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亭长小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他对这一语言的运用还不很灵便,在与俗语体系的接合中甚至有些地方还很拗口,不过我相信,他在修改时,可以注意到这些问题。因为他在写《亭长小武》的同时,开始创作的小说《楚汉风云》,就将语言调度得非常到位。    
    看了《亭长小武》的人可能会以为史杰鹏也是个酷吏性格的人,不过我倒觉得他还是那种不敢在现实中残酷只好在小说里宣泄的人,他的为人只好借用杜甫诗,“天生腐儒骑瘦马”而已。    
    而所谓三角爱情,实际上是情敌之间的互相较劲,那个剩下的被爱者,不过坐享其成罢了,因为小武够自私,所以我判断他应该忍心坐享其成。史杰鹏在为靳莫如设计的情节中忽视了女人内心的角斗,所以到了后半部,可以充分推动故事发展的靳莫如,只成了干巴巴的示爱者,其实她可以再精彩些的,以她的理智和见识。    
    我私下觉得汉朝的爱情应该要狂野些,有一种因为伦理教化的拘束逐渐渗透而挑逗起来的性感,也就是说,《诗经》时代的男女也许是看到肉体才胡乱冲动的,而汉代的男女,因为若隐若现了,才显得诱惑莫名,这样,刘丽都的野性和温婉便是可以理解的,小武对许多女人的感情也才是可以理解的。我原来以为史杰鹏会写小武专情于刘丽都,如今细想,总觉得他对女人的感激往往多于爱情本身,在小武这样的年纪,显得有点可惜了。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现在,历史小说写官宦写帝王写市井写流寇,写兴衰写权谋写欲望写思想,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市场和“票房业绩”,史杰鹏在写作中不曾有意识地去迎合市场,却带来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既不完全将注意力放在政治文化权力中心——小武来自民间,最后的选择也意味着一种对权力的离弃;也不完全将重点放在君子小人的对立——小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江充等人也有自己的理由;史杰鹏毕竟处在一个多元的网络时代,对汉学的喜爱又促使他进行了严谨而别致的历史叙事,我也想不到,在小说正式出版时,《亭长小武》会有怎样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又可以怎样引领我们阅读的趣味。    
    ——癸未年夏末于流花湖畔


书评历史传奇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传奇小说的开山之作——《亭长小武》    
    赵长征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先秦两汉文学博士    
    与历史有关的小说,仔细算起来,主要可以分为这么两大类:一是以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帝王将相为主人公的历史演义小说,一是以虚构的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英雄传奇。前一类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其代表是《三国演义》,着重于重现王朝兴替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实写的成分比较多;后一类则由宋元话本中“说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等类别发展而来,其代表是《水浒传》,更侧重于塑造具体的英雄人物形象,虚构的成分比较多。    
    这两大类型在后来都有很大的发展。今天的历史小说已经和从前的演义不一样,但以上层社会为描写核心却是没有变的。英雄传奇在当代最有力的两大派别就是革命斗争题材小说和武侠小说。前一类由于其表现内容的年代太近,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略去不谈。在后一类武侠小说中,又有一种是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金庸、梁羽生的小说大多就是这种类型,号称“历史武侠小说”。它和真正的历史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历史在这里仅仅作为一种背景而存在,并不是小说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时候,北师大青年学者史杰鹏的长篇小说《亭长小武》的出现,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部小说既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演义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英雄传奇。它说的是汉武帝时期东南豫章郡的一个叫沈武的年轻亭长的发迹故事,而这个故事又和汉武帝晚年最大的历史事件——“巫蛊之变”纠结到了一起。熟悉律令的小武偶然地破获了一起抢劫凶杀案,没想到竟然牵扯出了丞相谋反的线索。为了逃避丞相的追杀,他逃亡到了广陵国,并和翁主刘丽都相爱。汉武帝召沈武到长安,诛杀了丞相公孙贺。沈武凭自己过人的才干得到了皇帝赏识,青云直上,一直做到京兆尹。由于他以铁腕手段打击不法豪强,得罪了皇帝宠臣江充,被陷害入狱,他的妻子刘丽都为救他而自尽。为了给妻子报仇,他出狱后加入即将被废的太子刘据(也就是后来史称的“戾太子”)一党,发兵抗拒武帝,杀死了江充,但是最后兵败,被迫和太子一同自尽。情节曲折离奇,峰回路转,极尽跌宕起伏之能事,同时也包括了凶杀侦破、三角恋爱、战争杀戮、政治斗争等流行因素,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因此,有影视公司愿意出高价购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我们从前看见的表现历史重大事件的小说,绝大多数都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人公的,而这次我们却看见了一个虚构的来自下层的亭长小武。这使得我们可以以一种民间视角去观照两千多年前的那次关乎大汉国运的血腥的宫廷残杀。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帝王将相虽然也纷纷登场,但是他们却是作为沈武的配角而出现的。所以,这部小说是一部新的英雄传奇,它的立场是属于民间的。    
    但是,它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传奇。因为它所表现的历史情节大都是真实的,而且展现汉代的重大历史运动和社会风貌,本身就是作者主要创作意图。甚至对主人公小武的刻画,也是服从于这一基本意图的。作者给这部小说的定位,既是英雄传奇,又是历史小说,是它们的交集。    
    历史小说是要带人们回到某个历史时代的,它在虚构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具备历史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首先应该是细节的真实性。历来写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年代越往前的小说越不好写。为什么?因为材料不足,难以还原细节。朝代越靠后,除了正史之外可资引用参考的资料就越多,如野史、笔记等等,而汉代以前材料很少,就很不好写了。大部分的作者,对于那个久远年代的生活习俗很不了解,因此也就很难写得具体详细,一不小心就会犯知识性错误。许多先秦两汉题材的影视剧更是出尽了洋相,让剧中人坐凳子,驾两匹马拉的兵车,用今天这样上北下南的地图,生称谥号,甚至让项羽手里挥动着宋代的朴刀,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像黄易《寻秦记》那样的作品,更只是游戏之作。作者对先秦的历史氛围既缺乏了解,也并没有真的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是一种后现代的消解。生活细节是基础,对生活细节不能还原,对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也就不可能准确把握、真正还原。    
    所以,要写好汉代以前的历史小说,要比较好地对付这些细节,一般的作家不行,非学者作家不可。可惜大多数学者埋头学问,或不屑于小说这样的“小道”,或无暇他顾,或者更多的是没有文学才能。而史杰鹏则恰好既有学识,又有才情,可以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汉代人的市场是什么样的?货币是怎么样的?人民的爵位等级怎么分?名字怎么起?穿什么衣服?有什么装饰?迷信程度如何?行动的自由度有多大?官职如何设置?行政等级如何划分?律令制度是怎样的?交通状况如何?建筑格局如何?像这样一些细节,是令很多作家望而生畏的。而对于史杰鹏来说就是驾轻就熟了。他是北大古文字学硕士,北师大训诂学博士,对先秦两汉的古籍和地下考古材料非常熟悉,尤其是对《汉书》和新出土的楚简、汉简更是烂熟于心。《汉书》提供了历史的大框架和上层社会的生活材料,而出土简牍则提供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基层生活的细节。如写小说开始的那场凶杀案,史杰鹏就借用了张家山汉简里面的一个案例。而小说中沈武最熟悉的、多次借以死里逃生的法律条文,当然也来自史杰鹏渊博的才识。    
    就这样,史杰鹏以他深厚的学养,为我们铺开了一个汉代生活的广阔画卷。上至宫廷礼仪、贵族揖让,下至县廷办事的手续,市井闾里的日常生活,以及凌厉雄劲的战阵兵锋、浓烈狂野的男女情爱,骨鲠慷慨的人格气质,这种种生活的原生态,无不纤毫毕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为与这些内容相配合,在语言上也力图用一种古雅朴拙的风格,以利于表现那个时代苍凉雄放的原始风貌。    
    所以我们可以说,史杰鹏在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这两个大类别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这个类型的人物是虚构的,套路比《三国演义》那样的正规历史小说要野,而对历史的表现和还原又远比《水浒传》那样的英雄传奇要真,我们套用“历史武侠小说”这个概念,就姑且叫它“历史传奇小说”吧。如果这个说法得以成立的话,史杰鹏就是这个小说类型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    
    史杰鹏是个怪才,在北大读硕士的时候,外号就叫“大怪”。该大怪那时常常和我们说,他的理想之一就是要写酷吏小说。今天他的理想终于开始付诸实施了,亭长小武就是一个惩办贪官污吏不法豪强毫不留情的酷吏。据说他已经在筹划写续集,那就让我们期待着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历史传奇小说”发扬光大吧!


书评读历史小说《亭长小武》

    读历史小说《亭长小武》    
    江右狂生    
    这是一本历史小说。历史小说虽然是个偏正式的词组,重点在后面的“小说”一词,然而它毕竟需要在历史的前提下展开。因此,上佳的历史小说都很重视对历史细节的经营,力图做到使人有种现场感,以此达到历史的目的。有些所谓的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幌子的现代小说,或者是干脆借着历史为噱头,用历史名人的冠冕来为自己捞取名声。当然,历史小说对作者的学养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学养,那就描摹不出细节,只能假模假式长篇累牍地写心理活动,以现代人的思维来意淫古代人,象《我的帝王生涯》那样,实在是让人不忍卒读。    
    有些历史小说家学养比较好,他们基本能做到大量使用细腻、乃至繁冗的语言对人物的衣食住行进行不厌其烦的贴近式描摹。典型的如徐嗣业的《金瓯缺》,姚雪垠的《李自成》等,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却不能说是上乘的。因为书中那些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行所动,和那个历史时代的风气颇为相左,因而人物的际遇根本不象是那个时代应该发生的结果,作为今人的作者本身的痕迹在书中若隐若现。    
    但《亭长小武》却基本上没有上述的两种缺点,阅读这本书,能给人强烈的汉代临界感。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书中各种形象背景的刻画手法是简洁洗练的,在作者的行文过程中,偶尔不经意地流露出几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称呼,几句时代通行用语,点染几件富有时代特色的衣冠器物,并未进行大肆的渲染,而历史感非常浓烈。作者把写作重点放在了人物性格和人物精神的历史化上,而非人物造型和活动空间的历史化上。《李自成》、《金瓯缺》虽然器物典章复原得惟妙惟肖,那却是死的东西,小说毕竟不是考古发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