳闻。’
  这是一名读书人的笔记,真实地记录了洛阳王世充即将登基的先兆。
  事实上,王世充已经等不及了,他之所以在发动兵变后没有立刻登基,就是为了获取民众的支持,赢得民心,经过近半年的治理,民心已经渐渐开始转向他王世充。
  此时的王世充已经等得急不可耐了。
  上午,皇泰帝杨侗还和平时一样,坐在桌前读书,他已经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一个傀儡,所有大权都被郑王王世充独揽。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宦官的声音,“圣上正在读书,你们来这么多人做什么?”
  “我们有重要大事要禀告圣上,你快闪开!”
  随即门开了,走进来十几名大臣,为首是段达和云定兴,他们走到杨侗面前跪了下来,杨侗眉头一皱,“各位爱卿,有什么重要之事吗?”
  十几名大臣对望一眼,云定兴沉声道:“各种瑞兆已现。这是上天降下的旨意,今郑王功高德重,当以为天子,以应天意,希望陛下能遵从唐尧和虞舜的做法,将帝位禅让郑王。”
  “什么!”
  杨侗勃然变色,心中大怒,斥责他们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隋云未亡,这种话就是大逆不道,如果真是上天之意,那也用不着什么禅让,你们直接拥他上位就是了,你们都是隋臣,久负隋恩,今天你们竟能说出这种无父无君之话,你们还有脸在朕面前出现吗?”
  皇泰帝神情严峻,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冷汗,这时,有人高喝一声,“郑王殿下驾到!”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二章 世充登基
  大群披甲士簇拥着王世充冲进了皇泰帝书房,王世充身着金盔金甲,腰佩利刃,杀气腾腾,他心里很清楚,杨侗绝不会轻易答应退位,杨侗刚才的怒斥,他在门外也听得清清楚楚。
  “陛下!”
  王世充一声厉喝,走上前凶狠地瞪着杨侗,“众大臣金玉之言,陛下为何听不进去?”
  小小的书房里挤满了披甲武士,个个体格健壮,满脸横肉,就像一群狰狞凶残的恶虎,旁边还站着十几条穿着文袍的毒蛇,恶虎和毒蛇将杨侗瘦小的身躯团团包围。
  杨侗毫不畏惧,昂首道:“朕是大隋皇室子孙,郑王欲取隋朝江山,直接杀了朕就是了,何必要什么假惺惺禅让,徒令天下人耻笑,司马昭自以为是,留下千载骂名,难道郑王也想效仿司马昭,留下一个王世充之心吗?”
  杨侗不卑不亢,带着讥讽,令王世充下不来台,王世充恨得眼睛都快瞪出血来,忽然,他怒气消弭,脸上堆出一丝虚伪的笑容。
  他的声音也变得柔和,“陛下,今日海内尚未安定,需要立年长一些的人做君主,以便统一天下,待天下安定,一定会恢复您的帝位,我王世充在此发誓!”
  王世充抽出一支箭,猛地一折两段,冷然道:“我王世充若违誓言,有如此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