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商英没想到突然有此收获,心里非常高兴,若是查实是邓中铭让人修改档案,故意陷害李清臣与杨逸,到时恐怕能牵出不少大鱼来,张商英打击旧党的决心绝不在任何人之下,否则也不会上封查各部九年所有档案的奏章了,有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陛下,臣已经查明,王荆公过世时,苏轼受命写《王安石赠太傅敕》,其中多有讽喻之语;另外在《吕惠卿责授节度副使》制文中,首句便以‘凶人在位,民不奠居’始,通篇对先帝施行的新政极尽诽谤之能,最后以‘稍正滔天之罪,永为垂世之规’结尾,将新法及一干施行新法大臣定下滔天之罪,陛下,象苏轼这等奸佞之徒,必须严惩……”
    赵煦打断他道:“此事先缓一缓,等章相回京后再交到朝堂上去议处吧,目前最紧要的是恩科,绝不容再度出错!”
    对此张商英没什么异议,恩科那道试题就象是元丰党人的施政纲领,若是连施政纲领都被否定,就等于失去了大义上的支撑,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陛下,数千士子聚于礼部门前,要求严惩李尚书,臣怀疑背后有人故意煽动!”
    “朕心里有数!”
    事实上赵煦与张商英等元丰党人之间也还处在一个磨合期,是以张商英也没再多说什么,便退了下去。
    赵煦自个深思了一会儿,对焦守说道:“你去安排一下,朕要见一见杨逸此人!”
    杨逸坐着马车经过礼部门前时,数千士子黑压压的站成一片,许多人干脆连伞也不打了,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风雨中,迷蒙的雨幕让他们的身影看上去象一座座雕像,这些士子改变了策略,他们不再大声疾呼,而是以沉默抗议,静静地坚持着,仿佛不严惩徇私舞弊者,他们永远也不会离去。
    看到这一幕,杨逸眉头微微一蹙,这些人没有直接冲刑部去,而是选择礼部,这样既能给苏颂施加压力,又把事态准确地定位在‘文’的框架内,比直接跑到刑部去更高明,尺度的掌握极为巧妙!
    这不象是没玩过政治的士子的手腕!
    同车的皇城司内押班梁从政笑道:“杨公子似乎很担心!”
    皇城司管的是皇宫安全,出入凭证、卫士值班、宫门关闭等事都归他们管,梁从政到刑部来带出杨逸时没有隐瞒他的身份,却没有直说带杨逸去干嘛!
    “梁大人说笑了,我没什么好担心的!我现在只是船上的乘客,风暴来了,怎么把船安全的驶过去,那是舵手与水手的事!我尽管安心睡大觉便可。”
    梁从政笑笑,没有再说什么,马车驶过雨中的街道,很快驶入上清宫内,上清宫是京城的皇家道观,当年真宗皇帝极为崇道,糜贯国用无数,修建了许多道观,上清宫也是其中之一。
    雨点打在殿瓦上,溅起一层薄薄的轻烟,缭绕不去,让上清宫多了一份神秘感,檐下点点滴滴,花木被雨水洗得黛绿如油,深沉的亭阁层院,寂寥而清幽。
    杨逸随着梁从政来到一面池塘边的八角亭,亭内香茗两杯,素食几碟,石桌边坐着一个年轻人,他给杨逸第一个感觉是瘦,下巴尖尖的,眼睛却透出一种超乎年龄的深邃,身上一袭朴素的儒衫。
    梁从政轻声说道:“杨公子,要见你之人更在亭中,在下告退!”
    杨逸进亭一揖道:“杭州杨逸有礼了!”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连风吹残荷尚有余香,真让人向往啊!杨贤弟坐吧,今日请你来,只是随便聊聊!”
    其实彼此的身份各自都心知肚明,只是故意没有去点破那张薄纸而已,杨逸明白,赵煦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畅所欲言的意思,杨逸也不矫情,在对面安然落坐。
    “风雨如晦啊!”赵煦望着亭外的风雨若有深意的轻叹一声。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杨贤弟身陷牢狱,难得还如此豁达!”
    “牢笼困住的是我的身体,而卑鄙占据的却是那些阴谋者的心!”
    “说得好!哈哈哈……”
    赵煦朗笑着,却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他别过身去,掏出手帕掩住嘴巴,守在亭边的焦守赶紧上来给他端茶抚背,帮着顺气,赵煦咳完之后,轻快的将手帕收入袖中。
    杨逸仿佛什么也没看到,只是真诚地说道:“这三月天气冷热交替,很容易感染风寒,最是需要注意。”
    “我听说杨逸弟医术极为精湛?”
    “谣传而已,在下不过涉猎些皮毛!”
    ******************************************************************
    ps:小杨与小赵于上清宫会面会有什么收获?敬请关注!同时向各位书友求支持!你们的支持才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046章 剑气冲霄
    孟月娥的孩子喝下法端的符水后,病情竟真的大好了,加上听宣夫人燕氏不断的在耳边讲述法端的传奇事迹,让孟月娥对道教更多了几份敬畏,信奉之心也虔诚了许多,这天她冒着雨来到上清宫,准备给上清宫捐献一笔香油钱,同时当面向法端致谢。
    法端手拿拂尘,与孟月娥走到一道回廊,回廊外挂着一道道雨线,明净晶莹,法端将孟月娥引到一间居士室后,奉上香茗。''
    两人隔桌落坐,法端轻宣一声道号说道:“风雨潇潇,孟居士实在不必专程赶过来致谢,积德行善本是我道家要义,贫道不过是做了自己应做之事而已。”
    法端女冠那种谦和淡泊的样子,让孟月娥觉得十分亲切,她真诚地说道:“这次多亏了法端道长,我儿才能转危为安,不瞒法端道长,我自幼研习医术,以前还不怎么相信符录能治病,现在才知道自己乃是坐井观天,今后还望法端道长多多点化!”
    法端又宣了一声无量寿福才说道:“道家学说,含天地造化,法于阴阳,能窥一斑者已是不容易,孟居士未入道门,不解道家精义,以前不信也不足为怪!”
    窗外雨丝绵绵,两人就在静室之中细谈了起来,法端的话高深莫测,孟月娥越听越觉得自己浅薄无知,法端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虚,期间还给孟月娥施展了一次法术。
    她将一个茶杯置于桌面上,轻声念了一几句术语,然后将右手伸到桌子下边,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她的手掌在桌子下移动,桌面上的茶杯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跟着缓缓移动起来,而且十分平稳,杯中茶水连轻微的动荡也没有。
    孟月娥看得目瞪口呆,对法端这回是彻底的信服了。
    “道长法力无边,我今日算是长见识了!”
    “无量寿福,孟居士与我道家有缘,贫道才略施小术,让孟居士一观!世人对我道家法术多有不解,有些人甚至认为此乃歪门邪道,其实,我道家崇尚道法自然,修心积德,岂有害人之心!相反,这些道术其实都可以替凡俗之人消灾解难,渡厄化劫,比如有夫妻不和者,喝下我们的符水,就能让夫君回心转意,感情和好如初,凡此种种,不一是足!”
    孟月娥对法端已经深信不疑,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妹妹来,妹妹刚入宫时,与官家的感情很好,夫妻恩爱,但现在时过两年之后,官家已经很少来妹妹的寝宫,而后妃刘婕妤仗着官家的宠爱,对妹妹这个皇后越来越不敬!
    这皇宫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妹妹出身小户人家,加上性格内向,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作为皇后的权力打压别人,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官家的感情,但现在,这唯一的依靠也没有了,那皇后的位子不知多少人在窥伺着,孟月娥为此担心不已,生怕妹妹有个不测!而妹妹是整个孟家的依持,没有了她,孟家的风光也必将随之逝去。
    “道长的符录真的能让男人回心转意?”
    一听孟月娥这话,法端心里一阵暗喜,终于,鱼儿要上钩了!
    上清宫的另一边,两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已经交谈了许久,话题也已转到了朝廷的税赋徭役上,亭外的雨水点点酒在池塘的水面上,溅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垂柳沐浴在烟雨中,身姿阿娜如水边的少女。
    杨逸喝了口茶接着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大宋城乡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城中越来越繁华,商业及手工作坊之发达是历朝历代所不能比拟的;而乡下农户却越来越凋敝,许多百姓都是家无恒产,衣不遮体。
    我大宋的土地兼并问题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加上繁重的税役,使大量乡下百姓不得不逃亡,许多人逃入城中,变成城中小贩,或雇佣于城中商行、作坊,这也是我大宋市井极为繁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城中所能接纳的百姓数量总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量,其余的百姓就只能流落无依,最后化为乱民。而造成上述种种现象,可以说正是朝廷的政策及赋役造成的。”
    赵煦听了没有立即表态,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大宋的税法是继承前唐的两税法,前唐的问题是外重内轻的军政政策失当,造成了地方割据,与两税法关系不大!”
    杨逸笑了笑说道:“先不论两税法好坏,问题在于我大宋除了正税之外,立国一百多年来,又先后附加了许多杂税,例如丁口税、牛皮税、盐税、曲税、进际税、农具税、义仓税等等,还有和买、和籴、支移、折变、头子钱等等也变相成为了杂税,这些杂税征收混乱,各地不一,但总体而言,现在这些杂税全部加起来往往达到正税的两三倍;
    而税种越繁杂,地方官员及税吏剥削的途径与手段就越多,也因为繁杂混乱,地方官吏更容易隐瞒、截留,这也是为什么百姓负担着越来越沉重的赋税,而朝廷收上来的税银却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不算不知道,细算起来不禁让赵煦眉头紧蹙起来,光杨逸算出来的杂税就有十几种,赵煦虽然长在深宫,但九年来的冷眼旁观,不但对各种政务已极为熟悉,同时也让他习惯了独立思考,别人说什么,通常他都会先在心里消化一下。
    有些东西不用去切实查证,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杨逸说的税种越繁杂混乱,官吏就越容易隐瞒截留税款,这根本就是一个常识问题,勿庸置疑;
    大宋的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已极其严重,几乎让朝廷喘不过气来,若是按照杨逸试卷上所说,统一赋役,那么对冗官与冗费这两点是很有补益的。
    等赵煦想了一下,杨逸才接着说道:“随着大宋土地兼并越来越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税收也在不断减少;
    地方官员为了应付朝廷定下的税额,只得将那些包揽、诡寄、逃徙的税额转嫁到剩余的田地和农户身上,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税赋不断加重,逃亡的百姓就不断增多,反过来,逃亡的百姓越多,转嫁到剩余百姓身上的赋税就越重,他们迟早也不得不逃亡;
    按这个情形发展下去,到最后,田地将全部集中在官僚、豪绅、胥吏、地主这些形势户身上,或是变成寺庙田产或隐田,最终导致朝廷的税收日渐缩减,最终枯竭。”
    杨逸说的这些大体上赵煦也是知道的,但知道是一回事,能否解决又是一回事,赵煦思绪万千,望了望杨逸说道:“这就是你提出统一赋役,将赋役归于地,计田征收的原因?”
    杨逸洒脱一笑说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