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9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中断,从此便如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一点踪迹
    爱因斯坦在向皇帝的报告中说,这也许是由于时空轨道的矢量计算失误造成的,但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关绪清进一步询问:“这些士兵到底去了哪里?还有没可能找到?”
    爱因斯坦很痛苦的说:“也许……也许时空机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相反地,在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这个实验决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因为那一个师的官兵极有可能是被运送到了另外一个时空”
    “另外一个时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岂不是可以回到任何一个历史的结点吗?”
    “理论上是这样,但我们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目标时空,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把人或物传送到预定的时空,而且正如我过去所说的,时空传送技术有一个巨大的悖论,在时间发生变化的时候,空间内的所有物体也会发生变化,所以那个师的士兵也有可能已经时空的忽然变化而冰消玉解了”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至少对于我来说,再也没有这个能力了玛塔哈丽一号从产生那一天起就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根本无法拯救的错误”
    如果说曾经,关绪清对时空穿梭还抱有一点点幻想的话,那么现在这个幻想如同泡沫一样被打破了,也许,也许这一生当中,他再也无法回到那个令自己魂牵梦绕的年代,对于现在拥有至高权力,至高荣誉的他来说,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遗憾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我是传奇(大结局)
    ps:明天是本书后记,本书的感受都会在里面体现
    西元1952年,关绪清80岁,距他禅位于大皇子溥寅已有二十年
    这一天早晨,紫禁城皇宫内的太和殿前,陈列着皇帝的卤簿,伞盖、麾氅、幡幢、节钺、弓矢、刀、戟、殳、枪、扇、炉、瓶、盂、杌、椅、星拂、御杖、棕荐、静鞭、旗瓜、吾杖……俱是全的丹墀内摆放着黄盖、云盘,殿东设置着诏案,丹陛中设置着黄案午门外,备着龙亭、香亭**楼雉口中摆放着也为实用、也为装饰的朵云、金凤,其东筑有宣诏台王公百官们各自全副朝服打扮,集合在午门
    关续清来到太和殿,慢慢地走到宝座前,端端正正地落了座,他的心情其实很激动,可是,他尽量克制着,绝对不让自己显现出一点急促的样子来
    他接受了王公大臣们的朝拜,他的样子显得前所未有的严肃、前所未有的威风可是,七十多年前,前清朝廷为他举行“亲政”典礼的情景却一幕又一幕地、不停地闪跃在他的眼前、他的心底……那时,他才四岁那时的所有记忆中,他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坐在这同一个宝座上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朝拜时的感觉:他只觉得心中空空的、整个人茫茫然就像悬坠在险崖与深渊之间的黑色夜空中一般……此时,他已经80岁了他已经亲政76年了这个时候,坐在这里,望着黑压压的大臣们,只觉得心如止水,再也没有当初热血澎拜的感觉
    朝拜结束之后,后任文化部长胡适捧着那道已经在乾清门用宝讫的《中华共和国约法》,送到太和殿的檐下,将此诏书陈列在丹陛中所设置的黄案之上王公大臣们朝着此诏书行礼完毕之后,将此诏书捧至丹墀内,搁在其中所摆放着的云盘之中,并用黄盖覆于其上
    胡适捧着盛有《中华共和国约法》的云盘打头先行,自中路出太和门,其他文武官员跟随在他们两人之后,缓缓而行他们这一群人来到午门外之后,胡适将云盘放入龙亭之内然后,八个太监将龙亭抬起、一直送到**外桥南,与此同时,胡适还有其他文武官员也一起随着龙亭而行胡适将云盘从龙亭中取出,放置在高台黄案之上
    按照一般的颁诏仪的规定,驾不御殿,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不必亲自登上**楼,亲自聆听宣诏官朗诵诏书可是,关续清为了显示自己特别重视颁布《中华共和国约法》的仪式,就打破了一般的颁诏仪的规定,亲自登上了**楼,端坐在设置于九龙华盖和日月龙凤扇之下的宝座之上,与文武官员们一起聆听宣诏官朗诵《中华共和国约法》
    **外桥南,按序向北而立的文武官员们依照礼仪一起跪下,墨压压地铺了一地……
    静鞭响后,全场悄然……
    一名朝服炫然的宣诏官登上了高台,他先向北而立,朝正端坐在**楼上的关续清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他站了起来,从黄案上的云盘之内取出《中华共和国约法》,并用双手捧好,再朝西肃立,字正腔圆地将此诏书朗诵起来……
    中华缔造之始,而以朕膺极位之任,夙夜戒懼,虑无以副国民之望夫中国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赔而去之,起事不过数十旬,马踏已十馀国家和地区,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昔是之也建设之事,刻不容缓,於是以组织中华共和国之责相属自推功让能之观念以言,朕年事已高,所不敢任也是用选举权任溥寅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封建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鼎盛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敢披肝沥胆,为国民告”
    接下来便是约法的主要内容:“第一条中华共和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共和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共和国领土为八十二藩国和地区行省第四条中华共和国以参议院、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共和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第七条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第八条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第九条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三条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第十四条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第十五条本章所载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
    宣诏官将诏书朗诵完了之后,文武官员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向皇帝山呼“万岁”……
    宣诏官庄重地捧着诏书,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来到那摆放在雉口中的朵云、金凤之前他将诏书放在五彩朵云之内、衔入七宝金凤之口,再缒以彩绳,让其从**楼上缓缓垂下……
    胡适像模像样地将那道由衔着朵云的金凤送下**楼的《中国共和国约法》接到手中,重放置在龙亭之内
    八个太监重抬起龙亭,在热闹的音乐声中,走出了大清门,往礼部衙门而去……
    龙亭到达内阁总理衙署的时候,胡适也率领自己属下的官员们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机关
    《中华共和国约法》在第二天就刊颁到了全国的各个地区和省份……
    关绪清回到后宫,看到满头白发的静芬正无限感慨的望着宫里熟悉的陈设发呆,他笑了笑,爱抚着妻子的脊背:“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静芬回头说:“不是留恋,毕竟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一草一木都有感情,现在要离开了总有一些不舍”
    关绪清长叹一口气道:“世界万物,此消彼长,繁华也好,富贵也好,总有灰飞烟灭的时候,走,时候不早了”
    静芬点了点头,和关绪清一起步出坤宁宫
    外面,王商领头,跪了黑压压一大片人,全都是常在宫里伺候的老人们,王商眼泪婆娑的说道:“主子爷,您要走了,大伙舍不得,都来送行”
    关绪清笑了笑道:“我又不是升天,有什么好难过的,只不过是搬离紫禁城,另寻一处僻静地方颐养天年罢了”他抬起头,忘了一眼尘封锁钥的宫墙,感叹道:“都散了,照我的嘱托,国家都给你们安排好了其他生计,这里热闹了几百年,也被**统治了几百年,如今也该清静一下了,完整的保留下来给百姓瞻仰不是好吗?中国**了几千年,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也该改变改变了,我也是为了国家考虑,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是,这大道理什么的奴才不懂,但奴才就知道主子爷做的决定一定是对的,可是……可是……皇上这么一走,奴才总觉得没了主心骨,全国的百姓也觉得没了主心骨啊”王商忍不住又老泪纵横
    “好了,好了,国家不能一直由一个人主宰,这样下去迟早会衰败的,我相信以后国家的发展会比现在还要好我写的旨意都交办好了吗?”
    “回主子,都预备好了,很快便会向全国颁布”
    “这就好,这就好,我们走了,有空来我们的家做客,庐前灶下,咱们煮酒烹茶,必定又是一番唏嘘感慨哈哈哈……”
    说着话,关绪清和静芬携手绕过人群,慢慢消失在红墙绿瓦之后……
    第二天早上八点,中华共和国总统溥寅向全国的官员和百姓,亲自宣读了关绪清的最后一道旨意,其文曰:朕,光绪,生于西元1972年,今年80岁,腰板不弯,牙齿不少朕自四岁登基以来,对内扳倒慈禧,铲除阉人,消除旗人制度,变革官制,严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我泱泱中华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外灭日屠美、荡英猎法、剿除苏联,率领帝国铁骑,会猎于世界,扫荡群夷,马踏处皆为国土朕亦非完人,曾为一己之私诛杀兄弟,为一己**妻室,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杀人无数,快意恩仇,逞意气于疆外,施暴戾于寰内,不知多少人为此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但朕堂堂一生,问心无愧,即便是在帝国最贫弱时,也从未向列强屈服,一身钢筋铁骨换来帝国一百年之和平大业朕对帝国、对百姓赤诚之心,天日可鉴忽忽数十载,浮生若梦,几番轮回,朕妻端贤,朕子女孝廉,人生如斯,复有何憾?自即日起,朕辞去中华大联邦宗主和中华帝国永久皇帝头衔,退隐竹林,织网结庐,望诸位共勉之
    中华大联邦宗主、中华帝国永久皇帝,光绪
    全书完
后 记
    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本书到今天总算落下帷幕,但我相信,关于关续清以及中华帝国的种种故事并没有结束,不同的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想给它安排一个妥帖的归宿,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此
    可能会有很多人不满意这样沧桑的结局,我看过很多架空历史题材的小说,一些作者往往在最后会以悬念的方式结尾,貌似很浪漫,其实让人看着蛋疼所以我决定把关续清和中华帝国的命运大致交代清楚,也算是给读者朋友们的一个交代
    当然,很多事情和书中的很多人物没有来得及最后总结,能力所限,也只好如此,我希望在经历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战争和政治事件后,能给本书一个纯净、干脆的结局
    本书从开始到结束,争议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小关第一次写历史题材,有时候对于庞大的历史架构难免会有些捉襟见肘,出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情节,虽然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过修改,但终究还是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能力所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