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6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看他厚葬自己的父亲,便知道他并没有忘根,只是杨家无人,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二哥,是我主动要求来安阳城,我要劝说你主动投诚,我要让你成为我们杨家在朝廷中的势力代表。”
  杨善会沉思良久,便对杨玄奖道:“这件事容我稍稍考虑,我要和尧长史商量一下,贤弟远来辛苦,先去休息吧!”
  ……
  杨玄奖跟一名侍女下去休息了,杨善会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也被说动心了,他知道杨玄奖是杨元庆的嫡亲叔父,反而会得不到重用,很难进入核心决策层,如果是自己就不一样了。
  他很清楚太原朝中情况,现在眼看裴矩、苏威老迈,五相又要增为七相,实际上是有四个名额,杨元庆会不会考虑在自己家族中选一人为相?
  在弘农杨氏中,现在论资历论功绩,没有人必得上自己,或许真如杨玄奖所言,自己将成为弘农杨氏在朝中的势力代表,那自己就是第二个杨素。
  杨善会为官清廉,在河北极为民望,在朝廷中也极受杨广和杨侗的重视,如果不是因为他能屡败窦建德,他也会入朝为高职,和所有朝官一样,他也要考虑自己的前途。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长史尧君素出现在门口,“杨使君找我吗?”
  尧君素也是个极为刚直之人,对隋朝忠心耿耿,当初屈突通投降唐朝后,还专门来劝过他,被他大骂一顿,但河东郡他呆不下去了,便回了自己的家乡魏郡,杨侗感激他的忠义,便任命他为魏郡长史。
  正是尧君素和杨善会两人的默契配合,才使窦建德攻打安阳城数十次而拿不下,如果窦建德灭亡了,他们也到了该分手的时刻。
  尧君素坐下来,没有吭声,杨善会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瞅了他一眼笑问:“你知道了?”
  尧君素点点头,他已经得到了杨玄奖到来的消息。
  “那你说说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如果不归降北隋,我们就无法在魏郡呆下去,是吧?”尧君素先问道。
  杨善会叹了口气,“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不走,也不投降,军队就会到来,除非我们还继续抵抗下去。”
  “不能让将士们再无谓牺牲了。”
  尧君素反对继续抵抗,“给大家一条生路,只是我不想投降杨元庆,在我看来,杨元庆和李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伪装得更好一点。”
  杨善会愕然,“莫非你想回洛阳?”
  洛阳的局势他们都很清楚,王世充篡位登基是迟早之事,他们早已达成共识,不会为王世充效命,尧君素的回答着实让杨善会不解。
  尧君素低低叹息一声,“我打算去一趟江都,拜祭先帝,然后我便回汤阴老家,归隐不出了,在我看来,隋朝已经灭亡了,我不能为它殉葬,那至少我该为它守节。”
  两人又沉默了片刻,尧君素将一同带来的长史印放在桌上,“使君保重,我走了。”
  两人站起身,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都从他们眼中涌了出来,尧君素转身而去,对官职仕途他没有任何留恋,尽管他家徒四壁,但为了自己心中信念和忠诚,他把一切富贵荣华都抛掉了。
  城头上,杨善会默默望着身着青衫小帽的尧君素骑一头瘦驴远去,这一刻,他心中竟是如此的羞愧。
  ……
  杨元庆还在河间郡等待着杨玄奖的消息,最后的大战已经在十几天前便结束了,十几天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接见河北各郡县的官员,接受他们的效忠,听取他们诉说困难和期望。
  他没有时间去巡视所有的郡县,而从各郡县官员的口述中,使他深感到了河北在数年战乱中遭受的严重破坏,十室九空,大量良田荒芜,乡村已空无人烟,十几个郡的粮仓都空空荡荡。
  窦建德一垮,没有人再给他粮食,所以与其说这些官员是来效忠,不如说他们是来要粮食。
  杨元庆背着手在房间内踱步,尽管他知道河北的情况很糟糕,却没有想到,竟然恶化到这个程度,连官府也组织衙役出去挖野菜。
  如果河东郡没有遭受太大的匪患,能够保住了耕地和人口,成为他有力的争夺天下的资源,那么河北的衰败就是摆在他前面的一座大山,不说能出兵出粮支援军队,但至少也应该能够自立。
  朝廷的存粮并不多,只有六十万石,光救济河北就得耗去一大半,更不用说军粮了,此时杨元庆深深体会到了,战争就是国力的较量,没有充足的钱粮和兵源,他只能取一时之胜,而难以持久。
  这时,门口有守城士兵禀报,“启禀总管,南城外来了上千人,都是造船匠,为首一个叫张龙、一个叫张虎,说是总管交给他们什么任务。”
  杨元庆顿时想起了北平郡造船所之事,不由大喜,立刻转身向府衙外走去,很快他来到了城头,只见城外站着大群衣裳褴褛之人,有男有女,还带着孩子,足有两千余人,为首之人正是张龙和张虎。
  他们也看见了杨元庆,兴奋得大喊道:“楚王殿下,我们带来了八百匠户,都是造海船的好手!”


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七十八章 攻而不克
  匠户们都进了城,杨元庆命士兵带他们去军营暂住,几名士兵则带着张氏兄弟和十几名匠头来见杨元庆。
  众人跪下磕头,“参见楚王殿下!”
  “你们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都战战兢兢站在一旁,表情都很紧张,他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遇到的最大官也不过是县令,张家兄弟告诉他们,他们眼前这位将军,竟然就是隋朝皇帝。
  杨元庆能感受到众人的紧张,便对众人笑问道:“大家都是来自东莱郡吗?”
  一名年纪最长的老者笑道:“我们有东莱郡人,也有高密郡人,还有北海郡人,不过都是海边造船匠。”
  杨元庆见这老者声音苍老,头花花白,便好奇地问他,“老汉,你有多少岁了?”
  “王祖爷有六十岁了。”旁边有人替他回答。
  老者脸色有些紧张,他唯恐了杨元庆不要他干活,慌忙道:“我虽然六十岁,但我造了四十年的船,来护儿将军攻打高丽的船只就是我造的,一艘船造得好不好,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殿下,我有用呢!”
  杨元庆微微一笑道:“老汉,你不用担心,我很需要你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船匠,你好好干,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我会付你双倍工钱。”
  “多谢殿下!”老者欢喜异常。
  杨元庆又问张氏兄弟,“一共招募到八百户吗?”
  “回禀殿下,一共是一千二百多户,大概四百余户自己驾船过海,其余船户只能走陆路前往造船所,我们在过齐郡时被窦建德的士兵刁难,险些过不了黄河。”
  杨元庆顿时有了兴趣,八百匠户,两千余人,他们是怎么穿过窦建德的地盘?这么重要的匠户资源,难道窦建德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渡河北上不管吗?
  “青州那边情况如何?你们这么多人一齐北上,居然没有被窦建德军队扣留?”
  兄弟二人对望一眼,张龙解释道:“齐郡、东莱郡、北海郡那边都乱成一团,没有人过问我们,不过在齐郡遇到一支军队,把我们当做了难民,要搜刮钱财,还要抓我们中的女人,正好来了一个女将领,在她严厉呵斥下,军队便放我们走了。”
  杨元庆回头看了一眼罗士信,罗士信的表情有些不自然起来,杨元庆笑了笑,又问张龙,“是什么女将,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张龙没有想到堂堂的楚王竟然对敌军的女将感兴趣,张口结舌,不知该怎么回答,旁边张虎道:“是个很年轻的女将,使一把长刀,皮肤略黑,眼睛很亮,好像……听别的大将叫她什么娘。”
  “是线娘吗?”
  “对!就是线娘。”
  杨元庆呵呵笑了起来,“你们先下去休息吧!明年我会安排人送你们去造船所,希望能尽快替我恢复那些船只。”
  众人都走了,杨元庆站起身,打趣罗士信笑道:“有没有去一趟齐郡的想法?”
  罗士信的嘴唇绷成一条直线,半晌方道:“卑职不明白总管在说什么?”
  “我在说什么,你心里清楚得很。”
  杨元庆笑眯眯拍了拍他肩膀,转身走了,罗士信望着杨元庆走远,他紧咬嘴唇,脑海里却又浮现出那双明亮的眼睛,为什么她偏偏是窦建德的侄女?
  罗士信心中有万千抱负,偏偏这双眼睛令他英雄气短,他忍不住低低叹息一声。
  ……
  杨元庆回到了军衙,在门口正好遇到了刚刚从魏郡回来了杨玄奖,杨玄奖虽然是杨元庆的叔父,但在公事面前,他却是杨元庆的下属。
  杨玄奖连忙翻身下马,上前躬身施礼,“卑职参见总管!”
  “三叔是几时回来的?”
  “刚刚回来,关于魏郡之事,我想和总管谈一谈。”
  杨元庆点点头,“进屋去谈吧!”
  两人进了杨元庆临时官房,杨元庆脱去外裳递给了裴青松,吩咐他道:“让童子给杨太守煎一壶好茶,用我的茶叶。”
  裴青松点点头出去了,两人坐下,杨元庆笑道:“说吧!魏郡情况如何?”
  “只能说完成了七成,杨善会愿意归降,七千余军队都交给秦将军,按照总管的吩咐,杨善会暂任魏郡太守。”
  “这很不错嘛!”
  杨元庆笑了起来,“那还有三成不足是什么?”
  杨玄奖叹了口气道:“是尧君素,他不肯归降,已经辞官走了,听说去了江都,拜祭完杨广后就归隐,不再出任朝廷任何官职。”
  杨元庆笑容消失,默默点了点头,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这样有骨气的人,忠心自己的信念,他的师父张须陀就是这样的忠心者,宁可死,也绝不背叛,对尧君素的选择,他只有肃然起敬。
  “元庆,还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谈一谈。”
  “什么事?”
  杨元庆见三叔对自己换了称呼,从下属一下子变成了亲人,他便隐隐猜到,三叔要和自己谈的是家事,他会见了杨善会,必然是有了什么想法。
  杨玄奖不知该怎么说,他沉吟一下道:“是关于杨善会,他为人清廉,官誉卓著,在河北极有口碑,他在河北各郡的影响力不亚于那些名门世家,你能不能考虑一下……”
  “考虑什么?”
  杨元庆隐隐猜到三叔的意思了,但他要杨玄奖直接说出来。
  “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杨玄奖叹了口气。
  “三叔的意思的是说,希望能考虑杨善会入相,是吧!”杨元庆注视着他的眼睛道。
  杨玄奖默默点了点头,承认杨元庆猜对了自己的想法。
  “弘农杨氏毕竟也是天下名门世家,又是你的家族,是绝对自己的支持你的势力根基,你应该委以重用,否则天下人之言会对你不利。”
  “会说我太凉薄,是吧!”杨元庆笑了笑,用一种自嘲的口气道。
  杨玄奖没有吭声,他确实听到了家族中的抱怨,去年十一月,弘农杨氏有族人去灵武郡找过他,关于科举,弘农杨氏也派了三名弟子前去应试,结果名落孙山,在家族中引起很大的不满。
  杨玄奖也知道,科举需要公平,不能在这件事上指责杨元庆对家族的不公,但他也认为杨元庆应该在某种情况下关心一下杨家,比如对杨善会的重用,这不仅可以缓和家族的不满,也能让天下人明白,杨元庆是出身弘农杨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