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光荣:张国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爱慕的那个圈子,不再像以往那般在唱到“爱慕”的时候满眼的迷茫。《侬本多情》的出场还是像极了当年的那个样子,他从舞台下面慢慢 地升起。这首歌又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的那场演出,钢琴的伴奏变做了吉他的轻捻,可是那份情却没有变。荣少少有的深情地演唱了当年的经典,都让人怀疑这还是不 是那个潇洒的他。

网 状黑纱衣、长头发的他唱的《侧面》是我觉得四场里面最好表现的一个。且不说伴舞的新颖,就是在编曲的新处理上,在他的唱腔上,都是不同的。以前的老式键盘 音色听起来有些生涩,这里就好得多;而荣少带着点挑逗和不屑的演唱是以前少有的,却更合了歌曲的意思。《放荡》更是热力四射,中段哥哥一段挑逗之极的舞动 也引来了无数掌声。

整个热情演唱会里面,我最最喜欢的就是《你在何地》。以前从来没有很认真地听这首歌,但是在我买回Video看的时 候,放完这首歌以后,我竟反复看了这首歌十来遍。真的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就可以抓住里面的感情的。后来我翻出碟子再听,始终也没有看Video时候的那种直 插入心的感动。也许是哥哥在里面的那一段话打动了我,也许是那轻柔的钢琴声吸引了我,那一句“深宵冰冷情人你在何地”总是让我一阵颤动。以前听的版本荣少 的声音总是浑圆而厚的,如今的他唱来总是有点挥不去的单,但却在单薄之中,透出些成熟后磨损后的沙哑,磨在心里那块地方,总是说不出的舒服。

民 谣式的一段Melody是我很喜欢的。一些慢板的作品以这种Unplugged的形式演绎出来,更有一番风味。显然这里的《春夏秋冬》、《没有爱》、《路 过蜻蜓》都是现场听来更为舒服。三个人的和声加上两把吉他的轻轻伴奏,是录音室经过了无数修饰都得不来的真。这场演唱会里面张国荣采用了很多种演绎的方 式,打破了以前比较单调的卡拉OK式的演唱,而且在这种伴奏方式下,也更能显出唱者的功力,对于歌曲的捏拿程度,都是一种考验,当然由荣少做来,也是轻轻 松松地拿下,没有一丝的勉强。

下半场的热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毕竟演唱会的主题就是“热情”。《无心睡眠》是很久没有听到的老 歌,2001年又再度听到又让人想起了88年在舞台中央摇动着身子和伴舞一起跳动的大男孩。不过说起精彩程度,本人更欣赏他在《热情的沙漠》中的表现。以 前都是以哈林的版本最为显得热烈,不过在热情现场中的荣少的版本是我觉得近年难得的好表现之一。他举手投足之间的表情和歌曲的热烈配合在一起,更是体现了 “热情”的含义。《大热》、《枕头》、《左右手》几首新歌唱来十分动听。很喜欢《左右手》这首歌,暧昧朦胧,由哥哥那种带着风情的沙哑声音唱来更是添了一 分妩媚和多情。试想这首歌由谁来翻唱都是不合适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在现场唱出它里面的感觉。

几首慢歌之后又转入了快节拍的Melody, 很久都没有听到他唱《少女心事》和《不羁的风》,这么些年来重新听起又是另一种感觉,那种洒脱的意味渗透在歌里,不用载歌载舞也感受得到。“从前如不羁的 风不爱生根”,这句真是荣少的一个写照。更喜欢在Melody里的和《Stand Up》一起的《Twist And Shout》,一首老的外国六十年代感觉的民谣,欢快的神情在里面挥洒。《为你钟情》再度唱来又是一如既往的深情,谁都怀念这样的歌声,只要张国荣愿意认 真。《共同渡过》早已洗去了往日的不舍和离情,在这里反是《我》的热情给了大家别去的惊喜。这首《我》是专门为这场演唱会而设,少了国语版的花似的比喻, 更多的是一种感激。这种感激与前几次的告别感激,支持感激,鼓励感激都不一样,这一次,他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向人们宣告着自己的快乐和对做自己的激动: “我是我,多么特别的我。多庆幸大地有不只一种足印,神做世人种种色色都有他公允。我很庆幸,站在我屋顶快乐做人,拿着我心,告诉世界何谓勇敢。”看着他 对自己的陶醉,我们发现,找到快乐和自己的人,是要活得开心一些,潇洒一些,随性一些,热情一些。纵观整场演出,几乎没有显得一分冷场的局面。张国荣对现 场的把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从演绎形式的多变看来,荣少唱功上的表现依旧宝刀不老。

今后再也没有机会前往现场看哥哥的演唱会,但是,就目前这四场Video来说,这么地“看”哥哥的现场,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第十二章 张国荣与《霸王别姬》

文:Kyjunjun

《霸王别姬》在张国荣的演艺生涯中有着重要地位。《霸王别姬》不仅使他在两岸三地甚至国际电影界获得更多的名声,霸王别姬同时让他更有艺术的自觉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艺术生命。

一.张国荣塑造了《霸王别姬》

《霸 王别姬》是李碧华的作品,是陈凯歌的作品,是徐枫的作品,也是张国荣的作品。从故事到演员阵容到导演,这一切都为《霸王别姬》成为一部经典做好了准备。 《霸王别姬》这部影片想要阐释的层面有几个,浅层次:京剧艺术的美,京剧艺人的人生沧桑;深层次:京剧和京剧艺人的命运引起的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人生的 执着与命运的无奈,这几个层面都主要通过蝶衣这个角色以及蝶衣与其他人的对比来体现,也就是说,《霸王别姬》所要表达的意义主要通过张国荣所演绎的这个角 色来表现,从这个意义来说,的确是他塑造了这部戏。

但说是张国荣塑造了《霸王别姬》,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他的表演超出了导演在制作角色 时候的预想,由他的表演而阐释的内蕴已经超出了导演想要的,从而赋予了影片另一层次的美感和意义。蝶衣的形象能在中外观众中引起那么强烈的反响,有京剧旦 角令人炫目的视觉美的因素,有情节的激荡人心的因素,有为京剧命运和人物命运扼腕叹息的因素,但还有的是被这个角色所传达的情感的和精神的美所打动,按照 故事情节的逻辑和人们的生活的道德的逻辑,这个角色的情感和精神并非有多美,畸形的不为主流文化认同的恋情,虽然执着,但究竟是一种偏执,那不合时宜的不 疯魔不成活,虽然可贵,但究竟迂阔。是什么原因使这畸恋和这疯魔有这样打动人的力量呢?那是因为张国荣演绎出的纯净、圣洁的美,这种美引起人悲天悯人的情 怀,从而使人们跨越了男女、雅俗、生死的偏见,人们只能为这样的美而感动、叹息,而哪管他是男是女,是雅是俗,是生是死呢,这就是他的境界,这也是他的最 高境界。这种纯净圣洁的精神情感美有种纯粹形而上的意味,即使最后被世俗和丑恶所扼杀,但却让人觉得这美并没有被死亡所带走、所抹杀,从这一意义来说,更 是张国荣塑造了《霸王别姬》。如果没有演绎出这形而上的纯净圣洁美,就算准确演绎了导演的思想,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人生的沧桑,苦苦的挣扎,我们看到的将 是丑恶扼杀了美,而不是美超越了丑,那样的话,影片就是老生常谈,虽然题材独特,气氛浓厚,阵容强大,也决不能这样大放异彩了。

二.《霸王别姬》塑造了张国荣

《霸 王别姬》是张国荣的最高境界,这个角色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是他的其他任何影片无法比的,没有这部影片,他不能在电影圈有如此的影响,不能在89年退出乐坛 之后再造如此辉煌,不能在大陆以及海外获得更多的认同。更重要的是,《霸王别姬》也影响了他的内在结构,在《霸王别姬》之前,他只不过是香港文化商业里的 一颗棋,在《霸王别姬》之后,他更多地发现了自己,在某种程度变成一个有自觉追求的艺术人。

《霸王别姬》后他有很大不同,做自己想做的, 自己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就像一个严肃认真的作家想把自己的感知倾诉给读者,他也想把自己表现给观众,思想的、情感的、人生的。在《霸王别姬》之后他的个性 及演艺达到成熟的境界,他想表达,想表现,但是,在电影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都没有一个像蝶衣一样丰富的人物让他来演绎,也没有合适的机会让他当导演, 来阐释自己的思想。他做得很纯熟了,他觉得很不满足。于是,他倾心唱歌,做演唱会,所以才有97、有热情。如果没《霸王别姬》他自身的转变,可能也就不会 有后期的97和热情,如果《霸王别姬》之后再有一部《霸王别姬》,也许还是没有97和热情。

三.《霸王别姬》,张国荣深深的失落

《霸 王别姬》带给张国荣在影圈的影响力和骄傲,《霸王别姬》也带给他最深刻演绎角色之后解脱世俗束缚的自由,但《霸王别姬》成为他最爱的同时,也带给他深深的 失落。无可否认,这部片在他生命中有着最重要的地位,是他最为用心去演绎,可以说是他用生命去演绎的作品,是他所有影片中扣问人生最为深刻、角色表现人生 最为丰富的作品。《霸王别姬》又成为他与大陆联系起来的纽带。但是一部对他如此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不仅未使他获得相当的奖项,而且也未能如他期望的真正使 他走进大陆。

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向往的,说到底,中国大陆才是中国文化的根。

在张国荣演绎《霸王别姬》之后,他才更多 地发现了自己,也更多地发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多深的渴望,他想抱拥中国传统文化,他想中国传统文化抱拥他,他想做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更多诠释和贡献的演 员和导演,他想做一个真正的中国演员和导演,而《霸王别姬》也提供了这样的契机,但是,除了观众的深深的叹息,除了他在中外演艺圈更大的“美”名,似乎并 没有使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联系。他仍只被当作香港娱乐界的一颗星,所以《霸王别姬》在他刚发现自己,刚使他成熟时,就变成他艺术生命的顶峰,他是不 甘心的,他还可以再造辉煌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变成一种无法实现,无法诉说的抑郁。也许他未完成的《偷心》,不仅承载了他的导演梦,而且可能也承载 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梦想。

一个艺术家总是要有深厚的文化的滋润才得以艺术生命健旺,当然香港肯定有文化,传统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好,但这 些缺乏深厚的基础,而浮在表面的,是“东方的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商业基地。在这基地上的众多星就是商业基地的众多的棋,张国荣在很多年里,很多时候,就 是这样的一颗棋。遗憾的是大陆始终还是只把他当做香港商业文化的一颗棋,香港更是始终把他当作文化商业基地上的一颗棋。但是,香港人是爱他的,他们和他是 那么的熟,熟到他就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就像孩子不会嫌弃母亲,他还是喜欢这儿,在这儿为所欲为,于是他尽情地做97、热情。但是在这洒脱背后,也 许有深深的寂寞、抑郁,尽管可能只是潜意识的。

第十三章 张国荣文化:主流vs。非主流

讲者:冯应谦 文稿整理:哥哥香港网站& Carmen@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社会对“张国荣”的回避

四 月一日大家有否读过《明报》?当日我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