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亭长小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的历史化上。《李自成》、《金瓯缺》虽然器物典章复原得惟妙惟肖,那却是死的东西,小说毕竟不是考古发掘报告。只在《亭长小武》中,我们能看到依循时代架构来规划其人物的思维架构和人生轨迹。读着这本书,使我有种宛然确有其人,宛然确有其事的感觉。仿佛小说中的人物真是如作者小说末尾中所说的,史佚其名,直到千百年后的而今,他的生平才从破土而出的婴齐竹简记载中被发现。而非古瓶装今酒的感觉。这实在是当今历史小说中的一个难得的收获。    
    我们知道,汉代是一个以严密苛酷的刑律科条来管理社会的朝代。这这个帝国中,完全靠文法吏的刀笔来运行着,其中充盈着血腥杀戮,盛行着舞文弄墨。“案狱考事,移书下记”是这个时代最亨达通吃的技能。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蒙住历史真实的华衮,经术文学虽然受推崇,然而毕竟是用来高谈阔论的,在实用性上是远不及法律文案。(那时大家固然要学六经,可谁也不会丢了法律文案来学。连经学魁首郑玄郑大师都精心为律令作笺注。)所谓“春秋决狱”云云,不过为黑冷的律条饰一道光彩绚丽的金边。书中的主人公小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豫章县青云里的亭长,一个大汉帝国政府里的最底层吏员,一个连印绶都没有的不入流的吏员。还时时担忧着因捕盗不力、亭舍不洁受县廷谴责而罢职。然而他却具备精法律,知官事,晓簿书的本事。他是适应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需要的热门人才。他的发迹是完全符合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选择趋向的。汉代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如张汤、杜周、黄霸、赵广汉、尹翁归、王尊等等,哪个不是起于小吏,靠着文墨功夫,终于位列三公九卿的?至于汉武帝刘彻,一个雄才大略,求贤好士而又主观爱憎极端强烈,爱之则爵之而后快,显之而后快;憎之则诛之而后快,族之而后快的皇帝。大凡身有奇才,敢于表现自己的奇才,在他治下是很容易好风凭借力,一朝上青天的。史上的卫青,霍去病,严助,朱买臣等人都都是如此。小武有胆有识地应对了豫章劫盗事变,彰显了自己的明敏果敢与娴熟吏事,一鸣惊人,并且还赢得慧眼识英杰的美人青睐。(汉代不少此类红拂识李靖的故事,典型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于是他自然被刘彻激赏,立时高车驷马了。然而汉代轻爵赐人却也轻族诛人,汉武喜不循常,怒也不循常。深文罗织的漩涡可以吞噬别人也可能吞噬自己。身处这修罗场,几人能免?!前举诸人,除却早死的,不都是非死即黜么?(大都是刀下亡)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小武岂能免?岂能长享富贵柔情?爱妻刘丽都被人害死,自己政争失败自刎而亡。是符合那个时代规律的结局!    
    野性的年代,既跃动着浪漫却也弥漫着残酷的年代。人的命运时时置于捉摸不定中的年代!飞黄腾达与身首异处只有一步之遥的年代。晨起万户侯,日没阶下囚的年代。《亭长小武》栩栩如生地让我感触到了这样一个年代。


第一章自序

    写这本小说,是很偶然的。起初仅为了满足朋友们的好奇,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弄成这么长的一篇东西。    
    我并非学历史出身,要说喜欢《汉书》,竟是因为它的文学性。这样,顺带着汉代的历史也可说是稍知道一点。也因此,看见现在有些写这个时段的小说,就没有胃口。那些作者们大概以为古代的所有时段都是一回事,所以我从中看到的多为雷同的内容,除了人名换一下。当然,这并不说明我只爱好历史的细节。但关键是,如果不是那些各个朝代不同的细节,很多故事就有可能不这样发展,而应当那样发展。所以,细节有时是可以左右情节的。    
    因此想写自己心目中的汉代。但从何开始呢?仅仅写宫廷斗争我自己觉得很无聊,况且很多小说已基本是这内容,我不必去凑趣。不过为了能吸引大众的眼球,王侯将相是必要的,毕竟通过欣赏纸上王侯的奢华,能让我们获得虚幻的满足。除了王侯,剩下还有才子佳人。只是汉代又偏偏无所谓才子这种东西,毕竟科举制度还没有。那么我怎么能让读者随着我一起“意淫”呢?    
    可以追溯一下经历。童年时,我住在南昌的一个市井里,往西走,数百米之外便是波光粼粼的抚河,乃赣江的一条支流,赫赫有名的滕王阁就建在不远的地方。我回想起这场景,总觉得二千年前的汉代,作为豫章郡太守治所的南昌(在小说中叫豫章县),估计也就是这样子。因此我就干脆写一个平民,如何从这个江边小邑发迹的过程。汉代重视“法律”人才,人要发迹,非得从小吏做起,那么熟读律令非常重要。我遥想一个二千多年前的青年人,怎样通过苦苦诵读律令,致位通显。这就是当时的“才子”了,再想出个“佳人”来,故事就基本有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可能。    
    除了这个俗不可耐的故事框架之外,要说这篇小说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它比较注意细节。我充分运用了自己知道的一点汉律知识,让主人公借助它时时脱险,步步高升。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凭借武功脱险,本质都是一样。可惜最后有个遗憾,我本想让主人公有个美好的结局,可是写着写着就走调了,无可奈何地让他失败,这是我感到很抱歉的。有些读者已经对我提出过愤怒的批评,希望写下一部时,我能洒脱一点,让主人公无所不能。这很好理解,读者代入故事情节时,会因此感到尤其爽快。    
    有必要说明,虽然我的意图是尽量写出心目中汉代的味道,但为了情节的需要,我将一些很常识的史实加以改造了。读者看到这些部分,大可一笑置之。    
    回想当初写这个东西时,也是比较烦的,每天总觉得要完成一件事,日子因此感到拘束。现在终于看到它的出版,又不由得庆幸。毕竟不写点儿这个,时间可能也是白白流失,什么也不会留下。虽然小说并非什么“经国之大业”,留下与否不很重要,可是“虽小道,必有可观焉”。如果终究能愉悦他人,自己也会很愉悦的。    
    史杰鹏于北师大    
    2004年4月


第一章第1节 经年为亭吏 奉券入县廷(1)

    西汉武帝太始四年的夏天,天气燠热,江南豫章郡的豫章县城内流言四布,大街小巷都充塞着一种神秘紧张的气氛。县廷的掾吏们在各个乡、亭、市、里穿梭来往,捕走了不少游手好闲的少年子弟,平常热闹喧嚷的街道上顿时冷冷清清的,显得颇为肃杀。原来前不久城中发生了一起凶杀案。    
    受害者为女性,地位很低,是城中卫氏府中的婢妾。而且她自身不过是受了伤,并没有丢掉性命。怎奈这案件发生在县廷附近,县令十分震怒,倘若这明目张胆的县廷近旁杀人案不能尽快破获,传到郡太守那里,他今年的考绩就得“负殿” ,必定会受严谴。他当即下令,组织了一个破案小组,总共四个老练狱吏,昼夜考索。但是案犯十分狡猾,现场除了一枚契券,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老吏们冒着酷暑,勤奋工作了几十天,一无所获。而卫氏却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屡次派人来县廷催问结果,声言再无消息,将以文书上讼郡府,甚至长安廷尉府。    
    县令吓得满头是汗,他想起了当年县廷的办案干吏李顺,急招他来商量对策。两人客套一番之后,王德恳请李顺出山,帮他一把。李顺为难地说,在明廷 面前,臣也不说假话,臣壮年时也比不上一般人,何况现在垂垂已老,体力不支,恐怕无能为力了。如果明廷不弃,臣倒可以推荐一个人,相信他不会辜负明廷的期望。县令急道,谁?如果能帮我破获这起案件,本县的考绩不落后,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报答呢?李顺道,青云亭亭长沈武。    
    他?县令拉下脸来,先生是在耍我吗?他连亭长这样的粗活都干不好,破案这样缜密的事,怎么可能胜任?李顺叹了口气,明廷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人各有其长,亦有所短。明廷不知么,我大汉开国功臣陈平名节不修,而为高祖皇帝出奇计,定天下。即如当年淮阴侯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如果任以亭长,一样的会疲弱不胜任。然而封坛拜将,号令三军,却能驰骋疆场,斩将搴旗,建不世之功勋。臣这个学生沈武心思缜密,文法娴熟,未可轻视啊!县令惊道,先生休提反贼韩信——如果沈武真如先生所说,我倒可以试试。不过时间紧迫,我只能给他半月时间,如果成功,定当请求郡府嘉奖。倘或不能,他的亭长之职,我也不能替他保住了。青云里现在盗贼公行,实在很令我难堪啊。    
    豫章郡豫章县青云里的亭长小武,自小拜同里的退休老吏李顺为师,学习法律条文。三年过去,水平很高了。李顺也很赏识他,想以自己的老面子,推荐他到县廷当个小吏,比如狱史、令史什么的。但是不巧,所有职位都满员。县令王德碍于李顺的面子,也禁不住他一个劲地夸奖小武的才能,就让小武先在青云里担任亭长。    
             
    亭长这个官职,在有勇力者看来,是一个好差使,职责就是监察整个青云里的不法活动,间或迎送过往的邮吏、戍卒,不需要涉足行政上的烦琐事物,象登记户口,征收赋税之类。本朝的高皇帝就是从亭长干起,交接群豪,逐渐壮大,最终夺得天下的。做亭长需要日日在闾阎巡行,如果发现有健壮男子到处游逛,不事生产,就要严加盘问,甚至可以马上收捕。小武还有两个职位分别称为“求盗”和“亭父”的副手。顾名思义,“求盗”就是协助小武捕人的;至于“亭父”,一般用来使唤打杂。捕人这种活可不是好干的,得自身孔武有力才行,否则对方根本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理所当然要拔剑反击。    
    小武是个懦弱的人,他本身又生得秀气,闾里的不良少年们都公然藐视他,所以青云里的治安一向不大好。县令对小武非常不满意,李顺也很忧虑,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看错了人,他知道小武的特长不在于逐捕盗贼。但王德不会管这些,总有一天他会派人把李顺叫去,宣告褫夺小武职位的。一旦真的被免,就意味着小武丧失了那份微薄的俸禄,不得不同其他百姓一样下地耕作了。小武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很着急,只是无计可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个考察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小武接到县廷传达的文书,暂时调用他任令史,主管贼曹,查卫府剽劫案,不禁大喜。他匆匆赶至县廷上任,立即下令传唤受害人,也就是那个名叫卫缀的婢妾。这女子身材中等,面庞白皙,一看就知道是大族蓄养的上等奴仆,不参加繁重体力劳动的。如果是干粗活的奴婢,则远没有这样光滑的脸蛋了。也难怪她的主人对她的被刺表现得那么愤怒而急切,乃至敢于对县令说那样威胁的话。当然,这也因为朝廷为政稍微宽缓,如果上溯一百年前的秦朝,官吏权力熏天,一个县令的威势足以让人破家,谁还敢如此嚣张。    
    这真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小武坐在堂上,犹自做梦一般。好一会,他回过神来,语气凝重地诘问,你叫卫缀?案发那天,怎么去了旗亭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