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封卷。
        大门处有专门的官吏来检查士子们所持有的户籍证明与乡试通过的文书,官吏们在名册上将其逐一登录,然后发给号牌,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很远的地方,礼部的官员们特意开设了五条检查通道,每个人都忙得满头大汗。
        历代选拔人才都注重德才兼备的标准。宋朝在朝廷举行的考试中,力图避免因人情贿赂而出现作弊行为,导致录取不公正,所以对考卷又是密封姓名、乡贯,又是誊录,将考生背景与考卷水平完全隔绝,使考试仅限于文化才艺的展示和竞争。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考试成绩优良但品行不端者被录取的尴尬情况。面对各地参加考试的上万名考生,朝廷不可能掌握其品行,只有遵照乡举里选的传统,把这一基本资格的审查把关任务,交给地方州郡,这就要求应举者必须拥有本地户籍。
        由于我的特殊身份,所开具的省试资格证明是直接由礼部尚书亲批下来的,而户籍证明则是由开封府尹颁发下来的,门官检查过后,立刻诚惶诚恐地派了专人将我领了进去,找到了自己的小厢房。我抬眼望去,应试殿里一排排的小厢房就象养殖场里的鸡笼子一样,士子们每人一间,里面炊具齐全,甚至还备有取暖用的小炭炉。
        考官们很是忙碌了一阵子后,才把考生们安排妥当,然后一声锣响,本次省试正式拉开了序幕。我报考的是进士科,第一场考诗和赋,第二场考论议,第三场考对策,第四场考经文。考试时间是三天,考生必须在三天之内做完所有的题目,当然也可以提前交卷,但是出了考场以后,就不能再进去了,这倒跟我在后世经历的考试情况完全相同。
        “杨将军,按照规矩,考试一开始下官就不能呆在厢房里面了,如果将军有什么需要,可以敲壁上挂着的小铜锣,自然会有人来听候差遣的。”领我进来的官吏恭敬地说道。
        “有劳了!”我道了声谢。
        那官吏连道不敢当,告了个罪后就退了出去。
        第一遍锣响之后,考生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厢房之内,然后就有巡视的官吏们挨个检查考生们携带着随身物品,检视夹带之类的作弊用具,一经发现,立刻将其逐出,并注册在案永不录用,虽然处罚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可是依然有敢于顶风作案的考生,在盏茶工夫之内,我就看到有数十名考生被维持秩序的禁军们推推搡搡地押了出去。
        接着第二遍锣响,试卷被分发到了每个考生的手中。
        少时第三遍锣响,除了几个挂着权知和同知头衔的主考副主考外的无关人员都退到了限定的范围之外,考场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纷纷埋下头来,认真地看那题目。
    第四卷 雏凤清鸣 第二十四章 礼部应试(下)
     更新时间:2009…6…28 23:51:03 本章字数:3437
        学而优则仕、居官必考、唯才是举、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这种创制宗旨既符合人才生存分布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节用爱人,使民以时,人者五行之秀气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在焉从而举之,这些爱人、尊人、重人、选人、用人的思想,既是两汉以来人才考选观念演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举考试制度创建发展的观念文化根源。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知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末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也。故世卿为据乱世之政,科举为升平世之政。
        科举在客观上创设了一种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它通过力行开放报考,实现了人才竞争机会的平等,以卷面成绩决定取舍,符合人类追求民主、公平的核心价值取向,使社会职位资源的分配,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在最善的本意下,它是民主的,因为它给人争取领导和职位的机会是平等的。
        对于我来说,四场考试都比较简单,一则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应试教育,在纵览了历年以来的考题之后,心中早有定数,二则是因为经那日和氏璧一闹以后,神识清明,记忆力变得越发敏锐起来,过目不忘绝对称不上是妄言。
        所为难的地方只有一点,就是用韵和避讳。
        唐五代试进士,诗赋已讲究用韵、避讳,但远远没有宋代把它看得如此重要,对举子威胁如此之大,几乎成了一票否决的死穴,甚至连考官阅卷时如有落韵没有看出来,也要降官。
        宋礼部科举条例,凡赋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韵八字,一平一仄相间,即依次用,若官韵八字平仄不相间,即不依次用。拘忌宏多,颇为烦碎。凡庙讳(已经死了的皇帝的名字)、御名(还没死的皇帝名字)本字外,同音之字应避者凡三百一十七。
        是以下笔之时,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这样作出来的文章,还能有什么彩头?最多是合乎格式而已。难怪我看历年的文章浮泛浅庸,千篇一律,也不足为怪了。
        “唉——”我咬着笔杆坐在椅子上很是踌躇了一阵子。
        诗赋自然是很容易的,随便抓一首比较符合时宜的就可以了,论议和对策也简单,有了千多年的经验,应付这些古板的问题自然是得心应手,惟恐把主考官们的眼睛给瞪爆了,经文也不是问题,且不说我有微雕的样本儿以备不时之需,就现在这种精神状态,自是胜任有余,长篇的经文空缺丝毫没有停滞地填了下去,简直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利。
        所费工夫最多的,就是依照避讳的文字,逐一对照草稿上面的内容,将不合规矩的字眼儿一个一个地替换掉而已,这个任务耗费了我大半天的工夫,最后确定无误后方才将所有的内容在正式的答卷上面认真撰写了一遍,在天黑之前总算是完成了。
        当我趾高气扬地敲响墙上挂的小铜锣走出厢房的时候,大部分人还趴在桌子上面苦思冥想,见我如此轻松写意地站在院子里面等候交卷,其他的士子们都觉得非常诧异。
        “三位大人,已经有人答完卷子了,下官请示是否可以放人出去?”负责我这一房的礼部官吏来到了本次科举的主考官权知贡举吕端面前。
        “哦?”正在品茶的吕端与其他两位同知都有些诧异,不由问道,“糊名了么?”
        “回大人的话,业已完备!”那官吏恭敬地答道。
        “那就放人吧!仔细检查一下该员的行囊,不要出什么岔子!今次是圣上开的恩科,一切都要谨慎行事呀!”旁边的一位同知嘱咐道。
        “下官明白,下官告退。”那官吏应声告退。
        “许是交白卷的也说不定!”另一位同知笑着猜测道。
        “现在下结论还稍嫌早了一些,待到大比之后就知道了。”吕端说道。
        “吕大人所言甚是!”两个同知附和道。
        能被皇帝点中出任主考官的人,自然是信得过的股肱大臣,仅看吕端从开封府尹的位子上入直中书,再道兼任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就知道皇帝对他是如何地器重了,深明其中道理的两位知自然是不会放过丝毫可以巴结上这位朝廷新贵的机会。
        “又一个交白卷的考生啊!”
        我才走出考场,就听到外面有人用非常不屑的声音悄悄地议论者,扭头一看,却是两个俏丽的小丫鬟,想来是那位考生的随侍,那两人见我看她们时,却又有些不好意思。
        “世人总喜欢以己度人,这真是一个坏毛病,为什么不能把人往好处想一想呢?”我摇了摇头,来到了大街之上。
        虽然离天黑还有些时候,但是路上的行人已经少了很多,沿街摆摊儿的商贩们也在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隆冬的天气,说冷就冷,只要太阳一下山,温度就差了很多。
        我将提篮搁在脚下,双臂自然伸展,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将积郁在胸腔里面的废气尽量地排了出去,然后将带着瑞雪气息的空气深深地吸了进来,来回往复之间,似乎又多了一些明悟。
        “六少爷!六少爷!”一阵清丽的声音传了过来,却是我多日未见的小丫头排风与香云两个人,尾随在他们身后的还有府上的几名家丁。
        “你们怎么来了?”我顿时觉得有些奇怪,天波府距离考场也没有多远的路,这时间才过去不到一天,怎么她们就守到这里了?
        “是老爷吩咐的。”杨排风回答道。
        “哦?”我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老爹什么时候这么通情达理了?
        香云见我有些疑惑,就解释道,“老爷说了,少爷你这次应考,肯定不会耽搁太久的时间,如果试题简单,你准备了那么久的时间,自然是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如果考题太难,你也不会耽搁,因为你根本没有复习到那些东西,以你的性子,自然是要交白卷的,绝对不会耗在里面,所以,他断定无论如何你今天都会出来的。”
        我顿时哑口无言,真没想到看似只知道舞枪弄棒的杨老爹他也会如此细心地分析问题,有道是知子莫若父,虽然我只是他的假儿子,但他却能够将我的脾气掌握得如此透彻,不能不说是缘分使然了。
        “少爷,考得顺利吗?”香云忍不住小声问了一句。
        我看了香云一眼,发现她的脸上是一副非常关切的神色,再看排风,则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由心头有气,于是答道,“顺利什么?比交白卷强一些吧!”
        三个人都不说话了,过了半晌后香云才怯怯地说了一句,“其实考不考科举都是不打紧的,少爷你现在已经是京师无人不知的少年英雄了,那个科举,就随它去吧!反正我们天波府也不在乎多一两个进士来装点门面。”
        我笑了笑,香云这丫头还真有心思,知道安慰主人,是个不错的丫鬟。
        “少爷,我们回府吧,老爷已经吩咐厨房准备了许多好菜,说是要慰劳你呢!”香云见我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太坏,就建议道。
        “恩。”我点了点头,牵过家丁手中的缰绳,翻身上马,率先向天波府的方向驰去。
        “吱呀呀——”的一声传来,我回头看时,又有人步我的后尘,从考场里面走了出来,远远地看那人影,似乎也是一副风流倜傥的装扮。
        四目相接处,神光对射,我忽然觉得那人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摇了摇头,我带着香云等人拍马而去。
        天边有几道红霞在飘动,明天也许会是个好天气呢!
    第五卷 名动京师 第一章 销金之窟(上)
     更新时间:2009…6…28 23:51:04 本章字数:3542
        算一算日子已经进了腊月了,离过年也没有几日了,汴梁城中的人气却没有因为天气的寒冷而萧条,反而有些活络起来,大街小巷中都是贩卖年货的商贩们吆喝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