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图说-开国大帝-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0金1匹,“人相食,死者过半”。连刘邦所乘坐的马车,也配不齐4匹一样颜色的马,将相们只能坐着牛车上朝,整个社会呈现一片残破凄凉的景象。    
    大臣陆贾曾对刘邦说:“过去骑马打天下,现在不能骑马治天下了,只有用文和武两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我认为对农民应该采取宽松的政策,让大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刘邦就采用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如下。    
    1。增加劳动力    
    战乱造成劳动力不足,是当时农业生产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兵卒复员,“兵皆罢归家”。刘邦对很多当年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兵卒,根据他们的不同战功,赐给他们爵位和土地,动员他们复员回乡,进行农业生产,以充实农村劳动力。    
    招还流散人口。刘邦登基当年的5月,颁布了一道“复故爵田宅”令,号召各地流散人口返回原籍,原来有爵位的恢复他们的爵位,原先有田地、房屋的,还给他们田地和房屋。而且命令地方官吏对这些返乡人员好好安置,不得歧视、刁难和侮辱。    
    释放奴婢。作为奴婢,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即使参加一些劳动,积极性也不高。刘邦在诏令中规定:“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奴婢们获得自由后,可以参加个体生产劳动,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释放非死刑的犯人。这是刘邦挖掘人口潜力的又一个措施。他在消灭项羽之后,就立即向全国下了一道大赦令:“今天下之事已毕,当赦天下殊死以下。”把死刑以外的犯人统统释放,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鼓励生育。为了刺激人口迅速增长,刘邦从长计议,鼓励人民多生多育。“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即是说,生了儿子,可以免除徭役二年。    
    2。调整土地政策    
    要发展农业经济,除了劳动力,还必须有土地。刘邦早在楚汉战争中,就注意到了土地问题。他把过去秦朝围禁的“苑囿园池”,分给农民耕种,暂时解决了部分贫苦农民的需要。    
    要解决土地问题,就要大规模地调整土地政策。西汉实行土地私有制,刘邦除了给流亡回乡的流民、“诸侯子弟及从军归者”分配土地之外,还规定:凡有军功、爵位的人,也要分到相当的土地,“有功劳,行田宅”。大小官吏及有军功者,很快有一部分成了军功地主。不少从军者原先都是下层人民,个别地主官吏不愿给他们较多的土地,为此,刘邦一再训斥地方官吏,让任何人不得拖延怠慢,违者以重罪论处。    
    土地的多少,与分土地者的爵位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汉王二年,刘邦就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之内,普遍“赐民爵”一级,使一般人民的社会身份普遍提高了一级。汉高祖五年,刘邦又规定给那些逃亡回乡的人,原先有爵位的,一律“复故爵”。对于那些军吏士卒因犯了罪而被赦免的,或者无罪而失去爵位的,以及爵位不到大夫一级的,一律赐给大夫的爵位。原来就有大夫爵位以上的,再另增一级爵位。爵位成了社会身份的标志。许多人社会地位高了,分得土地多了,劳动生产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3。轻徭薄赋    
    自秦朝以来,广大百姓最痛恨的就是重徭厚赋制度。为了使人民能够有时间、有条件进行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刘邦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就规定:关中从军者免除其全家徭役1年。他称帝之后,又规定:诸侯子弟留在关中的,免除徭役12年,回原籍的免除6年,军吏士卒爵位在6级以上的,免除本人和全家的徭役。后又规定:吏卒从军到达平城以及守卫城邑的,都免除终身徭役。汉高祖十一年又规定:士卒随从进入蜀、汉、关中的,都免除终身徭役。汉高祖十二年又规定:二千石官吏进入蜀、汉、平定三秦的,世世代代免除徭役。据说,有一次刘邦到长安,看到宫殿建设非常宏大,很生气,责备萧何“治宫室过度”,会加重徭役,妨碍农业生产。其实,汉初的徭役制度并不算太重,男子从23岁到56岁是服役年龄,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1个月,称为更卒。每人一生中到京师服役1年,称为正卒。到边疆戍守1年,称为屯戍。尽管这样,刘邦还是尽量减轻群众的徭役。    
    薄收赋税,是刘邦采取的又一种措施。他让中央财政有关官吏,根据政府的各项开支,制定征收赋税的总额,额度不能超过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当时的赋税规定主要有如下几种:    
    田租:原先为十税一,刘邦减为“十五税一”。    
    人口税: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算赋是人头税,从15岁到56岁的男女,每人每年向政府交纳一百二十钱,叫一算,故叫算赋。口赋是儿童税,从7岁到14岁的儿童,每人每年交纳二十钱。    
    更赋:是一种代役税。西汉规定,男子23岁至56岁之间,每人要到京师和边疆服兵役2年,每人每年要到本郡服役1个月,如有不愿去的,可出钱两千,叫践更。    
    这样的赋税,比起秦朝来说,减轻了许多。除此之外,遇到天灾歉收或遭受战乱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刘邦还临时豁免租税。这种轻徭薄赋制度,在汉初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除此之外,刘邦还采取了抑商的办法,主要内容有:    
    商贾及其子孙,一律不准从政,不准做官为吏;    
    商贾一律不得拥有私有土地;    
    商贾不得穿锦、绣、、等名贵的丝、葛、毛织品,不得乘车、骑马、携带兵器;    
    商贾不得购买饥民作为奴婢;    
    商贾要比常人加倍交纳算赋,即丁税。    
    这种办法对商人从政治身份、生活待遇以及经济方面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比起秦始皇对商人的惩治来说,相对地轻多了。因此,汉初的私营工商业仍然非常活跃。


《图说…开国大帝》  汉高祖刘邦箭伤致死 英明长留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时被流矢射中,在回长安的路上箭伤开始发作,回到长安后病情已经很严重。吕后找来太医,刘邦问他自己的病情如何,太医说能治。刘邦听了太医的口气,知道自己不会活得太久了,就对太医说:“我出身百姓,手提三尺剑得到天下,此乃天命。现在天要我死,就是神医扁鹊来了也没有用!”说完赏赐太医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刘邦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便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为了确保汉朝万世的江山,刘邦召集群臣特意宰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从今以后,非刘姓者不能称王,谁若违背此约,天下可共起而击之!”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又由谁接替,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让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多年之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也无法知道。”    
    晚年,刘邦宠幸爱姬戚姬而疏远了吕后。    
    吕后作为刘邦的皇后,平时遇事总是自作主张,总要参与国家大事,刘邦对她很不放心。吕后的儿子刘盈却生性软弱,他被立为太子,刘邦又担心他将来做不了大事。    
    戚姬的儿子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刘邦对他十分钟爱,加上戚姬的枕边进言,刘邦曾经有废掉刘盈的太子头衔,另立刘如意来继承帝位的打算。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吕后整天胆战心惊,眼看戚姬先是夺走丈夫的爱,如今又要攫取太子的位置,一个是情仇,一个是政敌,她必须反击,但也必须小心翼翼。    
    汉代定鼎以来,刘邦千方百计想要罗致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来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但“商山四皓”始终不肯答应。所谓“商山四皓”就是商山之中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林壑幽美,云蒸霞蔚,地势险峻,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为了巩固儿子的太子地位,吕后求计于张良。经过张良的穿针引线,刘邦都没有请动的“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和吕后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作太子的宾客。经过这四位长者的教导及潜移默化,刘盈的修养和见识大有长进。    
    一天,宫中大摆筵席,四位须发皆白的长者,肃立在太子刘盈身后,等到刘邦得知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废。他知道,连自己都请不动的“商山四皓”都已成为太子的宾客,看来太子羽翼已成。当刘邦回到后宫把这一消息告诉戚姬时,戚姬立即泪流满面。戚姬为排遣心中的悲痛和不安,悲歌一曲,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保证。刘邦无言以对,也只能用一曲悲歌诉说无奈。    
    这次吕后在张良的帮助下,取得意外的胜利,连雄才大略的刘邦也一筹莫展。    
    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吕后接着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望。吕后在树立自己威望的过程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在萧何的协助下杀了韩信,把自己的威望建立在韩信的人头之上,使群臣慑服。    
    汉初三杰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在汉朝建立后就过上半隐居生活,已不构成威胁;抚百姓,致稼穑使国富民强的萧何不是那种争天下的人。只有领兵多多益善,攻城夺隘,出奇制胜的韩信,始终是刘邦放心不下的,更何况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挟过刘邦要封他为王。    
    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与他的功臣们在一起时,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甚至醉后拔剑起舞,砍倒殿柱,闹得不成体统。直到经过叔孙通制定朝仪,朝廷之上才算有了规矩。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滋味。但一班自视功高盖世的将帅仍有不臣之心。厉行打击,首当其冲的便是令刘邦心里不安的韩信。刘邦首先把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又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又用陈平的计谋捉住韩信,废为平民,但汉高祖刘邦一直没有杀韩信,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就偏偏把刘邦都不忍杀的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史记》记载刘邦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且喜且哀之”,这话道出了多少背后的故事,自己不忍心杀戮的功臣,却被自己的妻子果断地杀了,使刘邦感慨万千。    
    吕后这招使得朝中大臣看到她的野心,不免都对她畏惧几分。    
    淮南王英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刘邦正在病中,原本他是要派遣太子刘盈率兵讨伐,却硬是被吕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逼上了战场,说什么“英布是天下猛将,很不容易对付,太子去岂不是羊入虎口?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