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官-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分之一吗?如果只要不伤害他人,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就在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田文建扶着讲台,凝重地做起了总结:“每一种观念似乎都有它的道理,但未必导致相对主义。它只是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构成冲突的未必仅仅是“善恶”之间,一种“善”和另一种“善”
    也可能构成紧张关系。
    权利和福利之间,“绝对命令”和“人之常情”之间,平等和效率之间,自由和安全之间,常常存在着取舍关系。我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论证哪种取舍更合理或更合乎时宜,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没有代价的选择,那也许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
    中国这一百多年来,从立宪派到革命派、从复古派到西化派、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从市场原教旨主义到民主万能论,有太多太多的观念试图告诉我们存在着一种“包治百病”
    的药方。遍体鳞伤之后,希望我们可以在下一次冲锋陷阵之前,能表现出一点点的犹豫,谢谢大家!”
    结束了,两个小时就这么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大礼堂里沉寂了片刻,突然爆发起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包括苏校长在内的所有校领导和系领导,跟同学们一样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一个个走上前去,挨个跟口干舌燥的田文建握手,对他这堂课的威功表示祝贺。
    “开头导引的故事相当精彩,后面的论述也很成功,不错,真不错。”
    苏校长的话语刚落,王副校长便插了进来,拍了拍田文建的胳膊,呵呵笑道:“看来大到言论自由的边界何在,小到餐桌上的AA制是否合乎伦理,都可以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反思。亚里斯多德、康德、马克思、罗尔斯、诺齐克的思想,也不再是学派的概念游戏,而是照亮现实生活的手电筒啊。”
    “谢谢,谢谢各位领导。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没有人尝试过用这种方式讲出来罢了。”
    苏校长脸色一正,严肃地说道:“两个小时的演讲,没看一眼讲义,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肯定是做不到的。陈主任,我认为系里应该减轻田教授的常规教学任务,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搞研究,争取拿出一套高质量的精品课。经费方面嘛……也要考虑到,这可是我们江大哲学系打翻身仗的机会,要引起系党委的足够重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同凡响
    江大对田文建这些副教授采取的薪酬制度,是基本工资加津贴和奖励。Www;而津贴、奖励部分大多靠自己去挣,这就是所谓的“科研提成”。
    想方设法申请国家社科基金,拿到项目后视项目是纵向(指政府课题),还是横向(指社会合作课题)提取一定比例金钱。横向最高可达400r6、纵向也在100r6左右。也就是说课题研究尚未开展,一部分资金就已经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腰包,而这还是规定所允许的。
    尽管田文建刚刚迈进江大校门,但对“学术江湖”有多深,也并是一无所知。事实上只要他有这个想法,凭出国前那几年建立起来的老关系,申请一个项目完全不是问题。至于能不能通过验收,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毕竟现在这由行政主导的科研经费配置,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一旦课题到手,尚未进行研究,就已经被作为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成就”。
    比如某某计划首席科学家,按说只是一个学术研究职务,要求首席科学家必须履行相应职责,开展重大科研攻关。可是,在项目立项成为首席科学家之后,就变为了学术声誉。哪怕没有搞出实质性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还可继续以这学术声誉去混学术江湖。
    更何况这是一个人情社会,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你如果让某一项目不通过,下次你主持的项目,极有可能也不能通过。为了不树敌,你必须得从长计议:如果你坚持不在被评审方事先拟定的评审结论上签字,很快就可能接到备方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再坚持己见,结果可能是就地排除在评审专家之外,今后再也不出现在评审专家之列。更严重的后果是,再想申请该项目设立方的课题,将十分困难……可以想象,在当前的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验收能认真起来吗?
    很显然,苏校长关于减轻常规教学任务,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搞科研,不仅仅是要求他一心一意做学问那么简单,同时也变相的给他布置了创收任务,毕竟校方才是项目提成的大头。
    正因为如此,尽管江大的教授不少,但在一线教学的却凤毛麟角。有门路的成了“空中飞人”,到处走穴。没门路的想方设法申请项目,想成为学术朋友遍天下,课题不愁、经费不愁的“知名学者”。
    以至于一些冲着江大某“拳头”专业报考的学生,在课堂上却见不着教授的身影。真正在一线授课的,都是本系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其教学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着苏校长的”好意”,田文建权衡了一番,毅然说道:“感谢各位领导对文建的抬爱,但做人总得有点自知之明。我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掂量的清的,从事本科教学还差强人意,搞研究却有点力不从心啊。”
    见苏校长顿时皱起了眉头,闻教授立即插了进来,指着身后还未散去,正冲这边张望的同学们,呵呵笑道:“校长,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要不让文建先去跟他们交流交流?研究的事回头再说,来日方长嘛。”
    尽管在所有人看来,这堂两个小时的公开课很成功,但田文建这个主讲却并不满意。要知道像这样的课,哈佛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参加讨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与学生们交流可比与本应该给师生搬凳子的校长说话愉快多了,不等苏校长开口,田文建便给几位大佬们露出个歉意的笑容,随即头也不回的走了过去。
    “田教授,您讲得太生动了,原来哲学也没那么枯燥,深受其教,深受其教!””田教授,为什么听您的课感觉很轻松,看哲学著作却感觉很难?”
    田文建刚走了过来,就被近百名学生团团围住。看着他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田文建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招呼大家围坐到自己身边,一边呵呵笑道:“请大家放心,今天下午我有的是时间。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但必须一个一个的来。”
    同学们这才静了下来,一个个掏出纸笔,紧盯着他的双眼,一副满是期待的表情。刚走下讲台的小娜长叹了一口气,冲小辣椒三人摇头苦笑道:“看来他一时半会儿是脱不开身了,要不我们先回去?”
    不等小辣椒开口,对哲学同样有着浓厚兴趣的杨杰,连连摇头道:“没关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趁这个机会学点东西。”
    “是啊,是啊,姐夫的课太精彩了,我也想再听会儿。”
    连小辣椒这个“不学无术”的丫头都这么说,小娜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带着三人远远的做到田文建身后,生怕影响到他和学生们的交流。
    “这位同学的问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难读’,一个是‘哲学7。”
    这时候,田文建打开了话匣子,一边环视着身边的学生,一边侃侃而谈道:“我承认,如果拿到一篇论文或一本书,只有作者一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那么99。999%的可能是鬼扯。根据维特根斯坦反驳‘私人语言’的论证,那样的东西极有可能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在扯什么犊子。”
    同学们顿时爆笑了起来,对身边这位年轻的教授,以及他的课更感兴趣了。
    “清晰是哲学家的天职,也是一切搞研究的学者的天职,让人……至少能让专家“读懂”你的论述,是一篇著述的最低要求。”
    田文建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现在讲到第二个关键词…哲学。虽然我无法给出精准的定义,不过这里应该有一个区分,那就是广义的哲学可以分为‘大众哲学’和‘学院哲学’。
    在这里我给大家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有一次在波士顿,我穿着件印着KCL标志的套头衫搭乘地铁,一位美国老头和我聊天,问我学什么的,我说我学哲学。老头立马兴奋地问我,‘你觉得毛Z东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吗?
    我想了想,回答他说,‘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的,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希特勒和萨达姆都是哲学家。’这个极为崇拜**的老头仰头皱眉困惑了一会儿,又笑逐颜开争辩说,‘不不不,哲学家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你说的那些人不是,但毛Z东是。’
    我回答他说,。那就需要真正的学院哲学家来讨论,什么叫做道德高尚了。’我想,这段对话,应该算例示了‘大众哲学’与‘学院哲学’的区分。”
    在大礼堂这么个严肃的地方,把**和希特勒、萨达姆相提并论,还真敢说!还好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讨论的也不是敏感的政治问题。
    那位提出问题的女同学沉思了片刻,一脸似懂非懂的表情,接着问道:“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高尚呢?”
    “要弄清楚什么叫做“道德高尚”,或者说弄清楚道德的条件、起源和理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在西方,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到密尔,到休谟,到威廉姆斯……有那么多极其智慧的头脑,都在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这就足以说明‘学院哲学’这项工作的艰辛。
    ……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为把各自的理论立场精简化、范畴分类化,设置出了很多带“主义”的名词。例如在讨论伦理道德的问题上,就有过“柏拉图主义”、“美德伦理学”、“道义论”、“结果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等等名头,各种“主义”
    还有强弱之别。
    问题还不止这些,各派各式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理论的得出,还与这些哲学家们的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历史背景、政治观点、思想潮流纠缠在一块儿。他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又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不同的直观前提和语言、逻辑技法。因此要让一个普通人来阅读他们的伦理学著述,虽说并非不可能,但也得花上很大的功夫,才能窥得其中的精髓与奥妙。”
    说到这里,田副教授话锋一转,面满笑容地说道:“这尚且还是哲学家们对道德现象的研究,而道德现象至少是我们每个人在一日三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直观而感、反思而悟的。
    而另一些‘学院哲学’的研究论题,就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如果我的父亲在七八年前,他知道我现在的工作是去琢磨眼前这碗红烧肉是否存在?甚至还在研究他是否是一个有**而没有心灵的怪人?或正在思考1+1凭什么等于2这个确切无疑的知识,那他一定会考虑干脆送我去龙江的蓝天技校学厨师,也不像现在这样支持我学哲学了。”
    太风趣了,太幽默了,包括小辣椒在内的所有人,又一次哄笑了起来。围坐在他身边的学生,更是送上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候,田文建脸色一正,一边示意大家安静,一边凝重地说道:“然而,这些恰恰是学院派哲学家千百年来一直在干的事情。我相信一定会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