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亭长小武-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脱。上了虎背,想退下就无望了。于是他也笑道,掖庭令君,臣武有礼了。他本来想说两句道歉的话,但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不知如何出口。


第十一章第66节 讵料君王幸 赠爵赐荣名(2)

    赵何齐呆立了一会儿,也不知说什么好,半晌才道,上车,跟我去见皇上罢。    
    马车缓缓驰动,进了车厢,并坐在一起,小武觉得更加尴尬。不过道歉却方便,于是没话找话,赵君,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实在也不是臣所逆料的。还请赵君不要误会才好。    
    赵何其冷冰冰地说,马上要见到皇上了,还罗嗦什么,上了前殿,我就要向皇上奏禀你的奸事。    
    小武差点儿跳了起来,心下大骇,但语气还强行保持镇静,什么奸事?    
    哼,自然是你和广陵王勾结的奸事。赵何齐不耐烦地说,你就等着掉脑袋罢,身为丞相府的长史,知奸不报,可以灭族了。    
    汗从小武的额上流了下来,他颤声道,这件事你早知道,你不也没告发么?你拖延到今天告发,皇上也未必饶得了你。    
    赵何齐凄厉地笑了一声,哈哈哈哈,我一个刑余的废人,有什么可怕的。我的父亲都不认我了,赵氏的财产终将落入旁支之手,我现在活着只为了报仇。前两个月,我一直躺在蚕室里,想告发也没有机会,赵何齐的声音愈发凄厉了起来,眼睛怪异地盯着小武,你知道在蚕室过的是什么日子……况且,首告者可以除罪,即使不除罪,我也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小武强忍住内心的惊慌,突然岔开话题,赵君想报仇,只怕找错了对象。以臣的深通律令,本来赵君封侯万无一失,而且臣听说皇帝当初的确是要给赵君封侯的,不是吗?他知道“封侯”两个字是赵何齐的隐痛,也是容易让他注意力转移的话题,于是急中生智往上面扯。    
    赵何齐眼光有点迷茫,恨声道,这倒也是的,都是那个该死的廷尉严矬子,否则我哪里会落得如此下场。还有那个畜生江充,老子恨不能生饮其血。    
    小武道,赵君自己也明白是严延年坏了你的事,怎么能怪臣呢?臣怎知会突然窜出这么一个异数。赵君的仇人是严延年,千万不要做亲痛仇快的事——臣有一个办法,可以帮赵君除掉严延年和江充。    
    什么办法?赵何齐脱口道。    
    小武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他知道赵何齐已经被自己说动心了。不过刚才只是自己一时急迫的乱语,想除掉官高位尊的严延年,再加上炙手可热的江充,这他妈的怎么可能。连丞相都对江充那么恭谨,自己一个小小长史,拿到外郡去好像还满像那么回事,可是在这长安城,随便抓一个人都比自己官大。不过事到如今,也只有继续瞎编,骗住他要紧。    
    于是小武装作很诚恳的样子说,赵君,好歹我们也都是为广陵王做过事的,君的遭遇我也很愤慨,不过真的没料到会有突然变故。其实就臣掌握的案例来讲,像赵君这样代人上书得到封赏的例子非常多,而因此反而得罪的才不过两三例。臣怎么知道严延年会用那两三例来廷争,给赵君造成不利呢?如果赵君因此迁怒于臣,在皇上面前揭发广陵国的隐私,要处死的不但有臣,广陵王、令尊以及楚王延寿、令姊都会被牵连腰斩,除了赵君自己可能因首告除罪。赵君觉得自己单独活在世上,会很有意思么?虽然赵君对臣有点误会,臣死亦不足惜,只是赵君对自己的父亲和姊姊难道没有一点恩情吗?如果赵君忍心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父尸首分离,那么臣也的确无话可说了。    
         
    赵何齐默然了,眼睛有点湿润。是的,为了自己,父亲伤心欲绝,一病不起,曾经数次派人来长安探望。他对父亲一向很有感情,当初不是为了迫切想给父亲一个惊喜,他也不会那么爽快答应小武的条件。现在虽然自己成了废人,心情压抑,可是如果父亲遭受牵连,究竟也是不忍的。还有姊姊,自从嫁给楚王,楚王也对他不薄,他觉得自己怎么也没必要做得太绝。    
    小武知道他心里正在进行斗争,趁热打铁地说,其实赵君现在还有一个封侯良机。    
    什么?赵何齐好像梦中惊醒一般。接着又恨声道,我现在这个样子,封侯还有什么意义?    
    赵君此言差矣!小武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至少赵君开了宦者第一个封侯的先例,会名垂青史的啊!赵氏家族也可因此得到君的荫庇,将会有不少族子拜在君的膝下,请求为后。君在赵氏,虽然不能有真正的亲生儿子,但谁人敢剥夺君在族中的地位呢。    
    赵何齐脸上微微露出喜色,他喃喃地说,如果能保持我在赵氏的地位,那可就太好了,至少不会死了也做无姓之鬼——你说说,什么办法可以封侯,希望沈君你考虑成熟点,这次可绝不能再出什么差错了。    
    小武听见他称呼自己为“沈君”,大松了口气,绝对不会。有件事,赵君可能没有忘罢,我第一次逃往广陵国的途中,曾捕获了两个人,公孙勇和胡倩,他们是昌邑王派到豫章郡的假绣衣使者。    
    赵何齐道,嗯,我记得有这么回事。不过我觉得抓了这两个人没什么用。    
    不然,小武道,现在新任丞相刘屈氂和大将军李广利暗暗冀盼皇上废掉太子,改立昌邑王。江充最近和这两个人打得火热。如果我们将昌邑王的事一告发,皇帝会立即将昌邑王处死,就可能牵连到江充,这样赵君的仇就报了。而且告发谋反,证据确凿,这次一定能博得封侯。    
    赵何齐跳了起来,人又不是我抓的,我凭什么告发。难道又要我再受一道宫刑不成。    
    小武道,赵君勿惊,这情况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是我审问的拷掠报告,他们可以找理由,说你完全不知情,只是因为贪图爵位,代人上书。这次在广陵国,你也是亲眼见过那两个假使者的,讯鞫验问时你也曾在场,整个情况你都知道。告发上去他们没有任何理由驳回的。    
    赵何齐道,可人究竟是你抓的,只有我们两个一起告发了。    
    小武道,也好,不过这事先别急。现在公孙贺一伙虽然死了,皇太子的势力还在,如果急着先对付他们,皇太子地位将更加稳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我们毕竟和广陵王有私交,扶持广陵王立为太子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否则,赵君即使封侯,又有什么意思。况且大汉的《左官律》规定,王国人不能担任重职,升任九卿三公,也不能宿卫内廷。赵君就是楚国人,正好符合《左官律》的禁令啊。如果不能宿卫内廷,参与枢机,封侯又有多大意思呢?    
    赵何齐阴骘的脸也露出了笑容,嗯,沈长史的确很有谋略。我就暂且再信你一次。那你看我们何时告发合适?拖延久了,万一皇上责问为何不早告发,除奸邪于未萌,我们又当如何?    
    我们可以说没有确切证据,别忘了,张崇一直也没有承认自己是昌邑王所派。一旦时机合适,我们可以假装刚刚忆起此事,请求诏书将那两人槛车征往长安。到了长安,有中二千石官员五人杂问,张崇的心理恐怕立即就崩溃了,不怕他不招认。他一个山东的鄙夫,哪里见过朝廷拷掠的场面。如果他真有那么镇定,当初在肥牛亭,就不可能被我识破身份了。


第十一章第67节 讵料君王幸 赠爵赐荣名(3)

    赵何齐叹道,沈长史果真狡猾,赵某自愧不如啊。他心里暗想,就算广陵王当了皇帝,这仇我还是非报不可,你说你冤枉,但此事总是因你而起,到底是否陷害我也说不准。况且我日后眼睁睁地看见你娶了如花似玉的刘丽都,在床笫之间,享受那鱼水和谐的无尽的快乐,这口气怎么忍得下。是可忍,孰不可忍?否则,我他妈的还算个男……么?他想起“男人”这个词,一下子黯然,心中又是羞愧又恼恨,眼光透出一股仇恨,我要杀死所有陷害我的人,他在心里呐喊。    
    小武一瞥,看见赵何齐眼中的寒光,心中也凛然打了个冷战。他知道这个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花言巧语就放弃对自己的仇恨,将来终究要被他算计。凛然之余,一股傲气也不禁从心底升了上来,哼,想报复我,没那么容易。既然你不放过我,那也别怪我不仁了。我终究会想出一个办法,让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想到这里,起初的那一点儿歉疚也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时马车已经到了殿外,两个人下了车,沿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阶梯,走上殿去。奇华殿真是名实相副,搜罗了全国各地的珍奇异兽,他们在高高的复道上,纵目四望,远处是一个个被铁丝网隔开的圈,养着狮子、猛虎、熊等各种凶狠的野兽。让小武看得眼花缭乱。他是第一次来到建章宫的阙台上,阙台有几十丈高,远望西面,一片茫茫的碧波,如果不站在这里,眼中怎会有如此的开阔壮丽;前面的未央宫屋顶竟好似在空中鸟瞰一般。这风景简直让他晕眩,他情不自禁扶住汉白玉栏杆,暗暗慨叹皇家的无上威风和气派。唉,当今的皇上,的确是罕有的伟大君王,如果没有相同的气魄胸襟,又怎么能规划出这样雄浑的伟大楼阙来呢?    
    一会儿,殿门令将他们带进去。刘彻饶有兴趣地问这个跪在眼前的年轻人,朕早就听说了你的胆大,竟敢矫诏征发郡兵,当时不怕杀头吗?    
    小武低首道,臣怎会不怕,只是当时情势危急,若不那样做,冲灵武库已落群盗之手,东南数郡将临兵燹之灾,臣食汉禄数十年,怎敢贪恋微命,坐视群盗作恶,给圣天子遗忧呢?    
    刘彻心里暗暗欢喜,姑且不论这个小吏心里怎么想,但这番颂扬自己的话,的确让人听来十分受用。嗯,他满意地说,朕不怪你,都是郡守不称职,现今的豫章太守是谁?    
    旁边一个随侍的郎中赶忙躬身回答,回陛下,豫章太守陈不害,庐陵人,元封元年出仕,由佐史积劳升迁县丞、县令、郡长史至郡守,守豫章郡为首任,已任职七年。    
    刘彻道,哼,积劳的官吏,竟也这般没用,丞相府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主事者早当劾奏丞相府东曹主二千石掾吏,以选举授任不实下狱。若不是沈长史便宜行事,朕的东南数郡皆已沦落贼手。公孙贺这个丞相早就当得不称职,即便不谋反,也该收回印绶,免归田里了。朕立即制诏御史,收回陈不害的郡太守印绶。    
    尚书郎中连忙应答,臣立即去草拟诏书。    
    刘彻目视小武,朕当初过听公孙贺的胡言乱语,任他下文书逐捕长史君。长史君当日逃亡,真是大为辛苦了。朕欲给长史君一点补偿,不知君有何意愿?    
    小武心里十分惊喜,没想到皇上对他如此亲切,他惶急地答道,臣当时矫诏,罪该万死。陛下垂怜,竟然赦免臣,臣已经感激不尽。臣来长安也已数月,家中又有父母,当日臣逃亡之时,老父老母倚门垂泣。臣返首回顾,心如刀绞。臣望陛下赐臣数月之暇,俾臣能回家看望,以尽孝心。    
    刘彻环视群臣,喜悦地说,朕果然得一良臣,非但广有才具,且颇有孝心,甚合我大汉以孝治天下的准则。来人,快快取酒来祝贺朕。    
    江充、刘屈氂等心里好生不服气,但皇帝如此喜悦,他们也立即装出欢天喜地的样子,齐齐跪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