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怀有异志,他常假装钓鱼,划着小船,来往长江南北江面十几次,测量江水深浅宽广,写成详细报告资料,送给了大宋。    
    事实上,在樊若水投宋之前,就有二个叫杜著、薛良的南唐罪臣,叛唐投宋,向赵匡胤献上平南唐之策,被赵匡胤认为叛国不忠而斩首。    
    不过,这次不同了,赵匡胤不但不以樊若水对江南不忠,反而欣然接纳,并任他为右赞善大夫,因为他心里清楚,樊若水提供的长江水域地理图与平唐计划,确实有助于他的征南唐大计。    
    宋军依樊若水的建议,大举造舰,大军出发时,樊若水也随军南下。在樊若水的指引下,宋军很顺利地渡过长江,为平唐踏出了胜利的第一步。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内间就是潜伏于敌人内部的间谍,最佳人选就是敌国的官职人员。    
    敌国的官员自然对敌情有相当了解,是最佳的情报来源。而敌国官员之所以愿为我方当内间,一则是金钱收买,二则是在其国内不得志,三则是借卖国以求荣,四则为对国家不满的人,五则为无意中为我利用的愚钝之徒……。不管哪一种,若能让这种人为我方内间,在身分的优势下,往往效果奇大无比。


第四部分第13篇 用间(2)

    赵匡胤以内间战杀林仁肇    
    宋太祖在平定南唐之前,已先后收拾了蜀国与南汉。这时,南唐有个叫林仁肇的智勇之将,他看出了赵匡胤迟早会对南唐下手,不如趁着宋军不断征战,淮南一带守备空虚之际,先下手为强,攻取淮南;不但可以开拓南唐疆域,强大国力,还可以淮南为界,抵御宋师,扩大南唐的防守腹地。于是他上书南唐皇帝李后主,不但提出攻取淮南的计划,还向李后主拍胸保证:    
    “我起兵那天,您立刻将这件事驰报宋廷,说是我林仁肇起兵叛变,和南唐无关。大事若能成功,所有功劳全归属于朝廷;若是失败,则诛我全族,让宋廷知道陛下您并没有二心!”    
    林仁肇可真用心良苦,他知道李后主胆小怕事,一旦事情闹大,一定经不起宋廷方面的压力,所以一人独当全责,好处归国家,坏处一身扛,其公忠体国,令人动容。但即使林仁肇提供了这么坚定的保证,李后主还是不敢冒险,终究否决了林仁肇的请求。    
    赵匡胤听到南唐有这样一号人物,提出了这样大胆的建议,心里吃惊不已,便把林仁肇列为他平唐的第一号大敌,决心除去这个心头大患。    
    赵匡胤买通了林仁肇的侍从,并偷画了林仁肇的画像。有一次,南唐使者来访,赵匡胤故意指着墙上的林仁肇像问使者:    
    “你认识这人吗?”    
    “认识,这是南都留守林仁肇。”    
    “知道就好,他即将投降我大宋,这张画像就是信物。”    
    使者回到南唐,立刻报告了李后主。李后主先前已被林仁肇攻取淮南之计吓了一大跳,现在则以为林仁肇因为计划被驳回,心中不满,因而投宋,便下令杀了林仁肇。    
    林仁肇一死,南唐再也没有敢言战、能战之人,等宋军一过了长江,南唐败亡之日也就确定了!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反间,就是反面间谍。敌人派间谍来我方刺探军情,被我识破,用重金收买;或识破而不点破,故意给他假情报;敌军被我所骗,以假为真,因而被我打败。    
    反间,简单言之,本来是敌方的人,或敌方以为是自己人,却为我所用,为我打情报战的间谍。反间之所以好用,重点在于身份被敌方认同度高,利用这种间谍传递假情报的效果也最好。    
    朱元璋反间战破陈友谅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费了很多力气才削平群雄;其中最难对付的,莫过于陈友谅。    
    朱陈大战中,朱元璋就曾经玩过一次漂亮的反间战,因而打了一次大胜仗。    
    朱元璋帐下,有个康茂才,和陈友谅是友好旧识,于是,由刘基设计,利用康茂才这个关系,让康茂才写了封信给陈友谅,约陈友谅出兵来攻,自己愿做内应。陈友谅果然如约发兵,到了双方约好的地点时,才发现上当,顿时伏兵四起,朱军大肆砍杀,大破陈友谅。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死间就是抱着必死决心深入敌境的间谍。操作方法是设计假情报,让死间传达给敌方,以欺敌误敌而取得致胜之机。    
    郦食其死间灭齐    
    刘邦就曾在攻取齐国时,派出辩士郦食其,玩了一手漂亮的死间战。    
    他一面派大将韩信领军攻打齐国,又派郦食其出使齐国,劝齐王投降;齐王被郦食其说动,决心降汉。    
    韩信听到齐王愿意投降的消息后,便打算停止攻齐的军事行动。手下的谋士蒯通劝道:    
    “汉王的命令就是让你攻齐,现在齐王虽决定投降,但汉王并没有新命令停止攻击行动,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这是汉王的两面手法,一手文,一手武?现在齐王既已决定投降,就不会戒备,这是攻齐的最佳时机啊!非但如此,你不妨再换个角度看看,郦食其不过是一个书生,仅凭一张嘴就让齐王投降,你韩信率领几十万大军,攻了老半天,不过才攻下几个城而已,难道你要让汉王觉得你不如一个书生吗?”    
    韩信一听有理,便不顾齐王已决定投降的事实,加紧攻齐。    
    齐王在与郦食其达成约降之议后,也真的不再准备,日日与郦食其开心的吃喝玩乐,听到韩信来攻,气得要郦食其解释。郦食其知道汉王就是要让他当死间以松懈齐国防备的,根本不和齐王多废话,自己跳到齐王准备把他活活煮死的大锅里,自杀而死。    
    没多久,韩信就在齐王疏于防备下,攻灭了齐国。    
    生间者,反报也。    
    生间就是奉派至敌方搜集敌情,将情报带回国内的间谍。


第四部分第13篇 用间(3)

    不听生间言刘邦兵败白登    
    汉高祖七年,韩王信(不是名将韩信)造反,刘邦亲自领军讨伐。兵到晋阳时,听到韩王信打算和匈奴联手攻汉的消息,刘邦大怒,打算攻击匈奴,便派人去察看匈奴虚实。匈奴人故意把精壮士卒及牛马藏匿起来,使者前后探察了十次,发现匈奴只有老弱残兵,便回报说匈奴不堪一击,刘邦不放心,又派大臣刘敬再探察。刘敬回来向刘邦报告:    
    “两国交战前,一定显现壮盛的军容以张扬兵威,但臣下看到的却是一片老残羸弱,这一定是匈奴的诡计,背后恐怕有伏兵,臣下以为,此时不宜攻击匈奴。”    
    这时,汉朝大军离匈奴已不远,形势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于是刘邦痛骂刘敬:    
    “你这个齐地混蛋,当年以口舌得官,现在又来败坏我军士气!”下令把刘敬关起来,然后挥师匈奴。没想到,刘敬的观察是对的,情报是正确的。刘邦果然中了匈奴的埋伏,在白登被包围了七天;好不容易在陈平的奇谋下才逃出包围。    
    刘邦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刘敬赦免并封侯,还向他致歉:    
    “我不听先生的话,以致被围困,我已将先前传回错误情报的人斩首了!”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    
    军队之中,最亲信的关系,莫过于上司与间谍之间。    
    间谍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做什么工作,不能让人知道,否则戏唱不了。    
    间谍个人的身份具有极强的隐密性,是什么立场,不能让人知道,否则命保不了。间谍身负重责大任,军队存亡,战争胜负,很可能系于间谍工作成败,上司有必要牢牢掌握间谍动向。    
    就因为间谍的角色太重要,甚至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角色定位与任务指派时,往往会在极具私密性的环境下进行,以凸显间谍角色的重要性与任务的关键性,借此坚定间谍的向心力与达成任务的决心。    
    赏莫厚于间:    
    信念、荣誉感与爱国心是间谍达成任务最大的动力,但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这时,不妨再给一个更能激发动能的诱因——厚赏。    
    趋利避害是人类普遍的特性,所以,利益是行动最大的诱因;利益越大,驱动性越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管多困难的任务,只要给足了诱因,就会出现相对的行动力,而厚赏就是最大的诱因。    
    事莫密于间:    
    间谍工作一定在台面下秘密进行,否则就不叫间谍了。既然在秘密下进行,当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一旦曝了光,就会玩完!    
    非圣智不能用间:    
    所谓圣,是指无事不通。    
    所谓智,是指洞烛机先。    
    简单而言,当间谍的两大条件是既要无事不通,也要洞烛机先。道理很简单,间谍的任务就是要探测敌情。从表相探求真相,问题是表相往往充满迷雾,因为敌人不会把真相暴露在你面前,否则他还玩什么?    
    一个好间谍不但要能举一反三,更要能抽丝剥茧;不但能从雾里看花,而且能把花看得一清二楚。    
    从表相中求真相    
    刘邦准备打匈奴时,先后派了二组人去探听匈奴虚实。第一组人看了十次,每次都看到老弱士卒与牛马,便认定匈奴不堪一击。但第二组的刘敬则不同,他看到的也是老弱士卒与牛马,但他却能从表相中求真相,认定这是匈奴的诡道战术。道理很简单,两国交兵,只有以壮盛军容展示兵威的,这是正道,反之,则是诡道,因此判定匈奴不宜打。结果,事实证明,刘敬才是对的。像刘敬这种人,才是符合圣智条件的好间谍。    
    非仁义不能使间:    
    仁者能施恩于人。    
    义者能得宜制事。    
    这样的人操作间谍战,有两个好处:    
    (1)间谍会受恩图报,而尽心尽力,且不容易被敌方收买成反间。    
    (2)制定大战略。间谍执行战术,大方向对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间谍本身既圣又智的话,就会功德圆满。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操作间谍战,其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间谍带回来情报,很难以客观标准验证其中真伪: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之间,如何让间谍全盘吐实?如何去伪存真?如何去芜存菁?如何防止间谍成反间?桩桩都是一件敏感而微妙的事,非要有目光如炬、林中观树、从树见林的本事不可。    
    微妙啊!微妙!任何事都可采用间谍战,间谍的任务尚未开展或完成之前,一旦消息外泄,则间谍与所有知情者都应处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凡是我方所要攻打的敌军,所要攻取的城池,所要斩杀的敌方人员,一定要先知道对方守将、亲信、访客、看门人、仆人的姓名,而这个任务,要让我方间谍务必探测得之。


第四部分第13篇 用间(4)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