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也不一定吧,当日曹操在谷水之畔惨败,却也不见哪路诸侯去救,酸枣诸公更是以此为由,就此一哄而散了。曹操、刘岱,未必就那么齐心。”
    太史慈不理贾诩,胖子偏偏要缠上来,搞得太史慈头大如斗,连皱眉头。
    “军师只见其一……嗯,这么说吧,今时不同于往日,这一次,刘岱和曹操可不单纯是为了响应袁绍,求名而来,他们是真心想灭我青州!我军若占了上风,他们或许不敢轻动,但现在……唉,总之,这一路要打,可是凶险得很。”
    因为要小心选择用词,以免给老狐狸抓到话柄,所以,太史慈这番话说的磕磕绊绊的,但意思是表达的很清楚了。
    没错,这一次和群雄讨董不尽相同,对王羽的威胁,兖州的两大诸侯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就算没有袁绍的号召,他们很可能还是会主动出兵。
    有这样的积极性,指望着他们完全出工不出力,那是不现实的,只会因为轻敌,招致惨败。
    曹操过河之后,没有急着进兵,而是从容的汇合了阳平,苍亭的袁军,抵达乐平,与吕旷兄弟合兵一处。情报显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操练士卒,演练阵型,为大战做准备。
    形势紧急,担心曹操出工不出力,虚应故事,再加上刘岱的保举,袁绍不得不给曹操一定的好处。不但释放了质子曹丕,而且还下令给吕旷等冀州诸将,令他们服从曹操的号令。
    曹操带过河的兵马有接近两万,加上沿途汇合的袁军,兵力达到了三万以上!而且这支兵马是完全听从他的号令的,而不是洛阳之战时,各行其是的乌合之众。
    刘岱的兵力和曹操差不多,也是三万左右。指挥者的水准应该有差距,但装备却更胜一筹。遍数大汉朝的州郡,论富庶程度和人口众多,也只有兖州能和冀州相比了。
    刘岱虽然没有全控兖州,但他占据的也都是富庶之地,再加上原来的底子,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又有何难?
    像是算好了似的,就在曹操进驻乐平的同时,刘岱也移师北上,进驻茌平。
    茌平、乐平,与王羽驻军的博平,三地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遥遥对峙。青州军距离两路敌军的距离差不多,两路敌军之间的距离则更近一些。可以想象,如果王羽跟其中一路敌军缠斗,另一路敌军从背后袭来时,战局会演变成怎样的灾难。
    王羽眉毛轻轻一挑,笑问道:“子义似乎另有见解?”
    “某认为,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太史慈五指并拢如刀,恶狠狠的做了个下切的手势。
    “袁绍以为可以用偏师挡住我军,先从容解决掉威胁其后路的张燕,咱们偏偏就不让他如愿!主公不妨传信张燕,让他浅战后,向平恩方向退却;再传信公孙将军,请他暂缓行程;同时,我军在博平虚张声势,主力偃旗息鼓,向西进发,最后……”
    最近这段时间,大伙在冀州地势上下的功夫都不少,太史慈不需要舆图,就能完整的说明自己的构想。
    “出其不意,汇合三家之力,在平恩一带,与袁绍的主力决战!”
    太史慈越说越快,眼中像是放出光来:“以三家之力,袁绍断无幸理,击败了袁绍,刘、曹自然胆寒,很可能不战而屈之,就算他们还要顽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了袁绍这个主心骨,他们也不过是螂臂挡车罢了。”
    王羽点点头,太史慈的建议,深得出奇制胜的要领。袁绍在东线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又有曹、刘、张颌多方牵制,怎么想,都是万无一失了。
    公孙瓒那边虽然情况紧急,但他麾下都是轻骑,机动力极高,长时间作战耽误不起,十天八天还是没问题的。而袁绍得计之后,未必能想到,公孙瓒会回转回来。
    至于张燕,他本来也不可能跟袁绍死拼到底,被攻击后,八成是要使出拿手好戏,展开流动作战的。王羽如果提出计划,他八成还是会配合的。
    就这样,当袁绍兴冲冲追击张燕的时候,突然发现陷入了三方围攻,也只能饮恨收场了。
    换在从前,王羽可能也会这么想,弱势一方要翻盘,本来就是要冒风险的,稳扎稳打的战法,只适合兵力、补给更雄厚的一方。
    “子义的想法很有道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王羽淡淡一笑,道:“太危险了。”
    (未完待续)


三一一章 不谋而合
    “哈?”太史慈脚下拌蒜,雄壮的身子一个趔趄,好悬没一个跟头栽倒。贾诩在骡子宽大的背脊上也晃了一晃,可见王羽这句‘太危险了’有多违和。
    “你们这么惊讶干嘛?”王羽耸耸肩,笑道:“用奇兵,也得考虑风险和胜算啊,风险太大,胜算太低,不成比例的话,那就不是用奇兵了,而是蛮干。”
    “可是……主公,此计有何不妥?”一听这话,太史慈不服气了,这可是他精心研究过战局后,制定出来的计策,被王羽一句太危险就给否了,确实让他无法泰然处之。
    要说危险,主公大仗小仗打了这么多场,又有那次不危险了?是孤身刺杀?还是用大风筝从天而降?
    说实在的,要不是跟在王羽身边耳濡目染久了,他还未必想得到此计呢。
    “嗯。”王羽轻轻嗯了一声,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好用奇兵的人,就像是在绳子上行走,就算什么意外都没有,都很危险,意外因素再多一些,危险就会大的无以复加,最后把自己压倒。子义,你这计策中,就有很多相当危险的意外因素。”
    “是吗?”太史慈挠挠头,显得有些困惑,想了想,却不得其所,于是虚心问道:“请主公指点。”
    “谈不上指点,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少是个借鉴。”王羽点点头,他正要借这个机会,传输点东西给对方。
    前世王羽就很喜欢太史慈,实际接触后,更是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感觉。但他却不放心太史慈去独当一面,因为对方太冲动,太喜欢冒险了,在这方面,跟他自己都有一拼。
    现如今,受了王羽的影响,太史慈对出奇制胜更是情有独钟,然而,却没有王羽先知先觉的本领,这就很危险了。
    王羽不打算让太史慈一直在身边充当亲卫保镖似的角色,那太浪费了人才,所以,他必须时常提点对方,让这位大将尽快成熟起来。
    好在太史慈性格虽然很强势,却不是刚愎自用的人,别人的意见,尤其自己的,他多少还是能听进去的。
    王羽竖起食指:“与困守孤城的张颌相反,子义你对敌人的关注太少,一心只打着自己的算盘。一般而论,你的计策算是很出人意料了,可是,既然袁绍等人以我为敌,他们不会不考虑的周全些,以防我再出奇兵。”
    王羽想的很周全,他好用奇之名,已经震动天下了,敌人不可能完全不当一回事。
    袁军主事的是沮授,此人足智多谋,思维缜密,他会不做防备,任自己突袭么?王羽不相信。而南线这边还有个才智军略尚在沮授之上的曹操,虚张声势也好,暗度陈仓也罢,能瞒得过此人么?被识破的话,此人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呢?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王羽的论断令太史慈恍然大悟,同时他也有些意外:“曹操比沮授还强?不至于吧?”
    一年多以来,曹操连战连捷,战绩也颇为辉煌,但他的对手却没什么说服力。
    东郡破眭固,先后借助了巨平李家和袁绍的援助,为了让袁绍出兵,他把儿子都送到邺城去了。后来痛击袁术,也是在袁绍部将周昂的配合下完成的。
    而袁术和曹操开战之前,先败于刘表,再败于西凉张济叔侄,压根就是条落水狗,痛打落水狗,人人得而为之,又有啥可值得骄傲的?
    而沮授可是界桥之战中,统领全局的关键人物,要不是赵云的本领太过逆天,那一仗袁军根本不可能那么狼狈。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无论是友军的援助,还是敌人的颓势,都不是看轻曹操的理由,反而可以看出,此人擅长借势,作风顽强,是个很强大的敌人。”王羽这话也是由衷而发。
    因为自己的存在,洛阳大战后,曹操的处境比历史上恶劣了很多。本来以为这样多少能对他形成压制,可结果,他还是如前世一样崛起了,效率甚至比前世还高。
    王羽不知道,这算不算是逆境产生动力,但他深知对手的可怕,要知道,对方可没有先知先觉的本事,家世在群雄之中也不显眼,能脱颖而出,靠的全是真本事,哪里是可以轻敌的对手?
    也就是自己的战绩更加辉煌,才把此人的光辉掩盖住罢了。
    其实,就算没有这些认知,王羽也不会轻视曹操,徐荣离开前,郑重其事的向他叮嘱过:曹操是个不能轻视的对手,这位用兵如神,亦师亦友的老人的忠言,王羽怎能忘却?
    “张燕落败,若是向北、向西撤退,就是要回太行山,若是向东,八成就是要来与我军汇合,沮授要做防备很简单,只要多布哨探,同时留意张燕的动向就可以了。”
    “一旦被沮授识破此计,他只要按兵不动,等上些时日,伯珪兄就不得不撤退。同时,他再传信曹、刘,让他们趁机取事,断了我军后路,到那时,我军该如何是好?”
    “就算沮授识不破,此计也很难瞒过曹操,后者是个能顾全大局之人,他传信给袁绍,效果是一样的……”
    “还有,张燕此番出兵,是趁虚而入,捡便宜来的。某之前传信示警,他只是淡淡的回复了句多谢,依然故我,这一次,群雄联手,大军压境,他到底愿不愿意于我军并肩作战尚且存疑……”
    “另外,我军如果离开清河,对张颌的屏蔽就会减弱,袁绍离的远,书信往来耗时良久,一时半会儿窥不破其中奥妙,但曹操离的近,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到时他只须设法让张颌恢复镇定,我军身后就又多了一路强敌……”
    王羽一口气把弊端全都分析了出来,听得太史慈目瞪口呆,吃吃道:“这,这……主公,莫非您也想过此策?”很显然,只有深思熟虑过了,才会想得这么透彻,一气呵成。
    “不错。”王羽点头承认。
    这种大阵仗,当然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现在他不是那个初临贵境,一穷二白的豪强之子了,而是坐拥一州之地,名动天下的大汉冠军侯。不能总是采用风险和胜率不成比例的战法来搏命,而是要寻找能确保胜利的策略。
    “那……”太史慈皱着眉头想了想,迟疑道:“在曹操和刘岱这边,就能打开突破口么?”
    “有机会。”王羽没把话说死。南线这边到底怎么打,现在是没法说的,只能到时候再随机应变,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机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继续截断张颌获取情报的途径,如果局势不利,还可以尽快退回青州,再有……”
    太史慈先是点出了几项好处,继而目光一凝:“可是主公,他们的联手之势要怎么破?你说曹操是个肯顾全大局的,那刘岱就不是喽?那样的话,莫非要先打曹操?把刘岱先放在一边?这样的话,也很危险啊?万一刘岱突然开窍了呢?”
    “这样当然不行,刘岱此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我。在他来说,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我军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