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图霸业-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崔景升和白晋这一代,这种关系一直没有改变。
    虽说崔皇后嫁给燕帝,成了大燕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崔氏为此会比白氏高一大截才对,可燕帝对白晋的信任和器重同样不是崔景升能够比的。
    因此双方的实力同样处在同一平衡位置,双方的争斗就没有停下,两人也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现在白晋让崔景升去找他,不就是要让他崔景升承认自己崔氏比白氏低一头吗?崔景升岂能不气,岂能不愤怒。
    “太师,还是去一次吧!”李牧之在一旁劝道,因为只要白晋出山,君临城就是只有两千人马防守也不会有人生事的,这就是白晋的价值,这样的话他李牧之能够统领的大军就会增加很多,对付姬轻尘就更加有把握了。
    至于白晋跟李牧之说的一番话,李牧之确实想了,可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是因为他既然做出了决定,就没想过放弃,即便会遭受失败。
    这就是他李牧之。
    “哎——”崔景升叹息一声,向李牧之说道,“你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崔景升也没有办法,他为了自己的妹妹崔皇后和外甥姬虔连国都卖了,更何况再丢一次人?
    只是他细想的时候问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他自己也不知道。
    ……
    就在崔景升来见白晋时,白晋正在后花园赏花,听到仆人说崔景升来府上拜访他,他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将他请到这里吧!”白晋对仆人说道,自己喃喃自语道,“崔景升,果然是枭雄,能屈能伸!不过等到他日姬虔能够登基称帝,恐怕老夫就是你第一个清晰的对象吧?”
    就在白晋心里这般想时,崔景升已经跟随仆人大步走进了花园。
    “晋侯,数月不见,别来无恙啊!”见到白晋,崔景升笑着说道。
    他跟白晋不像李牧之跟白晋一样有上下级的关系。因此不像李牧之面对白晋时那么的拘谨。
    “太师说笑了!”白晋淡淡一笑,对崔景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他自己顺势坐到了花园凉亭的椅子上,崔景升也随之坐下,白晋开门见山的问道,“不知道太师来老夫府上,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想要晋侯出山!”崔景升也不拐弯抹角,他直言说道。
    “出山?”白晋反问道,脸上情绪古井不波。
    “陛下突然驾崩,没有留下遗诏,使得君临形势危机,又有贼子姬轻尘反叛,需要李将军去镇压,现在的君临城没有镇守之人,就只能请晋侯出山了。”崔景升义正言辞的说道。
    “李牧之准备统领多少大军前往?”白晋问道。
    “三十万。”崔景升回答道,“除了已经在杭州的十万精兵,还有五万宁州铁骑外,他会从君临带走五万羽林骑和五万骁骑卫。”
    见白晋沉默不答,崔景升继续说道,“君临城会留下十万大军作为倚仗。当然,我们还准备再组建四十万新军,只要商州卫氏的钱粮一到,就可以立马开始。”
    这四十万大军由姬虔负责组建,虽说姬虔在谋略等方面不如三王,可在武略方面还是很出众,又在夷州领兵征讨过岭南夷族,让他组建一支新军,倒是不难。
    “三十万大军,李牧之必败啊!”白晋叹息了一声说道。他这么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依据的。因为李牧之这三十万大军成分很复杂,既有三年前新组建的十万精兵,又有宁州铁骑和羽林骑,还有姬虔的骁骑卫。
    像这样的混合大军一旦跟姬轻尘的大军开战,相互之间配合会很生疏,而且各自自成系统,难以做到进退有度和齐心协力。
    到时候即便李牧之战术再怎么高超绝妙,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被姬轻尘击溃。
    因为姬轻尘的北辽和北戎铁骑本就是天下最为精锐的骑兵,而且还有大燕唯一一支经历过征战的重骑兵,北辽精骑和北戎精骑又同出一个系统,配合没有问题。
    这种情况下里李牧之还有什么赢面可言?
    这里说魔鬼骑是唯一一支经历过征战的重骑兵是因为在三年前,三王组建新军时姬轻尘为姬文组建了一支三万人的重骑兵。
    白晋是兵法大家,就是李牧之也自叹不如,他这么说崔景升一点都不怀疑,可是他只能给李牧之三十万大军,因为剩下的五万羽林骑和五万骁骑卫他还有用,这十万人他要留下来对付姬文,因为姬文已经去了晋州,正率领十万精骑北上君临。
    至于姬弘昌和姬平的大军,崔景升倒是不怕,因为当两支大军赶到君临城时,估计姬虔的新军也有规模了,再说到时候西蜀和岭南夷族有了动作,这两支防备西蜀和岭南夷族的大军还不乖乖的去回到自己的驻地对付西蜀大军和岭南夷族的入侵去?
    其实之间为了牵制姬文的十万大军,崔景升也想过让东荒出力牵制姬文的十万精骑,可一想又算了,因为让离国和西蜀以及岭南夷族这三国出面,他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再加上一个东荒,代价会很大,再说就是没有东荒,只要有离国和西蜀还有岭南夷族就够了,何必再给东荒分一杯羹呢?
    “不知道晋侯有什么良策?”叹息一声的崔景升还是谦虚的向白晋问道。要是李牧之败了,他就要损失数十万大军,到时候姬虔的实力大损,肯定会三王有机可乘。因此他才会这么问白晋。
    “退兵到杭州和君临一线,以防守为主,将北都送给姬轻尘,而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不是组建新军,是整合大军各地州军,再跟李牧之三十万大军统一整编,到时候方能跟姬轻尘一战!”白晋淡淡的说道。
    这确实是良策。
    因为仓促组建的新军战斗力肯定不行,到时候面对北辽铁骑不但起不到作用,估计还会拖累李牧之的三十万大军,而州军就不同,不管士卒素质和训练都不是新招募的士卒能够相比,再给他们配备上精良的装备,即便战力比北辽大军逊色,可也不至于到拖累李牧师三十万精兵的程度。而且只要时间容许,再将这些州军跟李牧之的三十万大军整编,整编出一支雄师,就有能力跟姬轻尘的北辽大军一战了。
    不过白晋这么说,崔景升就不一定会这么做。
    因为白晋说的整编州军,正将州军跟李牧之大军整编,这不是谁都能做的,除了李牧之外,只有白晋有这个能力。
    可是崔皇后和崔景升不敢将这样大的权力给白晋,至于李牧之,他要对付姬轻尘南下的大军。因此就是崔景升自己同意白晋的建议,他也只能摇头叹息了。
    “我再回去想想吧!”不过崔景升还是没有拒绝白晋,随即又看了一眼白晋道,“不知道晋侯是否能为君临百姓做点什么?”
    崔景升知道除非以百姓的安慰做由头,不然以白晋的性格绝不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诸王争权夺利,这是他们姬氏皇族的事情,可不能连累的大燕的百姓,大燕幅员辽阔,老夫管不了那么多,不过君临城的百姓,老夫还是能够庇护一二的。”白晋叹息一声说道。
    其实他的心里也很疑惑,燕帝明明在驾崩之前精神不错,还去过姬轻尘的北辽王府和到德妃的千秋殿听琴声去了,怎么就没有留下遗诏呢?
    难道这是燕帝刻意为之的吗?
    “那就多谢晋侯了!”崔景升起身道,见白晋答应了他的要求,他的心里非常的高兴。因为以百姓的个性,有了他坐镇君临城,至少在地位还没有定下时,即便姬文十万大军到了君临城外,他要是乱来的话,白晋也不会坐视不理,因此有了白晋,自己一方有了皇后这个名正言顺的监国皇后,自己一方要比三王占优势。
    “不用了!老夫只是想为君临百姓做点事情而已!”白晋淡淡的说道。崔景升想说什么,又闭嘴了,见白晋答应了,他也就没有再继续留在晋侯府,而是告辞离开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各路大军
    更新时间:2014…03…31
    自从燕帝驾崩之后大燕各州的反应不一。像七大世家控制的六州,以七大世家的意志行动,像宁州柳氏,就在为三皇子姬弘昌造势;像商州卫氏,就在为姬钊奔走;像青州崔氏,自然在为姬虔卖命。除此就是个大藩王封地了,像属于姬平西州都督府的西州和西宁州,像姬文的潞州,像姬轻尘的北辽四州,北戎三州都在积极整兵备战。
    而在这些大军之中,有三股实力颇为显然,这三股实力分别是西州和西宁州的薛举,晋州的姬文十万精骑和夷州姬弘昌的十万精兵。
    薛举之前在枢密院和兵部任职,可不管他以前战功再怎么彪悍,可因为在枢密院有白晋和李牧之,兵部有柳平原,他都难以出头。就在当年去西州任职时,他也心不甘情不愿,原因在于头上还有一个姬平压着,他心里不舒服。
    可是在姬平软硬兼施下倒向了姬平之后他的霉运祛除了。
    因为姬平身边缺乏统兵大将,他在这方面又很有能力,故而得到了姬平的赏识,让他统领西州都督府大军,以前只是几万,慢慢的增加到了十多万,三年前姬平又扩军兵马,增加了十万新军。
    这样西州都督大军人数达到了二十六万,可谓是兵强马壮。
    而统领这二十多万人马的大将是薛举,因此此时的薛举意气奋发。他在收到姬平的密信之后就让副将率领六万大军驻守西州,他则是率领步骑个十万人,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君临城。
    薛举自认为自己的二十万大军不足以跟姬轻尘六十万北辽精骑抗衡,可面对柳东楼的宁州铁骑和徐子章的十万精骑时不落下风。
    而且他还觉得只要自己能够率领大军赶到君临城,震住姬虔的十万骁骑卫和十万羽林骑,能够让姬平顺利登基称帝,他就立下了首功,今后的枢密院肯定是他的,上将军的职衔和侯爵是少不了。
    对于大燕军方第一人白晋,薛举还是很服气的,毕竟之前白晋没有败绩,又战功彪炳,不是他能够比的,可是对于军方第二人的李牧之,薛举心里颇为不福气,薛举觉得李牧之确实是领兵大才,战功不少,可他之所以处在高位,是因为李氏是君临七大世家之一的缘故。薛举之所以怀疑李牧之的能力,是因为李牧之之前有过兵败的历史,而且还是大败,败的很惨。
    因此薛举才会不怵姬虔的二十万大军。
    故而在大军出了西州都督府之后他就下令马不停蹄的赶路,这一路上只走官道,行军速度倒是很快,没过十多天就出了西州,踏上了甘州的地界。
    ……
    夷州多山路,因此驻扎在夷族的姬弘昌的大军收到的消息跟西州薛举一样快,可行军速度就没有薛举快了。
    除了说薛举立功心切外,这跟西州跟夷州之间的防守对象有关系。西州防守的是西蜀,西蜀对大燕颇具畏惧之心,只有守而没有攻,薛举只要留下一部分兵马,就足够对付西蜀了,可夷州不同,夷族时常入侵夷州,夷州防备夷族大军很吃力,这次再向君临调兵就更加力不从心了。
    因此才会这么缓慢!
    至于统领姬弘昌在夷州大军的主将,是柳氏子弟柳岩,他是姬弘昌的表兄,是柳氏继柳东楼之后又一员有望光耀门楣的可造之材,兵法韬略无所不精,武艺又很高强,才会被姬弘昌派到夷族,为他组建新军的。
    柳岩在收到姬弘昌密信时,他首先率军出击,斩杀了几股时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