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官-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博澜当着阎副社长两位亲信的面这么说,话里话外无不透着指桑骂槐的意思。安晓彬反应了过来,立即抓起身后的公文包,一边拿出张银行卡轻放到田文建面前,一边不无尴尬的说道:“吴主任,文建现在不是没事吗?他为社里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十六万是他去年的提成,是阎副社长特别要求财务算出来的。”
    安晓彬刚刚说完,小梁也从口袋里掏出一部新款诺基亚手机,和一个摩托罗拉中文寻呼机,并呵呵笑道:“这是阎副社长托我带给建哥的小意思,有了它们建哥以后与您老联系也就方便了。”
    看上去手笔是很大,但吴博澜却知道这些都是田文建应得的。如果按照之前的约定,十六万的提成可能还少算了。至于手机和BP机田文建本来就有,只不过在去年的“假记者”案中,被A省海原警方当成作案工具给没收了。可以说小梁拿出来的这些,只是社里的赔偿而已。
    但想到真正的冤大头张无崖夫妇,不但倾家荡产还面临着牢狱之灾,田文建能有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吴博澜便挥了挥手,示意田文建收下,说道:“难得阎副社长能记得这些,证明文建还没有跟错人。小安,你现在是出息了,今后还得帮我多提携提携文建啊。”
    “吴主任,您老这么说就太见外了。”安晓彬看了看田文建,信誓旦旦的说道:“文建不但是我的同事,还是我的铁哥们,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是啊,吴主任,建哥在社里的人缘那么好。我前天送老社长回医院时,他还跟我提起了建哥,上上下下谁不说您老收了个好徒弟?”小梁也跟着恭维了起来。
    吴博澜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过身去,拿出一台崭新的IBM笔记本电脑放到餐桌上,并意味深长的说道:“文建,这是你晓燕姐从美国给我捎回来了。我老了,这些高科技的玩意儿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给你带回去学习学习,反正你现在有的是时间。”
    “师傅,我……我……!”
    “我什么我?让你拿着就拿着。”吴博澜指了指雅间门后的一个纸箱,接着说道:“箱子里都是你师兄们过年时给我送的些烟酒,你也给我带回去吧。”
    安晓彬站了起来,指着墙角边的那个旅行袋,哈哈大笑道:“吴主任,咱们这次可是想到一块儿去了。阎副社长和我也给文建准备了点吃的,省得他在部队里乱花钱。”
    “好,好,好,有你在龙江照应着文建,那我就放心了。”吴博澜看了看手表,随即站了起来,说道:“小安、小梁,龙江宣传部的几个老朋友还在龙江宾馆等着我,我就先走一步了。你们俩先坐着,让文建送我下去就行。”
    对安晓彬二人来说,这还真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吴博澜刚刚说完,安晓彬就站了起来笑道:“没问题,您老慢走,我们等着就行。”
    田文建刚跟师傅走进了电梯,就急不可耐的问道:“师傅,您老是不是有什么事?”
    “你看出来了?”
    “搞得像托孤似的,我能看不出来吗?”
    “去年的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了,但各地分社在《考参消息》里夹私货的行为,还是引起了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吴博澜拍了拍田文建的肩膀,严肃的说道:“我们J省分社是这件事的导火索,也是社领导关注的重点。”
    田文建想了想之后,连忙问道:“师傅,您是说阎副社长?”
    “恩!虽然工作组没查出个所以然来,但分社的内讧还是让社领导很不满。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李阎二人谁也上不了位。”
    吴博澜指了指楼上的方向,继续说道:“小安子才工作了多久?有什么资格担任龙江站站长?他之所以能代理这个职务,就是阎收到了京里的风声,才在临走之前不顾影响,给自己人安排后路。”
    田文建被这个消息给搞懵了,暗想押了重注的阎副社长竟然落选,那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全打水漂了吗?
    看着弟子那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吴博澜摇头叹道:“文建,你算是生不逢时啊!出了这么大事情,分社的人员必然要调整。现在上上下下都提倡年轻化,我再干几个月也要退了。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接受阎的帮助在部队提干;二是破罐子破摔,退伍后跟你父亲一样开照相馆。”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田文建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觉世界末日到了一样。提干当军官对别人来说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可对一心想当正牌“无冕之王”的田文建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好出路。
    阎副社长一走,恩师吴博澜一退,那退而求其次去省报社的机会都没了。田文建赫然发现,他的运气是那么背,简直背到了极点。
    “我知道这个消息对你的打击会很大,不然我也不会跑这一趟。文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想开点,别钻牛角尖,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连级军官才千把块钱一个月,对身家已经超过二十万的田文建来说,实在没有一点吸引力。在他看来与其把青春浪费在军营,还不如早点出来创业。凭他的摄影技术和人脉资源,在J省省会江城开个婚纱摄影都要比在部队强。
    但一时半会儿间,心有不甘的田文建还是无法作出抉择,便试探着问道:“师傅,阎副社长还能在分社呆多长时间?”
    吴博澜沉思了片刻后,说道:“最快少也得两个月吧,这件事不急,你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另外阎这个人做事虽然大胆了一点,但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就算他离开了J省,他承诺过的事情还是会照办的。”
    …………………………………………………
    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求评论!三哥在此再次厚颜求各位读者大大们的支持~
第八章 事与愿违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山里走出来的田文建也不例外。wWw。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家里的负担,刚上大一的他必须勤工俭学。
    与女同学相比,男同学搞家教没有任何优势。屡屡碰壁的田文建,总算在一家刚开的婚纱影楼找到了份打杂的工作。
    摄影对民国时期就开照相馆的老田家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技术活。从为慈禧太后拍照的那种大画幅林哈夫照相机,到以瑞士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东风6920,到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的红旗20,到后来的海鸥双反,老田家是应有尽有,简直可以开个老相机博物馆。甚至连田文建姐弟二人上大学的部分学费,都是田老爹咬牙变卖老相机筹集的。
    摄影对田家来说是赖以为生的一门手艺,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摄影也成了老田家上下的爱好,这直接导致了田文静和田文建姐弟报考的都是于摄影有关的专业。
    田老爹闲暇时用老相机拍出来的乡村作品,还时不时的被摄影杂志采用。这么多年下来,竟然让他打出了个乡村摄影家的名头。
    早年在中南海担任过“御用”摄影师的吴博澜,就是在摄协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中,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结识了田老爹。
    一直以来,吴田两家的关系仅限于摄影交流。除了偶尔给田家寄点胶片、冲洗胶片的药水和摄影杂志外,并没有什么深交。甚至直到今天,田老爹都不知道吴博澜的真正身份。
    也许是这个世界太小了!
    吴博澜接受老朋友的邀请,担任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时,发现一个学生总是逃他的课。这是“吴教授”最不能容忍的事情,要知道他可是J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是J省摄影界泰斗级的人物。想要在这个行当里混出个名堂,谁不给他吴大师几分面子?
    当辅导员把那个总逃课去打工的学生带到办公室时,吴博澜才发现竟然是朋友之子。老田家的经济状况,吴博澜知道的是一清二楚。给田老爹寄去封万字长信后,就把田文建收为关门弟子。并顺理成章的把田文建带进了华新社,当他的编外助手。
    之所以把才读大一的田文建带出来,吴博澜是有着深远考虑的。一是工农兵出身的吴博澜,认为大学教的那些对田文建来说没什么意义。说句不谦虚的话,田文建在摄影上的造诣,去江南大学当个讲师都没有问题。
    二来分社有那么多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却只有他一个。田文建来当助手不但可以减轻他的工作压力,还能给田文建提供一份待遇不低的临时工作。最最重要的是,凭他与江南大学的关系,田文建就算不去上课,三年后也一样的能拿到毕业证。
    就这样,田文建一步登天,成了华新社J省分社的“摄影记者”。为了让弟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吴博澜总是给他创造独当一面的机会。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是田文建的座右铭。用安小彬的话来说,田文建这些年来的经历可以写一本励志小说。
    为了能留在这个隐性权力巨大,待遇超高,身份地位超然的单位。田文建付出了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在专业上向师傅虚心求教,对本职工作是兢兢业业。为了跟得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田文建更是主动的去学习数码照相和计算机技术。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掌握了发达国家摄影记者,才掌握的数码摄影和图片网络传输技术。
    现在看来这似乎没什么,但在那时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当时就算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华新社摄影记者,都还在使用胶片相机。
    除了拍照那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外,摄影记者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宾馆的卫生间里。按照严格的规定配置药水,关掉电灯当暗房冲洗底片,然后挑选一张或几张效果最好的,用底片传真机传回国内。而一张底片的传输时间,最少都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尽管如此,国内分社还没有底片传真那样的待遇。只能通过邮寄的方式,给总部提供本省的最新图片。
    并不是华新社不愿意装备先进的数码相机,而是专业数码相机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以两百万像素的佳能EOSD2000相机为例,其机身的价格就高达27万人民币!
    摄影记者不同于摄影爱好者,这个特殊的职业最少需要携带三部相机。一部安装广角镜头,一部安装长焦镜头,还有一部要留着备用。怎么一来,加上专业镜头和两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摄影记者的器材将高达百万!
    国内国外有那么多分社,有那么多的摄影记者。一下子将传统相机全换装成数码相机,那这个投资下来将会高达几千万元。
    器材价格的居高不下是一个方面,专业数码相机的使用技术一样是个考验。在那个U盘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代,存储首先是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专业数码相机都是特殊的RAW文件,转换起来特别麻烦。
    除了ISO、快门、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设定一律对RAW文件不起作用。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等,都要摄影师在转换时自己处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拍JPG就像是自己拍照,然后拿给相机制造商的打片手来帮你出片;而拍RAW格式则是自己拍照、自己冲洗底片、自己出片。
    这么超前和繁琐的新技术,对吴博澜那样的老摄影师来说无疑比登天还要难!这直接导致J省海关送给华新社J省分社的那几台查获的走私数码相机,成了极其昂贵的摆设。
    人们不但不会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