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官-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岁的唐文哲白净清瘦,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作为秘书,他对阎志杰的性格、习惯、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三年来近距离服务,他已经“近朱者赤”了。甚至连言行举止都有阎志杰影子和痕迹。
    他很崇拜阎志杰,犹如社会上所谓粉丝般的痴迷。唐文哲特别欣赏的是,阎志杰渊博的知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更对他的文学功底赞叹不已。甚至,唐文哲认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干部,就应该像阎志杰这样,文江学海,才兼文武。
    J省那么大,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阎志杰微微的点了下头,一边与往常一样爬楼梯上六楼,一边举重若轻地问道:“韩州市给省委省政府上报了没有?”
    身体素质显然不如阎副社长的唐文哲,连忙气喘吁吁地回道:“现在还没收到他们上报的消息,我估计他们是想把伤亡数字处理下后再上报。”
    做人有做人之道,为官有为官之道,守道者生,悖道者死,自古及今,概莫能外。如果这事发生在半年前,阎志杰一定会暗示韩州记者站暂不张扬,等地方政府口径统一了之后,再谨慎地进行报道。
    今时不同往日,他动用一切关系想当社长已是尽人皆知,可被以李副社长为首的那帮本土派搅合了一下,让他的社长梦三年内化为了泡影。三十九岁就已是副厅的他,能不能趁老社长退休的机会更进一步,倒不是特别地看重。毕竟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可这个人他却丢不起。
    韩州是李副社长的老家,韩州市委市政府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与之联系,试图通过老乡关系请华新社笔下留情。想到这些,阎志杰停住了脚步,抓着楼梯扶手,面无表情地说道:“韩州那边的人手不足啊。小唐,你现在就去通知下卫副主任,请他亲自带队去韩州支援小袁。对了,请吴老也跑一趟,这么大的事故报导没有图片可不行。”
    唐文哲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正准备回头去二楼,突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板,吴主任今天估计是去不了了。”
    “为什么?”吴博澜虽然资格老、脾气大,但工作上却是从未讨价还价过。想到这些,阎志杰又接着问了句:“小唐,吴老是不是生病了?”
    “不是。”唐文哲扶了扶眼镜,苦笑着说道:“老板,小田刚才回来了,这会正在图片采集中心帮他师傅干活呢。”
    “不可能啊!他回来怎么没给我打电话?”
    “打了,不过您手机好像没开机。”
    阎志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苦笑着说道:“还真是,光顾着装电池,竟然忘了开机。”
    “老板,那吴老那边我还……?”
    “算了,老吴这么大年纪,老伴去世的又早,一直以来身边都没个什么人,让他们师徒俩团聚团聚吧。”阎志杰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等我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后,你让小田过来一趟,我有些事要找他谈谈。”
    “好的,老板,那我就先去新闻中心了。”
    “去吧。”
    图片采集中心虽然也叫中心,但与新闻中心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人家是整整地两层楼,而图片采集中心才三间半办公室。一间是吴博澜日常办公兼起居的地方,一间是他的摄影器材库,还有一间被用作图片资料档案室。至于那半间则是四楼的杂物间,被吴大师改造后变成了冲洗底片的暗房。
    与田文建第一次走进华新社一样,吴大师的图片采集中心,只能用乱的不能再乱来形容。
    “师傅,几万块的鱼眼镜头,您就扔这里?”满头大汗的田文建,见墙角里还躺在一个上满蜘蛛网的镜头,连忙扔掉笤帚把镜头拣了起来,一边爱不释手的擦拭着灰尘,一边痛心疾首地埋怨道:“总说我是败家子,我看您老才是败家子。”
    躺在藤椅上晃来晃去,哼着京剧的吴博澜,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若无其事地说道:“贵是贵,可问题是我现在根本就用不着。不过你找到了也好,顺便把它擦干净。唉……还是老了,总是丢三落四的,我说前几天整理镜头时,怎么找都找不到呢。”
    田文建从柜子里找出个电吹风,一边吹着镜头上的灰尘,一边死皮赖脸地说道:“师傅,照相馆的事行不行,您老倒是给句话呀!”
    吴博澜坐了起来,捧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又懒洋洋地趟了下来,并假作生气地说道:“你想都想好了,还来问我干什么?”
    “师傅,我这不是在征求您老人家意见嘛。”田文建凑了过来,一脸谄笑着说道:“开照相馆不是件小事,您老要不说话,我敢开吗?”
    “你还知道不是件小事?”吴博澜再次坐了起来,在关门弟子的额头上来了两下,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我就是想不通,你在部队干有什么不好?开照相馆,说的倒简单,没个百把万你开得起来吗你?就算你砸锅卖铁的开起来了,能不能赚钱又是一个未知数。
    师傅我这大半辈子都在跟照相机打交道,迄今为止,还真没见过一个靠照相发财的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三师兄怎么样?没你能耐还是没你精明,好好的工作不干,学人家去开什么婚纱影楼。亏得血本无归不说,现在还欠着几十万的外债。
    房子是人家的,装修的钱全打了水漂,添置的那些个婚纱呀、衣服呀,全部被当破烂儿给卖了。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说,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受累。要不他今年为什么没来给我拜年,就是因为没工作没钱,还欠着一屁股债,怕我训他,怕在师兄弟们面前丢人呗。”
    田文建放下了手中的鱼眼镜头,一边给师傅掐着肩膀开始按摩,一边抽丝剥茧地分析道:“师傅,我跟三师兄不一样。首先,他是被人忽悠了之后,脑袋一热就上马,而我却是有着充分准备的;其次,他没有自己的资金。全靠下海前的那点人缘从银行借贷,偏僻运气又不好,Z总理这一紧缩银根,银行就像催命鬼似地逼他还钱,可以说他是被银行逼垮的。如果他能坚持到今天,就算赚不到什么钱,但维持现状还是可以的。
    最后一个原因,其实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没像我这样虚心地向您请教。您老想想,如果有您给他掌掌舵,他能落到这步田地吗?”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尽管吴大师听着很是受用,但还是一副不吃这一套地样子。
    …………………………………………………………
    PS:点击惨淡、推荐惨淡、收藏惨淡………!全线告急,三哥在此泪求各种支持~~~
第二十八章 未雨绸缪(二)
    朝夕相处了近三年,田文建哪能不知道老头子的秉性。WWw。事实上早在他参军之前,就打打起了让老头子发挥余热的主意。
    “师傅,我真不是在恭维您。说句不中听的话,三师兄落到如此田地,他就是活该!您说有您这位摄影界泰斗、J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华新社资深摄影记者、享誉国内外的师傅他不来请教,偏偏信那些外人的忽悠,他不亏的血本无归那就真见鬼了。”
    吴大师深以为然的点了下头,随即又喃喃自语地说道:“辞职去开婚纱摄影他没给我打招呼,我是有点生气。但话又说回来,就算给我打招呼了,我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
    “谁说的?您老能帮的多了去了。”心怀鬼胎的田文建立即站了起来,若有所指地说道:“师傅,如果他那时向您老请教,您老见他决心已定,是不是会建议他把照相馆开在熟悉的江城,而不是人生地不熟的S省?”
    “这倒是。”吴博澜抓起茶杯,理所当然地说道:“开在江城我还能给他介绍点生意。你看那些报社的摄影记者都什么水平?害的省里一有会议或有来宾,就请我去帮他们拍合影。”
    “谁说不是呢?”见老头子慢慢的上套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就那些菜鸟们的水平,也就一照相师。咱们却不一样,您老是摄影家,您徒弟我摄影师,说白了这就是教授、教师和学生地区别。
    要是我在江城开一照相馆,有您这块金字招牌在,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军分区、武警总队、省党校、还有几个大学的合影生意,他们不找我还能找谁?当然,他们就算找我,那也是相信您老的技术,也是给您老的面子。”
    “等等……”吴博澜似乎明白了点什么,立即回头问道:“臭小子,你是不是看我要退休了,就打起我的主意来了?”
    尽管田大记者的确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连连摇头道:“师傅,我倒是想呢,可我不能那么做。晓艳姐想您想得都望眼欲穿了,怎么着我也得把您送上飞机。”
    “那你到底想干什么?”退休后美国肯定是要去的,但吴博澜还真没想过在美国长住。毕竟那里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还不如早早回来在江城呆着舒坦。
    田文建挠了挠头,厚颜无耻地说道:“师傅,J省摄影家协会不是您一手搞起来地嘛。我怕您去美国后人走茶凉,不但协会的经费得不到保证,甚至连文化厅都有可能不让他们继续借住。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摄协搬到我照相馆里去,早晚帮您照看着也放心。”
    好一个扯虎皮当大旗的如意算盘!
    吴博澜反应了过来,顿时啼笑皆非地说道:“摄协可是中国**领导的、由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团体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摄影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摄影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连**他老人家在世时,都先后两次为我们题写过会名。
    虽然政府给我们的经费没有作协多,社会地位嘛……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作协来得……来得……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地吃财政饭的人民团体。把摄协搬你那去,那你那照相馆不就成政府单位了?不行,不行,这个玩笑开不得。”
    “有您说的那么夸张吗?”田文建站了起来,推开窗户指着外面的大街说道:“师傅,咱俩这会儿上街随便问几个人,保准他们听都没听说过摄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影响政府形象的问题。
    再说协会的经费不是紧张吗?到我那水电费、物业费、管理费全免,还可以给他们赞助点经费。到时候组织个采风活动什么的,手里也宽裕不是?省得再呆在文化厅受那份闲气。”
    作协已经是很没地位了,何况各方面条件比之差得不止一点两点的摄协。就因为没有自己地办公场所,这几年来家就搬了三次。如果不是吴博澜气急了去找省委柳副书记,十几号人现在还会像以前那样,在民政厅锅炉房隔壁的那个破屋里窝着。
    见能左右J省摄协的老头子有点动心了,田文建趁热打铁地说道:“师傅,您也说摄协是全国各民族摄影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可既然是人民团体,那就不能长期脱离人民。十几号人拿着人民发的工资,躲在高强大院里自个儿玩相机,一玩还玩几十年!要是毛爷爷还在的话,非得把您那个已经脱离人民很久的人民团体给撤了不可。”
    这些道理政治觉悟超高的吴博澜哪能不明白?可这是国情。之所以设立这么个机构,是因为几十年前能玩照相机的都是知识分子。而有了这个人民团体,就能更紧密地把那些知识分子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