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慢熊难过地点点头,不能并吞选锋营让他很痛心:“大人说的是。”

  黄石紧接着抛出了一个难题:“但慢熊老弟你说的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你只看到这一层,那就让我太失望了。”

  “另一个问题应该是合作问题了,大人怕吞并选锋营会给以后带来很大的麻烦吧。”赵慢熊慢慢地想了一会儿。不过这次他只是想说辞,实际上这个友军合作问题他在前来金州的路上已经想过了。他着到黄石的计划后第一个反应就是黄石也有类似地担心。

  “不错,不错。”黄石伸手要回了赵慢熊手里的两份命令,这两份命令明天一早就会下发,选锋营会得到最良好的补充,很快就会恢复战斗力。而且还掌握在选锋营老人的手里。

  收好了巳经定下来的报告,黄石微笑着对赵慢熊说道:“这次会战我救火营独木难支,没有选锋营的奋战就没有胜利。以后我救火营会遇到地敌人也还很多,会需要友军的时候也会很多。如果个天我图一时之快并吞了选锋营,那么以后在危机关头友军难免会保存实力,最后就是大伙儿一块死。”

  黄石轻轻拍了拍手下的命令:“我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跟着我黄石打仗,死一个兵我给他补一个。死两个我给他补一双。都把吃奶的力气拿出来吧。跟着我混绝对没有亏吃。”

  按照黄石的本意,选锋营的兵力不仅会被补满,各级指挥官的位置也由老人来带。不过章肥猫和手下军官团被毁灭得太彻底了,选锋营的军官只有右翼还有剩。左翼地都死得干干净净,黄石只好提拔了小泼猴等活着的几个亲兵。

  “虽然那些人都是大人提拔的,不过恩情恐怕不能被长久地记住。”赵慢熊对黄石不安插人还是有些微词的,他认为适当塞些人进去也不算很过份:“一半对一半,大人以为如何?”

  “一不做,二不休。要不就不塞。要塞就全塞,塞一半进去干什么、等着看他们打架么?”黄石知道赵慢熊说的是一般的规矩,但是黄石建军以来。所有的规矩都被他砸烂了,这次也不怕再多砸一个。看到赵慢熊脸上还是有些可惜的表情,黄石忍不住嘲笑起这种小气心理来:“你不是也知道欲擒故纵么?放心吧,我猜选锋营很快就会投怀送抱的。

  “投怀送抱?”赵慢熊对黄石把这个词汇应用在这里有些不解。

  黄石一笑也没有再作解释,对选锋营的处理决定来自他前世的一种感悟。如果一个男人非常非常急色,见了漂亮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求欢,那他的成功率并非很高。但如果男人能忍一忍,告诉漂亮妹妹他不想搞她,那么很多时候妹妹反倒会认为这个男人很有责任心,很可爱或者是有诸如此类的一些感动……眼下选锋营也是一样,黄石冒着风险来救他们无疑很令人感动,但是不少人心里恐怕会怀疑黄石这么好是因为他别有所图。所以黄石如果急不可待地并吞了选锋营恐怕会让不少人失望,而如果暂时忍一忍做出副君子的面容,那么大家自然觉得黄石是真好。选锋营这一群无主的官兵,离黄石的基地也不远,只要他们心里向着黄石,难道还怕他们能飞上天不成。

  天启五年二月初三,金州。

  一个东江的传令兵赶来了,他乘快船冒着冰寒赶来金州,听说南关大胜后紧张的表情一下子就松了下来,把东江的紧急命令交给了黄石,这是毛文龙在收到旅顺惨败的消息后立刻发给辽南的。

  那个传令兵当众宣读了毛文龙的军令,李桑风、尚可喜等人也都在场。

  “……加东江参将黄石副将衔,权节制长生岛、中、西二岛、旅顺堡、金州堡……广鹿岛、长山岛军务。”毛文龙给黄石的具体命令是救援南关和旅顺,尽可能地掩护明军逃出后金军的虎口。毛文龙还说如果黄石做不到这个就可以考虑坚守金州,如果能守住金州那毛文龙认为辽南局面还大有可为,最后毛文龙还授权给黄石,如果金州实在顶不住的话,黄石可以放弃金州军民撤退向长生岛。

  后面的命令黄石就没有让传令兵宣读了,不过传令兵最后还是提到了一点儿,那就是东江本部派出了援军。毛文龙让传令兵告诉黄石一个营已经被紧急动员了,还说在黄石看到传令兵的时候这个营应该已经从东江出发了。

  “领军的是东江守备毛有杰和东江千总毛有云。”

  听到这两个名字后尚可喜脸上露出了很不自然的表情,毛有杰、毛有云兄弟本名耿仲明、耿叔明,他们的父亲和其他几个兄弟都死于孔有德的老子组织的那场矿工暴动中。不过耿仲明没有投奔广宁军本部而是带着幼弟直奔朝鲜,等孔有德前往宽甸前线的时候耿仲明立刻又和这个老朋友相认了。

  去岁东江三矿徒在宽甸斩首三百六十一级,耿家兄弟和尚家兄弟为了争功打成了一锅粥。主持分配功劳的孔有德当然支持自己的老兄弟耿仲明。这把尚家兄弟气得不轻,他们觉得辽东无处说理,所以大哥尚可义前往广鹿投奔张攀,尚可喜也跑到辽南长山岛练兵,他们和孔有德、耿仲明的梁子就此也算是结下了。

  黄石却恍若不觉:“毛有杰带了多少人来,武器铠甲如何?”


《窃明》 烈烈北风意未逞 第三十四节 天平

  看似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却好问到了那个使者的痛处,让他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这决东江本部派来的援军可以称得上是两手空空,去年也就是天启四年朝鲜东江军损失不小,耿仲明兄弟的兵力、装备都被孔有德要去了,这还是因为孔有德和耿家兄弟有这么多年的交情,不然别人还得不到这批补充。

  而耿家兄弟回到东江岛后就训练新兵,在毛文龙的计划里,耿家的新兵不需要立刻上阵,所以什么装备都没有,而且士兵本来也没有几百人。接到辽南黄石的急报后毛文龙把手边能抽调出来的上千壮丁统统塞进了耿仲明的新兵营,还把这个唯一能紧急动员的营立刻派向了辽南。

  “毛有杰守备指挥的营叫‘杰字营’,”说出这话后东江使者脸上微微一红。这个营本来就是训练用的,军旗、名字统统没有,这个“杰字营”的称号也是毛文龙急中生智想出来的。幸好黄石看来不懂这里面的含义。使者看到黄石脸色毫无变化后心里也是一宽:“毛守备的‘杰字营’有一千三百战兵,东江水营会尽快把他们运到辽南,大概也就是几天内的事情了。至于他们的铠甲……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一时间恐怕会有很多缺额,希望黄大人能提供一些。”

  黄石更关心的不是这个营有多少战斗力,而是耿家兄弟这两个人。他听说来得有一千三百人后感到一阵难受,要想收买耿家兄弟恐怕又要出血了。远的不说,自己身边的这个尚可喜还没有打发呢。黄石装出一副开心的样子:“久闻毛有杰守备大名,有他来增援辽南万无一失,至于铠甲武器,本将自然会准备。”

  “那就有劳黄大人了。”东江使者很高兴黄石能不抱怨。此行他还另有任务所以不能立刻返回东江,所以他赶忙对黄石说道:“黄大人南关大捷,这个消息有没有报告给大帅?”

  “当然了。”南关大捷后黄石的奏章立刻就发向了东江,不过两件重要的战利品还没有送走,金盔和大旗吴穆打算一起直接运去觉华,免得中途反复倒手,万一遗失在大海里可受不了。黄石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时间,对那使者笑着说道:“按日子应该已经到了。大帅的命令可能巳经在路上了。”

  “如此就好。”东江使者长出了口气,傻子也能看出辽南局势对明军极其有利,只要能歼灭后金这三个旗,东江军暂时放弃辽东都没有关系。这个使者并不是什么高级军官,所以他很乐观地想着毛文龙下个命令可能就是整理东江全军而来了,现在他在辽南的任务已经结束了,使者高高兴兴地对着黄石一抱拳:“黄大人,在下在此间的任务已了。标下敢请黄大人为标下兄弟几个提供住处和快船,明日一早标下就要去山海关了。”

  “大帅要你去山海关?是去讨援军吗?”黄石大吃了一惊。他一直觉得毛文龙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的,没想到这次毛文龙竟然会想起向辽西求救,真是太令人不敢置信了。

  这个问题让那个东江使者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回答好还是不回答好。来之前毛文龙已经有了秘令,如果辽南局势一塌糊涂,那么就不要去辽西自取其辱了。但是如果辽南形势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比如明军还在坚守金州,那毛文龙就要使者去辽西哭一场。说什么也要讨些援军回来。这个使者眼看金州还在明军手里。符合毛文龙让他去辽西的先决条件。所以他就决心去辽西走一趟,或多或少为辽南东江军要些物资和士兵回来。

  使者又打量了眼前的黄石一眼,这个黄将军战无不胜。前两次黄石去皮岛的时候这个使者都曾在路边旁观过他,第一次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第二次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刚刚从军的少年军户。这次他又亲眼眼见黄石力挽狂澜,把辽南的一场重大危机变成对明军极其有利的战略局面。

  在这个东江使者心目中黄石本来就是大英雄兼崇拜对象,再说黄石看起来去掉副将的加衔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情于理这个年轻的使者都不打算瞒黄石了: “黄大人明鉴,标下正是要去山海关求见辽东经略孙大人,毛帅给孙大人写了亲笔信,希望孙大人能援助辽南一些火器和士兵,至少也要紧急提助些粮食。大帅担心黄大人的军粮会有不足。”

  “让大帅担心了。”黄石叹了口气,上万士兵一天吃的东西真不少,幸好是在金州城内驻扎,不必消耗干粮。不过要是算上耿仲明兄弟、尚可喜还有随时可能前来的广鹿张攀,长生岛储备的粮食还真是会有些紧张。

  使者行了个礼就要出去,黄石在他离开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会去登州么?”

  那使者毫不犹豫地昂首回答:“黄大人明鉴,我们当然不去。”

  黄石又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嘴里却淡淡说道:“好了,你们下去休息吧。”

  几年来东江镇和莱登镇、莱登巡抚衙门已经闹得很不愉快了,早在镇江大捷的时候,毛文龙就不肯把功劳给山东的文臣集团。镇江大捷无疑是明军第一次收复失地,第一次进攻获胜和第一次献俘阙下,所以山东的文臣集团希望毛文龙把运筹帏幄的功劳上交给莱登巡抚衙门,比如山东的文臣就说镇江大捷是登州通判王一宁的策划。但是毛文龙却一口咬定这是提拔他的王化贞的功劳,还上书指出王一宁是他从龙川撤退到朝鲜内陆后才来的,这种说词让山东文臣集团很下不来台。

  天启二年后,毛文龙和山东文臣集团的本来就很不好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毛文龙一口咬定山东没有功劳,而山东则一直说毛文龙贪功。最后毛文龙连首级和俘虏也不肯交给山东去检验,而是直送天津卫。天启三年,天津卫的地方官屡次上书朝廷,要朝廷下令给毛文龙不要再交俘虏来了。天津卫的理由是俘虏太多了,又要吃饭又要派人看护。还要动员乡兵押送——这也要吃饭,所以花销实在是太大了。而毛文龙坚持送俘虏来,他说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