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丑女如菊-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长河却毫无所觉地迫切问道:“咋样,可卖完了?”

杨氏先喝了几口水,白了他一眼道:“当然卖完了。菊花做的那样好吃,咋卖不完?你是没瞧见,都抢哩!卖完了还问明儿有没有哩。”

郑长河立即呵呵地笑起来!

杨氏转向菊花说道:“今儿要多做一些。不够卖哩!”

菊花问道:“卖了多少勺?”

杨氏从兜里掏出个布包,一边抖得哗啦响一边说道:“猪下水卖了六十勺。还舀了些把你大舅哩。小干鱼卖了八勺。”

菊花睁大眼睛道:“咋有那么多哩?”

郑长河也吃惊地瞧着杨氏。

杨氏得意地跟他们说道:“是你大舅说的,要是买的人少,那就一勺多舀点;要是买的人多,那就舀平平的一勺。那也不少了,吃两个馒头够了。”

停了停,她又说道:“就是有点儿麻烦,好些人没有碗哩。不过,我跟他们说了,叫他们明儿带碗来——咱家可没那么些碗把他们用。”

菊花瞧着杨氏掂着手中的钱袋,乐呵呵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这真是,第一天做生意,娘就领会到其中的窍门了,看来她是有经商天赋的。

她又问杨氏道:“今儿只卖了早晨的,要是连中午也卖的话,那一天得做多少合适哩?”

杨氏认真地想了想,默算了一回,道:“怕是最少要做三副下水。三副肯定能卖完。这些人是单买下水吃的,瞧见还送青菜和香酱,甭提多高兴了。都说青菜的颜色好味儿也好,酱的味道也香,从来没有一文钱花的这么值过。那些没有碗的人急坏了,愣是等人吃完了他才借来洗洗再买。”

菊花终于“咯咯”笑出声了——这生意前景大好啊!

原本以为是小生意,但她忘了,平民百姓的消费是最巨大的。只要他们买得起,那买的人就多,那市场潜力就无限。只怕往后买这菜的人不会仅限于码头干活的汉子们了,三副下水也肯定是不够的。

可是,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这下塘集太小了,一天最多也就杀三四头猪。

下午,菊花把杨氏今天带回来的三副下水全部都烧了。

晚上,一家人草草吃了饭,都忙忙碌碌、跑进跑出的,搬罐子、喂猪喂鸡、给橡子果换水,砍黄心菜并洗好备用,直忙到天漆黑才洗漱上床。

那下水就焖在锅里也没盛起来。

菊花改变了方法,不用大火烧,而是借着柴草的温火余热,在锅里慢慢地焖着,这样等第二天早上再盛起来,既入味,又酥烂,还省柴草!

这回,三副下水加腌菜烧出来,分量实在不轻,青木第二天早上一直把他娘送出好远才回头。

可是,今儿杨氏还是早早地就回来了。

郑长河见了她着急地问:“不是说要卖到中午的么,咋现在就家来了?是不好卖?”

杨氏笑得满脸开花,嗔怪地瞅他一眼道:“就你瞎说!咋不好卖?卖得可好了,一早上把中午的也卖光了,只好家来啰!”

菊花愕然地张大嘴巴,好一会才问道:“咋那么些人买哩?”实在是出乎人意料了。

杨氏咧嘴笑道:“除了干活的人买来送馒头和窝窝头吃外,还有好些人是买了带家去的。花两文钱能买一碗肉,要是搁以往,我也会买的——生猪肉可是都要二十文哩。买两文钱的下水家去哄小娃子多好。”

菊花听了恍然大悟!

她担心地问道:“那娘今儿买了多少副下水回来?”

杨氏叹口气道:“幸好你前些天多买了些下水腌起来了,我今儿竟然没买到下水。问那屠户,屠户说被别人买走了!”

菊花抿嘴笑道:“想是有人吃了好吃,也想买来烧。随他去吧!我为啥要卖的这么便宜?就是要让人觉着,买来自己烧,还不如买我烧好的划算!再说,也不是谁都能烧出我那好味儿的。”

杨氏连连点头,幸灾乐祸地说道:“等他们洗不掉那臭味儿,瞧他还咋烧!”

菊花想,她是要做这些码头干活人的生意,这才是稳定的市场,所以就算猪下水的做法被别人学去了也不怕——没人耐烦做这零碎小生意。只是等明年要把鱼虾啥的给配上了,光卖下水是不行的。

她对杨氏道:“娘,你去跟赵三叔和李长星那些人说,叫他们没事的时候网些鱼虾卖把我们。小些也不打紧,大的让他们自己留着吃——那些买来不划算!咱不能光卖下水了,得加上些鱼虾。”

杨氏点点头道:“我吃过饭就去说。”

郑长河道:“等我腿好了,我也去撒网!”

杨氏道:“等你腿好了,都冷成啥样了,还撒网哩!”

菊花轻笑起来。她这个爹恨不得马上下地干活,真是个闲不住的人!

杨氏从腰里拽出钱袋,笑眯眯地说道:“今儿卖了两百零三文哩!来喜舀菜,我收钱,忙得恨不得长三只手。那娃儿贼精明,也不知他咋舀的,愣是比我卖的多!”

郑长河得意地笑着对她说道:“这些小娃子都厉害的很。咱菊花不厉害能做出这好吃的菜?你做了几十年,还不是比不上她!好在都是咱自家人。”

杨氏连连点头,倒是没跟他争执。

菊花早就听娘说来喜表哥是个精明的,有他照看着,想必娘也不会吃亏!她瞧着那两百文钱,如同前世里自己淘到第一桶金般欢喜!

杨氏在郑长河父女俩的深情注视下,把铜钱倒入家里专门存钱的瓦罐,郑重地用一个小沙袋压住罐口,抱到自己房间里,塞入床底!

菊花瞧着娘装钱的样子,心想,该要换大罐子了!

第三十四章杨氏搭车赶集

更新时间201241511:00:37字数:3398

下午,菊花照样只烧了三副下水,焯水加入作料翻炒完毕,放入腌菜用温火在锅里慢慢地焖着。

这时杨氏挑了一担白菜和黄心菜走进院子,对菊花道:“明天晒白菜。要赶紧腌,不然天天这么卖,腌菜不够用哩。”

菊花对她说道:“娘,再去砍一些白菜,我要做辣白菜哩。那个不用晒的!”

杨氏疑惑地问道:“辣白菜是啥样的,我咋没听说过?”

菊花笑道:“是我想出来的。老吃一个味儿的腌菜,腻烦得很!咱换一种法子试试,说不定就捣鼓出好味道来哩!”

杨氏如今对菊花时不时地弄些新鲜菜很信服,她笑道:“好,试就试!也不就是费些作料跟白菜么,先少做些,调好了味道,再做多一些!”

菊花答应了,本来她也没想多做,少好多的配料哩,最起码她就拿不出苹果或梨子来,白萝卜倒是有,只能做那种偏辣的辣白菜了。

于是,她对杨氏说道:“娘,这样腌很费辣椒粉、辣椒酱、大蒜和生姜哩,还要加些白糖,怕是要比一般的腌菜费钱。”

杨氏很有成算地说道:“那不怕,只要好吃就成!”

两人遂又砍了些白菜回来备用。

青木从村学堂回来,听说今儿居然卖了两百文钱,他不禁瞠目结舌:今年一石白米才一两二钱银子哩,娘一天居然挣了这么多,这可是比种田划算多了。

他的心情有些复杂——妹妹这样聪明,愣是把这一文钱的生意做的如此顺溜,她还要靠自己养么?怕是自己要靠妹妹养哩!

不管怎么说,青木还是很心疼妹妹的,想着原先要教妹妹认字的承诺,却因为最近七事八事的,一直未能实行。

他到河边装了些沙子回来,又让郑长河拿竹篾编了个四四方方的竹盘子,把沙子装在里面,就可以拿树枝在上面写字了,这样也省些纸!

他此后便一有空就教菊花认字读书。

让他惊掉下巴的是,无论他教多少,菊花总能很快的记住,对相关的文字和解释还问得非常详细,弄得他都觉得自己学的不够用了。

他哪里知道菊花也是一头的雾水:怎么哥哥学的课本里有《论语》和《庄子》?这到底是咋回事?

可是菊花每日也忙得要命,没有时间来探索这个问题;青木也是刚进入学堂,问他也是问不出啥东西的。她只能把这事撂下,心想,总有搞清楚的一天。

其实就是搞不清楚也没啥,知道了又能如何呢?她还不是得养猪、喂鸡,难道还能去考状元?

青木明显感到有了压力,为了应付菊花的询问,他不得不在学堂里更认真地学习和请教周夫子,因而学习的进度也远超村里其他学生,得到了周夫子的真心夸赞。

学堂里的学生都是清南村的,大家见青木这样用心,自然也不甘落后。

首先就是张槐,也跟着拼命地学习起来;小石头也是跟青木亲近,自然是跟着一起努力学习——他学好了还要去教菊花姐姐哩;其他的人也都被带动起来了,整个学堂的学风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好!

周夫子喜得捻着胡须乐眯了眼,对村长李耕田说道:“我以前也在别的地方教过,从未见过像你们村这样好学的娃儿。唉,我一生碌碌,一事无成,若是能在晚年教出几个像样的弟子,那就是死了也瞑目!”

说罢怅然地看向远方,西边的小青山连绵起伏,像一条匍匐的长龙,蜿蜒伸展。小青山的那边,有他的风光和过去,只是这些都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李耕田自然是高兴,他对周夫子道:“还不是先生教的好,要是咱们村也能出一个秀才,那可真是要好好感谢先生了!”

周夫子淡笑不语!

秀才?笑话!他要是尽心地教授,却只能教出秀才来,还真是辱没了他的名头!

杨氏第三天去卖菜,刚出村口就碰上了驾牛车的老成。

“嗳哟!郑嫂子,这是去集上哩?青木挑的是啥呀?好像怪沉的。上车来,我捎你们一程。”老成热心地说道。

青木见了大喜,忙对停下来的老成道:“是我娘要去集上卖菜哩。我不去,就送她一程。”

黑脸的老成笑出一嘴的白牙:“我就说,你不是在上学么,怎地要去集上。”

杨氏也暗自欢喜,一边爬上车,并跟青木搭手把那两只大箩筐弄上牛车,一边跟车上的老成媳妇黄氏说话。待坐好后,便挥手让青木回去。

青木见天亮了不少,也不再回家,直接去学堂读书。

牛车上,黄氏问明了杨氏去卖菜,不由得好奇:“那好卖不?”

杨氏笑道:“还行。咱家菊花做的菜味儿好,卖的又不贵,就挣些零花钱。你也知道,咱家那口子腿摔断了可花了不少钱,还欠了债哩!”

黄氏自然是知道。这距离杨氏和柳儿娘打架还没过去多久哩,郑长河腿摔了欠债,柳儿娘上门说亲的事她咋不记得。

她同情地安慰杨氏道:“慢慢来!你也甭着急,可不能把身体拖垮了。天天都要起得这么早么?”

杨氏无奈地说道:“可不是!早些去了,卖完家来还要干活哩,菊花一人在家哪照应的过来!”

前边的老成接道:“往后啊,逢双日子你就在村口等我,我要去集上帮人送货,也能顺便捎你一程。”

杨氏笑道:“那感情好,我正是巴不得哩!”

想想又道:“我连人带货,每回搭车可得把两文钱,不然咱可不好意思坐,还是走算了。”

黄氏大惊小怪地连连摆手说道:“嗳哟!搭个车还要把钱,都是一个村的,丢死人了!”

杨氏正色对她说道:“要是我偶然间碰到你家老成一回,他捎上我,我也不会把钱;如今我见天就往集上跑,天长日久的,不把我心里咋过意?要我说呀,你们干脆在村里明说:逢双日子去集上,有人来坐车都收一文钱。人家到时候就在村口等,也有指望不是。不然人一多,你倒是带谁又不带谁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