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图说-开国大帝-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攻灵州,西夏王派遣嵬名令公统率10万军队来援。蒙古军渡河进击,消灭西夏军,杀死无数,尸横遍野。随后,成吉思汗到盐州川驻军。    
    由于西夏军主力已基本被歼灭,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成吉思汗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并派察罕入城招降,他自己则率军南下,进入金境,攻陷临洮府和洮河、叮咛、德顺等州,另遣一军攻入宁境掳掠。公元1227年4月,成吉思汗驻军于六盘山;6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同年6月,西夏王请降被蒙古军处死,西夏灭亡。    
    同年7月,成吉思汗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他自知寿命将尽,便招其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于近前,叮嘱兄弟之间要亲密相处,并面授征服金国的策略。    
    安排完军国大事,这位“一代天骄”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终年66岁。    
    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他的尸体被送回蒙古故土,埋葬在斡难河、客鲁涟河、土拉河三河发源的圣山不儿罕山上。陵墓向北深埋,以万马踏平。    
    成吉思汗死后,其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公元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谥成吉思汗为“圣武皇帝”;公元1309年,加谥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成吉思汗从建立蒙古国开始,锐意进取,实行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改革,从而大大巩固了已经建立的蒙古政权和各部统一的局面,也大大推动了蒙古社会的发展。同时,他创制蒙古族文字,一改立国前无文字的落后局面。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但有力地加强了成吉思汗的统治,而且加速了蒙古汗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除其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外,还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吉思汗将草原上落后、分裂的蒙古部落融为一体,并成功地建立了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重开了“丝绸之路”,推进了东西方以及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巨大贡献令世人瞩目。


《图说…开国大帝》  元世祖忽必烈开元辟地 统一全国

    他结束了中国数百年来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其版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他革故鼎新,实行汉法,劝课农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图说…开国大帝》  元世祖忽必烈文治武功 抢先登位

    忽必烈生于公元1215年9月2日,是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孙子,拖雷之子,蒙哥之弟。    
    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四子拖雷曾临时担任监国,后由拖雷之兄窝阔台继汗位,即太宗。太宗死后,将汗位转给拖雷之子蒙哥,即宪宗。忽必烈则为藩王。    
    在太宗担任汗位时,忽必烈就已显露出与其他皇室子弟的不同之处,他经常同中原汉族士大夫、有识之士聚会联系,虚心向他们请教治国方略。在忽必烈的周围渐渐形成了一个汉儒幕僚集团,使得他的治国思想朝着不同于同辈皇子的方向发展。    
    汉儒刘秉忠曾对忽必烈提出了“以马上得到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大问题,并以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分析其中的利害。他还进一步论述旧制度造成的弊害,主张建朝省、立法度、定官职、饬赋税,采用汉法,这对忽必烈思想意识的转变具有极大的影响。    
    通过这些汉儒幕僚的帮助,忽必烈对中国前代王朝的治乱兴衰有了充分的了解。忽必烈不仅自己努力接受、学习汉文化,还要其他蒙古贵族跟着学。他的儿子真金太子从小就跟姚枢、窦默学习《孝经》;当上中书左丞的阔阔,原为忽必烈在“潜邸”时的近侍,忽必烈让他拜王鹗为师,学习“治道”。    
    公元1251年6月,忽必烈之兄蒙哥继承汗位。为了把权力确保在拖雷系家族手中,蒙哥即位之后即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全部委托给忽必烈掌管。    
    但是,由于蒙古军进入中原之初,进行了赤裸裸的直接抢掠,忽必烈所面临的漠南地区只是一片荒凉之地。到蒙哥继位前夕,汉地不治的情况就已经很严重,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为了逃避债务催逼,人们纷纷逃亡,使土地大量荒芜。    
    忽必烈在掌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一方面进一步拉拢汉族人士,一方面为积聚雄厚的物资、军事基础,断然采取了招抚流亡、禁止妄杀、屯田积粮、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措施,并任用熟悉汉族法令的宋金官僚、知识分子进行统治,大大扭转了这种局面。    
    漠南汉地,由于当时典章未备,法制不立,蒙古贵族、官吏随便杀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安定民心,忽必烈屡次禁止诸将乱杀无辜,军士有违令的,斩首示众,大大改善了扰民侵民的状况。    
    忽必烈封地内的邢台,金朝时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在蒙古军入侵之后,忽必烈受封之初,当地居民已急剧下降。忽必烈决定以邢台为试点,派张耕、李简等人去邢台。他们到邢台后,齐心协力革除贪暴、积极安民,不到数月,人口便增加了几十倍。忽必烈从邢台的治理效果中大有感触,更加器重文人,逐步委以重任。他又派遣杨惟中、史天泽、赵壁等治理河南,使河南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另外,为了筹备进攻南宋的军粮、军费,忽必烈还十分注意屯田;以盐换粮,供应军饷;并在京兆设立交钞提举司,印发纸钞。这样,忽必烈逐渐控制了当时蒙古政权在中原汉地的相当部分的财权。    
    忽必烈采用汉法治理汉地,损坏了那些蒙古游牧贵族和西域商人的利益。但他在中原威望的日增,在治理陕西、河南过程中大量财力、物力的积聚,客观上又形成了对蒙哥汗权的威胁。    
    忽必烈的日益壮大,引起了哥哥蒙哥的疑虑。公元1257年,蒙哥借口忽必烈刚打完仗,又患有脚疾,让他留在家中休息,而以塔察儿为左翼军统帅,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不久,蒙哥又突然决定亲征南宋。忽必烈处境十分不利!当时,忽必烈虽身为藩王,调动军马及粮饷的权力却都在大汗手里,因而断难与蒙哥一决雄雌。不得已,忽必烈听从了姚枢的建议,将妻子、儿女送去作人质,表示自己并无异志。随后,忽必烈又亲自谒见蒙哥,兄弟相见之下,蒙哥尴尬万分,终于消除疑虑。忽必烈又撤消了设在邢州、陕西、河南的机构,调回了自己派出的官员。这样,忽必烈以谦恭忍让保全了自己,避免了一场不测之祸。    
    但是,忽必烈并没有放弃控制中原汉地的雄心。公元1259年春天,蒙哥分兵三路,南下灭宋,命忽必烈重率左路军征宋。    
    蒙哥则亲率一队主力进入四川。8月,蒙哥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遭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双方激战多日,蒙军受到重创,蒙哥被宋军炮石射中,死于军中。    
    这时,忽必烈正率领军队,越过淮河,准备强渡长江。不久,忽必烈接到异母弟弟末哥的急信,说蒙哥在合州死于军中,请他速速北返。    
    忽必烈思索再三,决定继续率兵强渡长江,把宋军守城鄂州团团围住。但由于城内宋军的拼命抵抗,蒙军久攻不下,双方对峙到12月。这时,忽必烈又接到妻子来信,告诉他其弟阿里不哥正在加紧策划,准备继承王位,请他务必北返。忽必烈这才接受谋臣郝径的建议,放弃攻宋,整顿内乱,以防腹背受敌。此时,正好南宋贾似道派使讲和,忽必烈当即同意,同宋军议和,以江、淮一带为中立地带,将大军留守在江北,自己率亲军开始向北回撤。    
    1260年3月1日,忽必烈到达开平。4月,在众将领和部分蒙古贵族的帮助下,忽必烈自称奉蒙哥遗诏,抢先宣布登上了王位。


《图说…开国大帝》  元世祖忽必烈巩固汗位 统一全国

    根据蒙古国的习俗,继承汗位必须在蒙古人的发祥地进行,必须有各系宗王参加,才算合法。而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后称上都)继承汗位,是有违蒙古人的传统习惯的。因此,他的行为引起了不少贵族诸王的不满。    
    特别是早在忽必烈南征未回时,其皇弟阿里不哥就已经拉拢一些人在策划夺取王位。当阿里不哥听到忽必烈自立为王以后,也于公元1260年5月在阿尔泰山的驻守之所,宣布继承王位,与忽必烈相对抗,从而引起了长达4年多的内乱。    
    当时,阿里不哥占有明显的优势。当时蒙哥南征,阿里不哥奉命驻守和林,有控制着蒙古本土的便利。另外皇后忽都台及蒙哥诸子都拥护阿里不哥,这就增强了阿里不哥政治上的优势。在蒙哥死后,他一面以监国身份,为蒙哥举哀发丧,一边调将布兵,以防止忽必烈可能的反抗。他先命脱里赤为断事官,占据燕京,号令四方;又命玉木忽儿率领东路大军,出和林、越漠北,谋取开平;再命阿兰答儿率领西路军,下河西走廊,企图与屯守在六盘山的浑都海部会合,以形成对忽必烈的包围形势。蒙哥死后,他所带领的伐宋主力,退回到六盘山屯守,与原来的驻守部队浑都海部会合。阿里不哥在即位前就任刘太平、霍鲁怀到陕西任职,企图控制陕川。这两个人都是忽必烈的死敌,如果驻守在六盘山的这支劲旅悍然进攻京兆,秦、陇、陕、蜀之地将尽为阿里不哥所有,对忽必烈构成致命的威胁。    
    因此,忽必烈在即王位之后,首先采取的军事措施,就是先派廉希宪、商挺为京兆等路宜抚使,安抚关中。当他们得知刘太平、霍鲁怀前来联系六盘山驻军,图谋作乱时,便采取断然措施,将此二人杀死。忽必烈遂令陕西、四川宜抚使八椿节制诸军,又令总帅汪惟良征集秦陇、平凉等地部队,加强关中防务,严密监视六盘山部队。值得忽必烈庆幸的是六盘山驻军不但没有乘势直捣京兆,反而因久驻思归,竟沿河西走廊北撤,这就大大缓和了关中的局势,使廉希宪有机会调部队加紧布防。北撤大军到甘州后,碰上阿里不哥派遣的阿兰答儿部,两军会合后,除一部分继续北撤外,大部分又折回南进。到达甘肃山丹县后,阿里不哥的部队正好同八椿、汪惟良部相遇,双方展开激战。结果阿里不哥所属的军队大败,阿兰答儿、浑都海先后被杀。忽必烈得知情况后,立即带领部队亲征阿里不哥的驻地和林,阿里不哥闻讯逃亡谦州,忽必烈在第一阶段的交锋中终于占据了优势。    
    公元1261年9月,阿里不哥经过一番休整,假意归顺忽必烈,带领部队前往和林。等到达和林后,他采取袭击战的方式,击败忽必烈所属的也先哥部,随之占领和林,接着又挥师南下。忽必烈赶忙命令张柔、严忠嗣、张宏等七部汉军,与阿里不哥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之地。双方激战数日,难分胜负。至冬,阿里不哥率部北撤,忽必烈部南返。第二年春天,阿里不哥带部队进驻阿力麻里地区。    
    由于阿里不哥治军不严,纵兵烧杀抢掠,内部将领互不团结,闹得军队日衰。公元1264年春天,阿里不哥部又闹起饥荒,民怨沸腾,兵士四处逃散。阿里不哥被迫无奈,于当年7月归降忽必烈,不久后因病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